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日前一則震驚社會的新聞「台鐵性愛趴」引起「道德倫理」與「性愛主權」的激辯。現代婦女基金會執行長姚淑文表示,說穿了就是追求個人刺激、滿足被偷窺慾望,經過媒體渲染報導、網上討論後,無法避免「誤導」青少年對性愛的認知。 事件當事人,未成年的女學生小雨事後坦承:「很後悔!」並對殃及父母生活感到抱歉。

這過程中仍有少數學者,高舉「性自主權利」的不當言論,混淆青少年視聽,造成他們無法分辨何謂正確的性愛價值觀。 類似錯誤鼓吹「性權」的言論只是冰山一角,現今世代的青少年到底接受了怎樣「革命性」的「性文化教育」,父母及教會青少年輔導一定得了解,千萬別當「恐龍族」(食古不化者),在無法和他們「對話」下,錯失教育良機。

教育系統改變 不可不知的性文化「衝擊」!

校園雜誌主編朱惠慈。

校園雜誌主編朱惠慈。 (攝影/記者張嘉慧)

80後的青少年,受「後現代主義」觀念洗禮,高舉「多元」理念。時下青少年接受的性教育普遍為:「只要兩情相悅、彼此同意、作好安全措施,就是愉悅的性。」

社會也被教育:「青少年對性、身體有好奇,應該鼓勵他們探索;如果一味強調性行為招致的懷孕、性病等,將使他們對性產生負面的態度。」

還有前陣子吵得沸沸揚揚的性別平等教育教材中也提出:「個人可以選擇自己的性別,隨時可以當男或當女。性別認同混淆是正常、健康的,社會文化不該影響個人的選擇。」

甚至有學者說:「我們必須打兒少的性自由這一仗。」此一言論令父母、教育者髮指。

去年席捲全台的超火紅偶像劇〈犀利人妻〉也創造出如「劈腿無罪,小三有理」、「在愛情的世界裡,不被愛的那個人才是第三者」等「新思潮」。

連政府目前也計畫研擬全世界僅有北歐施行的「同居伴侶法」,該法案延伸的問題有,歐洲50%以上孩子是未婚媽媽所生,許多孩子由政府撫養,大大降低異性結婚意願,試想,這樣的下一代、這樣的社會,健康嗎?

不論教育單位亦或媒體不斷傳遞出似是而非的戀愛價值觀,深深影響年輕人的想法,現今的青少年正面臨一場「新思想革命」。 以下是校園雜誌主編朱惠慈從日常生活及媒體訊息中統整出對於愛情的「新一代十大現象」:

● 任何年齡都可以談戀愛
● 愛情不再崇高,麵包更為重要
● 不給承諾,只要曾經擁有,不必天長地久
● 分手後立刻可換新對象
● 劈腿無罪,小三有理
● 只要相愛就可以有性關係
● 性霸凌、黃色笑話、刊物
● 身體界限模糊(忽略男女不同)
● 性別界限模糊(花美男、中性裝扮)
● 同性戀為一種選擇

性解放後果 不堪設想

當你與一個人發生關係,就等於是和所有與他發生過關係的人以及跟那些人發生過關係的所有人,還有跟那些人發生過關係的所有人都發生了關係。

當你與一個人發生關係,就等於是和所有與他發生過關係的人以及跟那些人發生過關係的所有人,還有跟那些人發生過關係的所有人都發生了關係。 (資料提供/朱惠慈)

在這樣的性教育底下,台灣到底孕育出怎樣的下一代?以下幾項調查數據可供大家參考。

1. 去年全球第四大市調公司GFK八月間進行跨國調查,對象涵蓋歐美、亞洲30國共6000多位15-24歲有性經驗的年輕人,全球平均值為55.2%,台灣為69.2%,位居世界第二,「超越」所有歐美國家。

2. 國際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15-19歲青少女生育率近10年皆維持在千分之17左右,居亞洲已開發國家之冠。也就是說,每年約有15,000-16,000名嬰兒產自青少女母親。婦產科醫師推估,台灣每年因為墮胎拿掉的胎兒,可能超過50萬名。

3. 衛生署資料顯示,近20年來,台灣愛滋病已突破1萬5千人,每年增加將近20%,同時年齡日趨年輕化,2007年7月疾管局資料顯示,台灣愛滋感染人數年齡在19歲以下的有463人,佔總人數的3.21%。

4. 披衣球菌性病已儼然成為目前最常見的性病,在性生活活躍的青少年中,感染率高達30%,可稱之為青少年的性流行病,而青少年感染其他性病的比率也正在增加。

在性開放都尚未被普遍認同的情況下,社會問題、性病的增加就不斷惡化,實在無法想像,當性解放成為普世價值時,我們的社會、下一代會變成甚麼樣子?

醫學角度 性解放,身體需要「付代價」 

如果上述數據還不夠,性解放帶來的不良後果,還有「專業醫學」的支持。

醫學可以提供民眾「參考」,性解放後帶來的後果。

醫學可以提供民眾「參考」,性解放後帶來的後果。 (資料提供/朱惠慈)

1. 任何年齡都適合談戀愛?醫學指出,大腦中負責理性抉擇的前額葉皮質到25歲後才完全成熟。
2. 女孩的子宮頸有一個「移形區」,只有一層細胞,特別容易受細菌和病毒侵害。子宮頸會隨著年齡增長增厚,顯示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女孩更易患子宮頸癌。
3. 性生活活躍的成人,至少半數會感染HPV病毒。感染HPV並不易治癒,且極可能引起惡性腫瘤。如果持續感染,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至少高達40%以上。
4. 男性腋下所產生的費洛蒙,只要透過嗅覺就能對女性的排卵期和心理產生影響(催產素)。男女身體界線應該有別。
5. 女性腦部分泌的「催產素」會使女性與他人建立關係和信任,顯示性是用來建立親密和長期的關係,非一時的激情。

朱惠慈提醒,兩性「連合」不只是身體的,更是「全人的連結」。美國已有科學報告指出,最保守的基督徒夫婦,對其性生活是最滿意的—因為有愛與忠誠。

勿把「開放」當「開明」 家長是影響青少年的關鍵

當青少年對性要作出決擇時,家長占49%,影響力居首位。

當青少年對性要作出決擇時,家長占49%,影響力居首位。 (資料提供/朱惠慈)

美國研究指出,影響青少年是否發生性行為的重要因素,「道德觀、價值觀與宗教信念」占39%,是最關鍵的原因;當青少年對性作出決擇時,家長的影響占49%,影響力居首位。所以,父母千萬勿放棄教育的權利。 性解放的論述認為性慾不須節制,於是性被偶像化。

但《聖經》中看性是美好、神聖、專一獨特的。別忘了,人是按著「上帝的形象」被造的,在愛情或婚姻中,我們都必需活出忠誠、信實、承諾、捨己及永恆的形象,才能達到真正的互信、互重、互愛,也才是正確的「性別平等」。 青少年容易發生問題,是因為他們正走在人生的過渡期,父母與教會輔導是與孩子一起爭戰的人,所以要與他們「同行」。

陪伴青少年走過成長的路,最重要的是「活給他們看」,授予上帝的價值觀。這一代的基督徒活在性解放的潮流中,父母有義務教育他們,必須堅持分別為聖、作主門徒,甚至為義受逼迫,活出上帝的形象,並以「禱告權柄」托住孩子。

盼望社會在高喊「權利」時,可以「看見」,權利不單是指「當下」的享受,而是更有「遠見」的從社會整體發展考量甚麼叫做「性權」。

此次「與TEEN同行─青少年事工從愛出發」講座由中國主日學協會主辦。欲知更多課程場次,可上中主網站http://www.sundayschool.org.tw/查詢。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