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快樂嗎?這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激起人們不同反應。對快樂和幸福的定義不一樣,大家的答案也各不相同。
根據2025年最新出爐的世界幸福報告,全球最幸福國家位在北歐,台灣則是亞洲最快樂的地方。該報告重點放在分享與關懷的力量,顯示出:彼此相顧讓人更幸福!切莫小看彼此幫助的力量。
全球最幸福國家在這裡
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牛津大學的幸福研究中心也與全球性調查機構蓋洛普、聯合國永續發展網站(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在這天發表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WHR)。
該報告根據全球147個國家,針對6關鍵因素:平均年收入、社會支持、健康壽命、自由、慷慨、腐敗等,評估不同國家人民的幸福程度。
結果顯示,全球最幸福國家在芬蘭,其次是丹麥、冰島、瑞典和荷蘭。哥斯大黎加、挪威、以色列、盧森堡和墨西哥也在最幸福國家之列;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國家由阿富汗登榜首。高度發展的地區如美國、英國等,排名皆落到全球20名之後。
亞洲地區由台灣拿下幸福國家的第一名,於全球排名第27。緊接著是新加坡、越南、泰國、日本、菲律賓、韓國、馬來西亞。
這份報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力量」,當中深入調查關懷行動對於接受的人和給予關懷的人,有何正面影響?
報告引用蓋洛普調查數據,詢問題目包括:過去一個月內是否向慈善機構捐款或參加志工服務;並引用「弄丟錢包」的研究,指出普遍人們對社區善意的感受較為悲觀,錢包的實際歸還率是人們預期的兩倍。
其他幸福感參考指標,還有與他人共享餐食、家庭規模大小等。報告指出,過去 20 年裡,美國獨自用餐者增加 1 倍之多;墨西哥和歐洲等國家,4 到 5 人的家庭比更小規模的家庭有更高幸福感。
切莫小看彼此關懷力量
隨著全球政治越發兩極化,人們生活愈孤立,尋找能讓彼此更幸福的生活方式更顯重要。
直至2023年,全球有19%年輕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可依靠的人,該比例較2006年增加39%。在善舉更為常見地區,因絕望而選擇結束生命的比例明顯較少。
世界幸福報告的編輯揚·埃馬紐埃爾·德·內夫(Jan-Emmanuel De Neve)受訪表示,他發現,台灣人一起用餐次數比許多國家更高。報告顯示,台灣人每 7 頓晚餐就有 5 頓是與他人共享,每次午餐都有人陪,共餐數據於142個國家中列居第8名。
聖經裡,主耶穌多次提醒信徒彼此相顧的重要性。希伯來書10:24:「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13:1節再次提醒:「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可見,彼此關懷和照顧能助人避開危險、度過低潮時刻。即便環境艱險、日子難過,但身邊有人拉你一把,這是莫大的保守!
想讓日子過得更幸福?從放下手邊工作,與身邊的人共享一頓午餐開始吧。
永恆祝福比世俗快樂更長久
基督教頭條新聞網的「真理與文化專欄」(Denison Forum on Truth and Culture)作者丹尼森博士(Dr. Jim Denison)回應這份報告表示,好的物質享受和高收入並非幸福保證。
「世俗文化讓我們只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幸福…然而,從已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快樂,似乎不是一個太成功的策略。」文中引用馬太福音3:5-10的登山寶訓,並與世人強調的短暫幸福和滿足相比。
耶穌教導的「天國八福(Beatitudes)」,內涵指的是「超越環境現狀的幸福狀態」。丹尼森認為,人們永遠有新的東西購買和擁有,永遠有新的經驗尋求和享受,永遠有更高的地位去追求。活在消費主義時代,人們永遠實難被滿足,進而鼓勵人追求基督的恩賜。
那使人喝了便不再可渴的活水是什麼呢?約翰福音4:14指出:「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以賽亞書55:1也提到:「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
「(如果)這是你的追求,那麼每一天能享受的不再只是短暫的幸福,而是存到永恆的祝福。」丹尼森共勉。
資料來源;christiandaily、CN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