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急

【花輪・牧思專欄】認識你自己

【新的一週、心的聲音】~我是新手 我有一個朋友,是一位有虔誠信仰的基督徒,談吐有禮,舉止謙和,彷彿將所信仰的基督,一覽無遺地表現在生活中。但是,卻有一個人知道實情並非如此,這人曉得我這位朋友每次只要到了某一個地方,就會性格大變,開始急躁易怒,甚至口無遮攔,儼然成了另外一個別人從未見過的可怖面貌。   發現我這位朋友不為人知一面的,是他的妻子;這個會讓他原形畢露的地方,是他的車子。   你有過類似的經驗嗎?有人一旦上了駕駛座(可能就是你自己),會突然變得沒有耐心,總是嫌前車開太慢,但被後車按喇叭時又會飆罵三字經,溫良恭儉讓全變成了急惡怒拼搶,彷彿整條馬路都得罪了他。   這些,未必發生在你的駕駛座,也可能是出現在你面對孩子的聯絡簿、月底看到自己的存摺、每週一打開的第一封電郵、或者是接到你父母來電的時候......,你感覺自己正握著方向盤,但老是在閃躲旁邊的新手;你希望自己能夠掌控,但卻發現失控;你以為自己有辦法;但卻無計可施;你期待他們在自己的計畫中,但卻全是意料之外。   心理學家認為,當人學會說「我」這個字的時候,就像抓緊了方向盤,駛上生命錯綜複雜的旅程。   在《聖經》中有一首詩,就是在這錯綜複雜旅程中的心境與祈禱:「看哪,我是在罪孽裡生的。看哪!你喜愛的是內心的誠實;在我內心的隱密處,你使我得智慧。求你潔淨我,我就乾淨;求你洗淨我,我就比雪更白。求你掩面不看我的罪惡,塗抹我的一切罪孽。神啊!求你為我造一顆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堅定的靈。」   新的一週,如果你感覺所有人都得罪了你,願你的內心,因有上主居住在其中,而更清潔。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鴿子眼專欄】我有權利生氣嗎?

你不要心裡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傳道書7:9)   在我們家裡,有幾條規矩是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會背的。其中一條,寫在廚房的黑板上,是「兒童版」哥林多前書13章的一部分,說到:「愛是不輕易發怒」。這條規矩就是,「不發怒」。   我猜當你有4個10歲以下的孩子時,這條規矩是很有必要的。 我們家廚房的黑板(團片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然而發怒不是只對十歲以下的孩子才是個挑戰。我出生在英國,生活在美國,而就在去年,無論是我的母國還是我的現居國,都讓我經歷到了極其偏激的政治選舉投票。 如此偏激的意識和信仰正在增長。   而這正分裂著社會甚至家庭。憤怒不斷加劇,並通過社交媒體的各種渠道傾瀉而出,進入大街小巷,進入高校校園。去年,許多人開玩笑地說道,很怕參加感恩節或是聖誕聚會晚宴,因為他們都想避免任何可能激發憤怒的對話。我也曾聽過好幾個人說他們退出了社交媒體,因為在情緒上已無法面對這些平台上所發生的與其他人充滿火藥味的談話。   我想要說,這樣的問題比泛泛的政治理念更深刻,深過家庭晚宴,或是社交媒體平台(雖然我相信有時候社交媒體平台會讓這些情況愈演愈烈)。   當「發洩」毫無果效 煩躁、怒氣、冒犯(和之後的苦毒),這些挑戰在工作環境中同事之間很常見。   同樣在高校校園中,當學生或是教師說了侮辱人的話,或是我們認為粗暴的話時,也有以上的挑戰。   而在教會群體中,當牧師或是領袖用話語冒犯我們時(無論有意還是無意的),或是說了傷人的話、掌控性的話,甚至只是不公平的話時,也同樣有上述挑戰發生。   甚至在我們最親密的關係當中,能發現我們會因著配偶激怒我們的行為而感到非常煩躁甚至苦毒。   這些不同情況雖有細微差別但都需要智慧的回應,我想說作為耶穌的門徒,在所有這些情況中,我們都沒有生氣的「權利」。我們可能不會在逛超市時真的「崩潰」,但「不發怒」的原則無論是對二十五歲、六十五歲還是五歲的人來說,都是同樣適用的。   也許我們有反對孩子可以發怒這樣的原則,但卻認為自己發洩沒有問題,難道乾脆發洩一通真的比憋在心裡要好嗎?我同意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但發洩一通往往會導致最終毒害自己的心,甚至造成長達幾年的影響,成為苦毒的禍根。   那耶穌在聖殿裡發的「義怒」呢? 我認為對於怒氣我們普遍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大多數人認為怒氣是不好的,但如果是「義怒」,比如說對罪生氣,那麼這樣的怒氣可以被使用帶出好的果效。而挑戰是,針對罪的怒氣往往都是對別人的罪生氣。將耶穌在聖殿外院中對那些兌換銀錢的人發義怒,等同於我們對別人的不公義生氣,並沒有什麼幫助。首先我們自己都帶著罪(耶穌則全然無罪),其次我們通常不會為以色列人拋棄了耶路撒冷聖殿的首要使命而生氣。簡單來說,神沒有「義怒」,我們也沒有。我相信這就是為什麼雅各提醒他的讀者,「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1:20)。   我並不是說,你不會遇到讓人生氣和厭煩的情況、人或是社交媒體上的文章,?些情??然會遇到。我是說作為信徒,我們需要學習放掉我們的怒氣,並且快快地放下。保羅針對這一問題的應對方法很有啟發性。在他寫給以弗所的書信中,他認同說怒氣會出現,但要正確認識它,這是一種有害的放射性情緒。「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作為人,我們無法管理怒氣的情緒。當儘快擺脫怒氣。幾節之後保羅明明白白地寫道:「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31)。   所以我想要鼓勵我們大家,我們所行的,要好像另一個國度先知性的使者。我不認為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有權利生氣,然而在這個憤怒不斷增長的世代,信徒們是否可以拒絕同化於這世代的靈,而為和平國度服事身邊的人?我希望如此。   郝約翰 IHOPKC國際禱告殿,首席運營官 IHOPU國際禱告殿大學,先鋒事奉媒體學院主任   http://www.ihopkc.org/resources/blog/do-i-have-right-angry/   (文章授權/猶沐文化有限公司)   【妥拉-生命之道淵遠流長藝術文化主題展覽】   ————— 展 覽 訊 息 ————— 【展覽期間】 2019.09.26 – 10.21 【開放時間】週四、週五、週六 13:00-18:00 (最晚入場時間為17:30) ** 最後入場時間為17:30;週二、週三 預約參觀 ** 預約請於參觀1至3個工作日前,週二至周六11:00~18:00電洽 台北正藝美學空間 【購票資訊】全票$200元;早鳥票$150 (2019/9/16 00:00前線上預購) - 單人入場參觀乙次,享現場商品優惠、線上導覽(需自備手機、網路服務、耳機) - 購票請洽ACCUPASS本活動頁面: https://www.accupass.com/go/torah - 現場購票恕無法享早鳥優惠、僅收取現金 - 購票詳情與入場須知請洽ACCUPASS活動頁面 【展覽地點】正藝美學空間-台北館 (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82-3號,近大安森林公園新生南路、和平東路口) 【聯絡電話】正藝美學空間-台北館 02-2358-3008(週二至周六 11:00-18:00);猶沐文化 02-8913-2350

【寇紹恩專欄】學習反省,承認自己的錯誤

經文:【王下19:3】……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   我還是要祝福你,無論大環境如何,無論這段時間你遇到一些什麼樣的挫折,奉主的名祝福你,今天你真真實實的經驗我活在主的愛、主的恩典裡。祂愛你,祂捨不得你落在苦難當中,祂會給你開路,你會經驗神的愛和神的恩典。我覺得最美的恩典就是無論你遭遇一些什麼,祂總要給你開一條出路,讓你能夠忍受的住。   希西家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然後他帶著他的問題來到聖殿裡面。他所說的這句話很有意思,他說:我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時候呢?他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急難——我現在碰到了很大的困難,而且是好急哦!不是這個困難我遠遠的看見,可能半年後會出事,不。急難是那個問題已經兵臨城下了,是就在眼前了,就要侵門入戶了。而且是淩辱,對方非常的兇惡,對方用各種惡毒的話來羞辱我,用各種惡毒的做法讓我痛苦極了。急難、凌辱,可是,他說,今天不只是急難的日子、是淩辱的日子,中間還有一個,急難、責罰、凌辱,急難是環境,凌辱是對方怎麼對我,而責罰則是反省自己。什麼叫責罰?就是我做錯事了,所以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我為什麼被罰站?因為我作弊;我為什麼被罰錢?因為我闖紅燈;我為什麼會遇到這些事?你知道,希西家很棒的是他不是把問題、丟給環境、丟給敵人,都是因為大環境不好,都是因為敵人,敵人太兇狠,所以我會遇到這些事。他有一個反省,他知道,我遇到這些事裡面,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受責罰。為什麼我受責罰?因為我們猶大國,因為我們以色列人,我們做了不討神喜悅的事。   他會反省,我覺得這件事太寶貴了,很多的時候,我們遇到困難,我們會跟神說:主啊!怎麼我碰到這麼困難的事情——急難?主啊!你看他怎麼對我的——凌辱?但是,除了看環境的急難、看對方傷害我的凌辱之外,我可不可以在我所遇到的事上學到一個功課說:我遇到這些事是因為我有責任、是我做錯事。好像大衛,大衛出事的時候,他知道,上帝為什麼會讓我遇到這些,是因為我自己在拔示巴的事件裡面,我先出事了。而不是這都是別人的事,都不是我的錯,掃羅就是這樣,做了不該做的事,然後呢,因為敵人越來越多,因為百姓都跑掉,因為撒母耳你晚來,所以都是別人的錯。   我們一起學希西家,好嗎?不要走掃羅的路,碰到問題都怪別人。要學希西家在我所遇到的困難裡面,懂得反省,承認我有責任,然後你會經驗上帝的恩待、憐憫。   寇紹恩牧師《恩典365》士師系列-希西家:學習反省,承認自己的錯誤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