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編輯中心製圖)

經文:馬太福音廿章1-16節

馬太福音20章主耶穌講「葡萄園工人」這個比喻,常常引發很多讀者的困惑:為什麼辛苦勞碌工作一整天的工人,和那只作一小時的工人,到最後領到的工錢竟是一樣的呢?又為什麼那些辛苦一整天的工人抗議不公之後,竟還是得不到他們想要的答案呢(他們是想要更多工錢)?主耶穌講這比喻的用意是什麼呢?

我們要了解,主耶穌在這裡是要用這故事是在講天國裡一件很重要的事:恩典!

這怎麼說呢?

一,恩典是上帝的,主權在於祂。

15節:【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這節經文一直重複兩次「我的」,這告訴我們:【恩典】是上帝的,不是我們的。不只是在這裡,使徒保羅在〈羅馬書〉也問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答案是沒有!沒有任何人能夠先給上帝什麼東西,使得上帝後來不得不償還他,否則就是欠了他的!「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羅馬書11:35-36)  另外一處經文也說到:「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篇24:1) 這也告訴我們,這整個世界都是上帝的,我們和我們擁有的一切也都是上帝給的,沒有什麼是我們自己的!

或許在平安無事時我們能夠承認上帝在一切事上的主權,但當我們一旦失去健康、財富、親人時,我們會如何反應呢?會生氣上帝為何奪走我們所擁有的?認為祂該給我們一個交代? 或是真的仍然能夠承認上帝在這一切事上的主權?不以祂為愚妄?

聖經裡有個認識神的人叫約伯,當他一夕之間失去他的牛驢、僕人與兒女時,聖經記載「約伯便起來,撕裂外袍,剃了頭,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約伯記1:20-21),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到約伯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他心裡真是知道他一切所擁有的都是上帝給的,上帝能夠給,當然也有權力能夠收回來,沒有人有權利去質疑祂什麼!

二,恩典,是按著上帝自己的意思用,不是我們能夠支配。

15節: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這節經文其實還有第二個意思要告訴我們,就是恩典是按著上帝自己的意思用,不是按著我們自己的意思來支配。使徒保羅承繼主耶穌的教導,在〈羅馬書〉也這樣教導我們:「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難道神有什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因祂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羅馬書9:14-18)

由此可知,神要憐憫或恩待誰,都在乎祂自己所定的旨意,我們只是卑微的受造之物,是不能說好說歹去向祂說嘴的!

明白恩典是在乎上帝自己的旨意,這帶給我們的反省是,我們不要想用自己的意思來支配恩典。有人在脖子掛著十字架項鍊,是否希望因此就有神的庇護? 或在住處或車子上張貼「主賜平安」、「福杯滿溢」的貼紙,是否期待因此帶來神的平安與福氣?其實早在舊約〈撒母耳記上〉第四章就記載一件事,以色列人要去打仗時,以為帶著象徵神同在的約櫃前去,就會有神的同在,可以打勝仗,殊不知神的同在不是這樣可以被人操控的!到頭來,他們仍然打敗仗,甚至連約櫃也被敵人擄去!

若以為自己能操控神的恩典,只是益發突顯自已的無知!

三,恩典的給予,為要彰顯我們信的神是「好」神!

15節後面說到「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這個「好」是好在哪裡呢?正如家主願意把一天的工錢,給那只做一小時的工人,是何等的慷慨、仁慈與豐盛!這也告訴我們:恩典的給予, 要彰顯神的慷慨、仁慈與豐盛!

若能明白這一點,也能夠幫助我們省思到,我們若有機會做感恩見證,應該不是在彰顯自己有多好,而是上帝有多好!

亦即,當我們上台要做感恩見證時,心裡應該想著的是上帝有多好多棒,而不是我們有多好多棒,才有資格能夠得到這恩典!若真能見證到這位神是多麼好,真是值得我們來信靠祂,這樣的見證才有意義;反之,若見證講了一大堆,都是在說自己有多好所以才能有恩典,那就失去感恩見證的意義了。

四,多多數算恩典,即使在後將來也會在前。

16節: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比喻的最後,主耶穌說了這麼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使我們不解:什麼是在後?什麼又是在前?為什麼在後的將要在前,而在前的將要在後呢?

原來,從上下文來看,那「在後的」是指最後才進來葡萄園的工人,「在前的」就是指第一批進來葡萄園的工人。至於「在後的將要在前,而在前的將要在後」,其根本原因是:有無感恩的心?

若能多多數算神的恩典,會讓我們更多認識上帝的恩慈、慷慨與深切的愛。在神恩典的激勵下,我們會在盼望中得著活潑的力量往前奔跑,繼續跟隨主──「即使在後也將要在前」。

反之,我們若常比較、抱怨,火大「為什麼他有我沒有」,這樣的心態會使我們失去信仰的動力,甚至不想再信下去或繼續服事主──「即使在前也將要在後」。

甚至在此有古卷作:「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在其他現存的古抄本有這樣的記載,所以中文譯本有此補充)何故呢?上帝呼召了這麼多人來跟隨祂,為什麼被選上的這麼少?其他被召的人為什麼最後沒被選上?難道是上帝變卦了嗎?

其實問題不是出在上帝,不是上帝變卦或誆騙了我們,真正的關鍵是在於我們:我們是否眞認識神的恩典?在每一天的事奉中有無感恩的心?

回到這故事來看,第一批的工人真的只能抱怨,無法感恩嗎?其實還是可以感恩,而且可以大大的感恩,但關鍵是他的態度、想法要改變!若他總是看別人有,他卻沒有的,他就落在抱怨的情緒裡,無法感恩;若他看到自己有,別人卻沒有的,他就可以停止抱怨,學習感恩!

那麼,第一批的工人有什麼可以感恩的?

1.他比任何人先進來這個葡萄園工作!一大早就有工作可以做,不必整天在外閒站,擔心自己沒頭路──這不是很好嗎?

2.他比任何人都先認識他的主!他的主人能當天發工錢,沒有拖欠也沒有藉故扣薪,其實應該是還不錯的,這麼好的老闆,難道不值得他早早來認識嗎?

3.他跟他主人一起工作的時間是最久的!對我們蒙受神拯救恩典的基督徒來說,能夠早早被祂選召來服事主,不必服事這個世界或自己的肚腹,這服事主的本身,不就是一個極美好的喜樂與享受嗎?

結語:主耶穌透過這比喻要告訴我們:恩典是神的,在於祂自己的主權,也在於祂自己的意思,我們只能在祂面前謙卑、俯伏、恭敬地領受,不能干預,也不能用自己的意志來支配。認識神的恩典,可以看見神的美善,得著激勵,即使在後也要在前!若總是「以為自己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10節)」,總是這樣「以為自己必要多得」,要用自己的眼光與標準來衡量恩典,甚至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抱怨發飆,這樣就會落在比較、抱怨、甚至是苦毒怨恨的光景裡,終究失去服事與成長的動力──即使「在前」也要「在後」了!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