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釋放

【美,更美!專欄】另一種思維

寧靜: 當世人都在為某事激動時,你在旁靜觀其變,靜聽  神的聲音,享受  神的同在! 是為「真平安」。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 14:27)   節制: 可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但不為所動,只為討 神的喜悅。 是為「真自由」。   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穩,不要再被奴僕的軛挾制。(加拉太書 5:1 )   明智: 在各種嘲諷、論斷、毀謗,陷入災難困苦中,仍有顆柔順安息的心。 是為「真喜樂」。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馬太福音 5:12 )   倚靠: 當路沒法走下去,心裡煎熬時,靠著 主的話語、引領的那道光繼續前行。 是為「真信心」。   神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約翰一書 1:5)   四個真:真平安、真自由、真喜樂、真信心,帶領我們進入豐盛,走入一生一世的命定中。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弗2:10)     (文章授權/胡美蘭姊妹)本文作者胡美蘭姊妹,專長「整體形象設計」,資深主播、名人造型設計師,現為浸信會頌恩堂會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其實你的孩子沒有你想的那麼需要你

希望這可以釋放一些媽媽...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分享,他有一個媽媽友人有3歲多的孩子,一直覺得孩子很需要他。不管到哪裡,孩子一定要緊緊在她身邊,即使在跟朋友聊天,眼睛也都是掛在孩子的身上。當孩子一有什麼狀況,媽媽當然是立馬手刀奔去處理因為媽媽覺得孩子很需要她?!   結果有天在家孩子玩完玩具沒有收拾,爸爸就責備說不收玩具就整個丟掉,孩子放聲大哭,媽媽當然又馬上衝過去,一邊收拾一邊說:來我們一起收(當然都是媽媽收)   有天孩子在玩的過程中跟其他孩子起了紛爭,孩子的反應- -大哭,然後就看到媽媽處理兩個小小孩的紛爭。   有的媽媽真的很用心的在照顧孩子,不過隨著孩子的年紀越來越大,爸爸媽媽應該也需要學習放手,在適度的範圍中,讓他開始處理自己的狀況。   「哭」是其中一種解決的方式,孩子從出生開始就習慣先用「哭」來表達,但這絕對不是爸媽希望孩子一直使用的方式,給孩子一些時間跟空間!   小小孩的爭吵,爸爸媽媽慢點出手吧!你沒有讓他試過「哭」以外的方式,他頭腦能想到的反應永遠只有plan A「哭」!   讓他們從邊哭邊爭吵的過程,開始學習溝通吧!畢竟爭吵也是一種「激烈的溝通」,至少孩子開始「表達意見」了。   在搶誰先玩玩具的過程中,讓他們去「溝通」吧!社交能力不就是實際練習而累積出來的?   即使在失誤中,透過邊哭也邊想可以怎麼補救的過程中,開始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吧!如果每次都只結束在哭,爸爸媽媽可能要做好一直幫孩子善後的打算。   因為孩子未來的生活不是只有爸爸媽媽,還會有其他人...,如果孩子只會以「哭」表達,那爸爸媽媽就必須要隨侍在旁擔任「翻譯」,還有收拾者!   當孩子有狀況時,放慢速度吧!多給他們一些「反應時間」,不是斥責孩子「不准哭」,也不是馬上去幫孩子做接下來的反應!   而是除了哭,再多等一下,多引導一下,讓他們開始嘗試自己處理,讓孩子不只用哭表達情緒,接著也能開始自己試著解決問題。   雖然不太可能一開始就有圓滿的結果,但不就是一次一次的練習,熟能生巧。相信孩子「哭」的時間與次數一定會越來越少的!因為他不會再容易有那麼多的「負面情緒」,也知道自己是可以有更多表達方式以及能力來處理的。   爸爸媽媽,其實孩子沒有你想的那麼需要你,學習放個手吧!給他們還有給自己一些喘息、成長的機會與空間。   放手是門有智慧的功課。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愛以色列之家專欄】新的十年開始啟動

髒亂的環境會影響人的健康,應當將週遭的垃圾清理乾淨;而心靈空間也會因為積存太多的不信、懷疑與似是而非的信仰,而導致許多負面思想與情緒進到實際生活層面當中,而影響靈性的精神健康。   以色列有一個節日「贖罪日」,是一個聖經超經典的作法,是一個清理髒亂心靈空間的時間。(利23:27-29)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你們要守為聖會,並要刻苦己心,也要將火祭獻給耶和華。當這日,甚麼工都不可做;因為是贖罪日,要在耶和華─你們的神面前贖罪。當這日,凡不刻苦己心的,必從民中剪除。   在「贖罪日」,所有的猶太人在認真的禱告、認罪、悔改之後,就在「贖罪日」這天,開始起來行動。這是神給我們機會,認識與操練自己的「愛心與忍耐」。 沒有行動的信心是死的,會說不會做的基督徒是無法蒙拯救的,因為「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基督徒不是靠行為得救,不是靠功勞到上帝面前,也不是靠自己的工作蒙受上帝的恩典。所以,基督教否定憑行為領受恩典。但是,我們並沒有否定行為的價值和行為的責任。雅二:26甚至用一個最嚴重的比喻來解釋:「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所以基督教沒有否定行為的重要性,反而非常重視。倘若希望生活過得清爽,任何你覺得「有壓力、有重擔的關係」、「存在心中不舒服的感覺」、「恐懼的人際關係」...,這些狀態都值得花時間好好禱告,尋求神的引導、幫助,好好的清理一下,因為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因此讓心靈的空間再次「乾淨、聖潔」起來,是在2020剛開始的時候,一件極其重要的起步。希12:1是贖罪日完美的描述:「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新年與贖罪日同樣是一個「悔改」也是被「恢復」,更是一個開始「啟動」的日子。它是釋放你生命中,任何一件攔阻你與聖潔的神合一的日子,更是領受神生命新鮮膏抹的日子。2020的剛開始,它會帶領我們進入聖經曆的5780-5789十年的時空當中。讓我們快樂的進入神的泉源裡面,讓神的愛在你生命、家庭、教會、國家,充滿再充滿。讓我們大聲宣告:『我們的國家要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我的家庭及後裔都是屬於基督耶穌。』阿們!   (文章授權/卓健誠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