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罹患多重疾病、且不斷反覆發作的兒子,黃婧綸姊妹成了以孩子為生活重心的母親。家庭關係的變故,讓她的世界瞬間翻轉、挑戰接連而來……
為了守護孩子、正常生活,黃婧綸除了展現出令人動容的堅韌,也在重重困難中緊抓住上帝、從信仰支取力量,並在牧者與弟兄姊妹的鼓勵中,勇敢踏上學習新技能的道路,為人生開啟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家有多重疾病孩童的照顧難題
目前委身台中福樂豐盛教會聚會的黃婧綸,有著樂觀不輕易服輸性格,此特質幫助她在滿是挑戰與轉變的人生道路上,擁有足夠韌性、不被擊倒。
黃婧綸坦承,「生活的重擔一直都在,解決問題的智慧也是在一次次勇於面對中逐漸累積。」
年輕時組建家庭、生兒育女,抱持著對於人生美好夢想,未料,孩子出生後與先生漸行漸遠,情感與經濟支持漸減少,直到完全中斷,讓黃婧綸必須獨自承擔房貸、生活費、教養費…等一切開銷。
除此之外,更另人苦惱且不捨的,是兒子健康出現嚴重問題。黃婧綸回憶,孩子在很小時候開始出現腦部不正常放電,疾病導致一天超過十次頻繁發作,對腦部與身體發育皆有不良影響。
掛念孩子病情的黃婧綸積極尋求幫助,望能盡早治療,使之控制疾病不再惡化。為此,她的生活幾乎被照顧孩子的各種需求填滿,包括密集回診、按時督促孩子服藥,同時記錄病程起伏與發作次數。
她也讓孩子參與最新藥物使用專案,需定期住院用藥,讓醫療團隊仔細觀察孩子腦波變化。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孩子1歲2個月大時,她和兒子一起擠在醫院病床上,看著兒子頭上黏貼許多監測線路,「覺得孩子才這麼小,好辛苦喔!就算是幫他換尿布也得小心翼翼,深怕影響檢查結果,也怕突然嚇到他,又導致疾病發作。」
結束專案後,黃婧綸仍讓孩子持續自費用藥約一年時間,每次數千元藥費,對手頭拮据的她來說是一筆不小負擔。
「與此同時,孩子又出現另一種需要長期控制的自體免疫疾病,對我來說,是非常無奈和沉重的打擊。」
黃婧綸曾有一段時間前後無援。先生已離開、原生家庭未能提供幫助或支持,照顧多重疾病的孩子,成了她更加困難卻無法捨下的負擔。
因自體免疫疾病特性,免疫系統錯誤地攻擊體內臟器,引起一系列疾病反應,患者須長期看診用藥以維持疾病穩定;這代表,黃婧綸在照顧上的負擔,除要按醫囑讓孩子固定服用兩種疾病藥物,也需針對不同病情盡可能留下完整紀錄,以及注意孩子身心狀況、飲食和運動,隨時警惕可能發生的緊急醫療需求。
這對於一位已身心俱疲的母親來說,是個可能不小心就敗下陣來的長期抗戰。
屬天的愛、永恆的盼望
「感謝主!仍帶我走過從疑惑到篤定的高山低谷。」黃婧綸提到,她並非出身基督化家庭,起先對信仰毫無認識,是在一次與基督徒女性友人聚會中,朋友聽她吐苦水後,便對她說:「我為妳們禱告!」也進一步邀請黃婧綸帶孩子到教會聚會。
當時,友人的禱告讓其內心感到無比平安,而後參加主日聚會,牧師講道深觸動心房,「彷彿主耶穌直接對我說話,不禁痛哭流涕。」
會後,黃婧綸認真思考信仰意義。她知道自己一開始是帶著「希望得神明保佑」心態來接觸基督,然而透過講道教導,轉而明白,基督信仰不是有拜有平安,而是神賜下「病得醫治」的信實應許,這正是她每日為孩子奔忙時最需要的盼望。
黃婧綸也非常喜歡眾人彼此關心祝福的氛圍,加上弟兄姊妹們考量到黃婧綸母子住得離教會頗遠,帶著孩子外出搭車不便,於是主動安排接送服事,讓黃婧綸對神更加渴慕,時常聚會開始,詩歌一唱就眼淚停不下來,深感主耶穌正親自陪伴與安慰。
新冠疫情期間,黃婧綸在染疫過程中更深經歷上帝。她表示,當時結束與前夫的關係,忙著搬新家、整頓生活,「事情多,壓力就很大,沒想到剛搬到新家就發現自己確診,後來也傳染給兒子。」
台灣新冠疫情嚴峻期間,母子倆雙雙確診,導致需定期回院就診,變得複雜又麻煩。正當不知所措,突然感覺到聖靈安慰她、與之同在,心中確信:「縱然很苦,但主都懂。」
因著委身基督,黃婧綸察覺到,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變得穩定。
過往長期為生計奔忙,有時孩子不舒服鬧脾氣,大人也會連帶失控;但是,當她報名參加造就課程,孩子也開始固定參與兒童主日學,倆人都在不知不覺間,被主耶穌的話語安慰、軟化。
「兒子開始會幫我禱告,有時察覺我準備要發火時,他就會笑著說『媽媽不要生氣喔!』」
黃婧綸分享她在神面前為孩子做的禱告,向神說: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在我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賜予我更多的愛與包容之心。幫助我明白如何真正去愛孩子,接受他的不完美、同時也讚美他擁有的優點。
我將教養孩子的主權全然交託在祢手中,教導我如何適當排解自己的情緒、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
求主幫助我,在言語和行為上與孩子共學、共同成長。孩子能因著祢的力量而剛強壯膽,接受耶穌基督為他的救主,充滿智慧,達到基督成長的身量,一切都行在平安中,走在滿有神恩典的道路上。
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縫紉培力,織出美好未來
以照顧孩子為首要,導致黃婧綸長期以兼職或短期打工方式賺取日用所需,為讓收入更穩定,並希望以積極學習態度成為孩子榜樣,考量自身興趣、加上教會與芥菜種會有所配搭,經牧者介紹,她加入「50⁺熟齡培力計畫」中的「縫紉培力課程」,找到母親角色外的身份與成就感。
學習縫紉過程,需要專注和耐心,這讓她聯想到一路以來照顧孩子的經歷,「課程中,透過老師的教導,學生都有機會親手製作布藝作品,從選擇布料到完成縫製,每個步驟都讓人感到投入和滿足。」
剛開始學縫紉時,黃婧綸對於對縫紉機不太熟悉,轉彎和後退等車縫技巧都尚須磨練,必須在上機操作中累積手感,從而認識機器操作和布料特性,「新手上路,時常出現車縫錯誤,只能全部拆掉重做。」
去(2024)年聖誕節前夕,黃婧綸與同學們在老師安排下,各自投入製作屬於自己的聖誕小物(如:鍋蓋或泡茶器的防燙套),起初還是零散布料時,常會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進度到哪,隨著反覆修改、慢慢累積進度,最後仍完成可愛成品。
除此之外,芥菜種會提供的縫紉課程,還包括藍染布、化妝包、餐具袋、面紙套等多種不同成品製作,都讓黃婧綸滿懷信心期盼,多學多練習,未來將能運用縫紉技能,做為主要收入來源。
「能在有興趣的領域工作並獲得收入,並不容易,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讓我更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作生意,同時照顧孩子。覺得未來多上許多出路與盼望。」她說。
芥菜種會簡若婷社工補充分享,很高興看到個案追求自我實現和開創新生活,在她眼中,黃婧綸報名的縫紉課程不僅是學習技能,更是一個心境轉換和不斷成長過程。
「從過去以孩子和家庭為重,到現在,婧綸可以勇敢走出來追求自己的事業,這是非常大幅度的成長!」
這樣的行動,也正呼籲芥菜種會長年以來「以工帶振」的理念,透過知識技能的培力與創造工作機會,幫助社區中需要者不僅重建信心,更讓家庭逐步賺得經濟收入,安穩家庭基本生活開銷,帶出更大影響力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