news-details
新店行道會張師母-陳耀欽牧師(前排坐者中),大年初二,總是邀請剛好沒辦法回娘家的姊妹們「回娘家」,來到家中用飯,分享愛的小禮物。(圖 /陳耀欽 提供)

家是一個很溫暖、需要經營的地方。華人文化中,回娘家是年節初二的傳統習俗,也是一個關懷契機。

 

「其實一開始是很單純的,我沒有想太多,只是想到剛好沒辦法回娘家的姊妹、單身姊妹,或者父母已不在身邊的,張牧師跟我,就邀請她們一起來用飯。」新店行道會張師母-陳耀欽牧師談起。

身為新店行道會的師母,張師母-陳耀欽牧師如今為教會大家庭的屬靈母親,她大方且充滿愛的生命榜樣,影響著每位會友。

 

「其實,做飯上菜很簡單的,過年的年菜其實不是重點,用飯『氛圍』才是最重要的。我做的只是讓她們的需要都被顧到,因為,張茂松牧師真的是愛這一群羊群,愛每一個弟兄姊妹,生病的、受苦或者是經濟為難的,他都顧到,我只是把牧師的愛具體化。」

 

有一些會友,可能正好那年媽媽過世,有一些是新住民來到台灣、娘家很遠,還有單身姊妹年紀大了,父母肯定不在了。沒有娘就等於沒有家。「每年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大概就是10來個、20個左右,輪替著邀請到家中。」

 

主要是過年時期,比較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或特別失落、沒有安排的姊妹們,就受邀來到張茂松牧師家中,彼此聊一聊、吃吃飯,話家常。

 

張師母補充說明,平時她跟牧師只要是在台灣,一有時間,都會不定時愛筵開飯,邀請服事同工們、牧長區長或其他弟兄姊妹來家中吃飯及團契,到了年節、中秋節或需要節日,更不在話下,會邀請人輪流來家中用餐。

  • news-details
  • 陳耀欽牧師的辦公室妝點著溫馨感,許多人帶著疑難雜症來到這裡,難度指數較高的問題,常常都被師母的愛化解。(圖 / 記者吳旻樺)
  • news-details
  • 桌滿、豐盛的色香味俱全菜色,不是用餐重點,氛圍營造與話題引導才為關鍵。(圖 / 陳耀欽 提供)

自然不刻意,愛的心意「正好」能做到人心裡

張師母開朗笑說,「愛筵」實行已10幾、20年,年節期間會發紅包或分享小禮物,張茂松牧師並會為每位逐一提名禱告。

 

「正好」逛市場時,看到有些小東西覺得很合適,她也會把它買回來作伴手禮,例如:小錢包、小巧購物袋或者健康小零嘴等,再加入一處聖經經文祝福卡,總讓拿到的人非常難忘。

 

張師母心中「住」著許多人,隨時靈機一動,就顧到人的需要。「心意要做得自然,不刻意,否則領受的人也會不自在…因為刻意做,別人會累,你也會累。」

 

這份來自張師母口中的「隨意不刻意、隨手帶手做」,來自靈裡細膩的觀察,化成愛的DNA,而能自然地牧養、顧惜人,使領受者格外有被愛、被關顧的溫暖。

 

舉例,當正好收到一盒精緻大蘋果禮盒,她會說:「姊妹,妳幫我吃1顆蘋果好不好。」如此的分享,使人一點壓力都沒有,更不會讓人覺得過於貴重而無法負荷。


師母的廚房是牧養方式之一,表達愛的方式之一。

 

她常說,廚房裡,看看家中冰箱有什麼,就端出什麼。「就是簡單做」,有時是山珍海鮮、大閘蟹、干貝,有時是水餃小菜、炸醬麵條,都可以上桌。

 

其餐桌上的好手藝及快速上菜,早有口碑,而更深的用餐意義,乃是將事工帶進合一,包含:團隊建造、牧養榜樣、對夫妻及親子的生活教導、對孤單者或長者的關懷與安慰,以至於團隊凝聚力。

 

「氛圍營造」、「話題引導」,是餐桌上要經營的

 

當有位姊妹帶著一道菜餚過來時,張師母一定擺盤上桌,並大大讚賞做菜者的用心、給予鼓勵;當有姊妹帶著甜點來分享時,她也會適時供應「咖啡時光」,有一回,張茂松牧師還搶著做咖啡奶泡,一杯一杯為眾人服務。

 

所以,張師母的愛筵桌上,美食千變萬化,食物從沒少過,最難忘的是,總有熱鬧的溫馨,禱告聲、滿溢的笑聲、鼓勵及溫暖的力量。

  • news-details
  • 張茂松牧師為每一位「回娘家」的姊妹一一提名禱告並祝福,開啟新的一年,擁抱新的氣象。(圖 / 陳耀欽 提供)

很多人說請客麻煩、很難,張師母說明,「不管什麼菜,在我的手中做來都特別容易。其實重點是餐桌氛圍,所以,我會隨時注意、塑造快樂氛圍。我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給大家吃一點冰沙,大家就快樂,什麼時候我開始上咖啡,強調『頂級咖啡』,配上可口甜點,總而言之,就是塑造氛圍。」

 

還有一回,特地前往海外短宣時,她買回水煮魚調味包,一烹調、香氣四溢時,客人已先聞到美味,勾起食慾,接著敞開口、敞開心聊聊天。

 

當氣氛熱絡時,就讓他們自己聊,針對落單的人,張師母會主動過去談談,話家常、或擁抱。

 

最重要就是,他們感覺被愛,一點餐食、一句話、一個擁抱或一個小小伴手禮,其實都是很有愛的一個過程。

  • news-details
  • 左圖為張師母介紹辦公室的花束,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肢體之手,用毛線編織而成的玫瑰花。右下為姊妹們開心收到師母預備的小購物袋好禮。右上:張茂松牧師及妻子張師母陳耀欽,以及陳思姊妹夫婦。(圖 / 陳耀欽 提供)

服事同工姊妹陳思剛進入教會時,張師母因著愛她所預備的生日精心慶典,讓陳思直說著,這是一個沒齒難忘時刻,特於個人臉書寫下滿滿感動:

2010年,進入教會的第一個生日,曾不知缺錢和孤獨滋味的異鄉人,卻在失喪中流離,


我請了假,敗犬般地逃離這個日子,卻被張師母喚回。她威嚴地說:「妳無論在哪,12點準時出現在我家!」便放了電話。


我永遠記得,我走進師母家的那一時刻,「陳思生日慶典!」「陳思生日快樂!」掛在電梯旁和前庭的牆上,裡面拉了氣球和彩帶,師母請了所有女同工,慶生兼過母親節。

 

那天有人賭我會不會哭?我沒哭,但之後想起、但寫這篇文字時,我卻淚如泉湧⋯⋯

 

沒人知道,那是我被突如其來事件擊碎、打垮、卻被重新開始拼接的時刻,師母用她的愛與接納,縫補了當時和這裡所有人都陌生的我,讓我重新生長、發芽。

陳思甚至憶起,曾因隔離關係,張師母張羅了各式各樣愛心飯菜,由張牧師提著、緩步爬上六樓樓梯,親自放在她的房門口。每每說起,她都不禁落淚感恩。

 

張師母的蕙質蘭心,就是有一種能真實感動人的真誠,直直種進他人心底。

 

張師母也同時回憶生日慶典當天,請大家「交換禮物」,人人都有一份,人人都有「被交換一次」的權利,所以,不到最後都不知道自己會拿到什麼禮物,她邊笑邊回憶,細數著滿滿喜樂!

  • news-details
  • 辦公室的一面,掛滿了家人照片,教會就像家一樣,有張師母在、就有娘家。姊妹們或夫妻們來到時,能享受張師母的愛,從而拯救了許多婚姻家庭。(圖 / 記者吳旻樺)

張師母的傳記《師母?這不是我的選擇!》一書中所寫:

 

每年大年初二,張師母是整個教會的——屬靈母親!總有一群姊妹會去師母家「回娘家」!

 

那些父母在國外、或父母離世的單親、單身姊妹,和牧師、師母一起聚餐過年,她們快樂如孩子,如在父母身邊,牧師、師母會為每人禱告,還會給每個孩子禮物和紅包!這份愛,會被牢牢記住!不只是在每個她所關懷過的人的記憶深處,也會被記載在整個教會成長的軌跡裡...

 

師母的愛,沒有差別,她看每人都如寶貝,都有獨特的價值。就像天父看待我們一樣。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