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疫情後重新定義了工作價值和型態。(圖/shutterstuck示意圖)

疫情衝擊全球的經濟和產業,當職場結構改變時,如何找到可以繼續發揮的工作價值?7/10上午,新店行道會舉辦線上特會,以「誰搬走了我的乳酪?疫後台灣職場的挑戰與機會」為題,邀請不同專家,分析現在台灣的產業局勢,以及如何回應的建議。

全世界都在重新定義工作

首先,東森電視董事雷倩分享到,疫情讓所有世界的制度都受到挑戰,她引述查爾斯(charls handy)學者的理論,很多企業不斷瘦身,外包型產業以及小型工作室型態的增多,人力不再是待在同一隻「大象」的身上,而是要成為一個獨立工作者;如同「跳蚤」一般,當每個大象經過時,都能把握機會,發揮作用。

 

同時查爾斯強調,我們必須隨時培養新的興趣,當你在做第一份工作時,可以培養第二個興趣;換到第二份工作時,你可以培養第三個興趣,至少要培養三個不同的興趣。起初也許只能先當興趣,但在不斷投資這個興趣,直到成功時,就能成為我們第二個就業機會。

 

2020年疫情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整個世界都在重新定義工作。原本的交易模式都需要改變,從歐美國家可以看出,實體經濟恢復的速度,非常緩慢且不平均;有些部門先恢復,但有些卻不能。

 

而金融的水流則是一飛沖天,光是在美國,就產生了許多新的百萬富翁,他們大部分是在金融找到新的財富。

 

最後,她提供大家一件事反思:為甚麼要追求這個乳酪?其實不只是一般在職場上的工作,平常燒飯、讀書、照顧家人也可以是工作,具有關懷勸勉、照顧鼓勵性質的事,也是一種工作。疫情,可以讓我們重新體會不同的人生和工作。

新店行道會舉辦特會,邀請不同專家來分享,台灣產業面對衝擊,該如何因應與轉型。(圖/擷取自ZOOM會議截圖)

比去年更繁榮的產業

接著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臧聲遠分享,當今台灣產業型態的變化與困難。今年全台的食衣住行產業都受到極大影響,甚至去年都還很安好的行業,如美容美髮業、健身業、坐月子中心等,都成為了無薪假的重災區。

 

但另一方面,製造業卻是欣欣向榮的光景,他分享了觀察到的四個面向,也提醒大家不需要太悲觀。

 

1. 製造業以出口為導向,所以還是可以持續成長;今年全球陸續解封,台灣製造業比去年還要更繁榮。

 

2. 台灣傳統製造業,少數可以維持大量人力需求,像是自行車製造業,大多輸出到「因疫情而減少搭乘大眾運輸」的歐美國家。

 

另外因疫情多在家用餐,助長了食品加工業的製造。去年受到嚴重影響的機械業、紡織業等傳統產業,也陸續跟上科技業腳步,開始復甦。

 

3. 去年很多要出國工作或留學的人,被迫停留在台灣;如今國際間有些國家的解封,因此海外就業人數仍相當多。

 

4. 股市的市場仍舊能夠運作。

 

但他也提出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觀光餐飲服務業,出現倒閉失業浪潮;疫情減緩後,雖會出現報復性旅遊消費潮,但未來可能很多正式工作,會轉為非正式工作的打工模式。

 

至於台灣的失業問題,臧聲遠認為「有工作意願且有付出找工作的行動,但沒有找到工作」,才能算入失業統計;如把所有可以工作,但沒有意願找工作的人口都算進去,全世界大概只有極少地方包含台灣,會發獎金鼓勵年輕人出來找工作。這也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疫情衝擊下,有些產業消退,有些則蓬勃。讓我們預備好自己面對挑戰!(圖/shutterstock

資方看待工作者應具備的態度

那麼以資方的角度,會如何看待一般工作者應具備的態度呢?徳微科技董事長張恩傑分享,也許大家都可以換位思考:「我的乳酪為什麼會被人搬走?」

 

他分享今年是自己創業30年以來,公司最好的一年。「因為我們這個產業雖然是半導體,屬於傳統性,但傳統會一直往上走,走到高端和車用產品。」把製造與研發都放在台灣,他提出一個反思,「大家願意在自己所在的行業扎根嗎?還是一不喜歡就換工作?」

 

他比喻,如果你的乳酪很小一塊,風大一點就被吹走了;如果你能專注在自己的乳酪上面,越大越穩固,別人想搬都搬不走。

 

如今經過疫情後,自動化設備的加速將是勢在必行,明年這個時候,相同的產量,所需要的人力可能會比現在還減少三分之一。未來會是多工的世界,如果只學一件事情,很可能會沒有我們的位置

 

在家工作帶來的改變

當型態改為在家工作時,如果你更主動跟老闆回報,自己工作做完了,更積極詢問還有什麼可以做的,甚至還嘗試做不同的區塊時,老闆自然就會印象深刻。

 

而當我們在一個產業扎根的越深,相信總有一天會有輪到我們的機會。

 

此時,雷倩也分享在家工作所帶來的改變,不再是有機會濫竽充數,反而是一種無所藏匿的工作模式,而我們可以有什麼樣的回應呢?

 

1. 長期在家工作,需要有紀律,規劃好早中晚的計畫。

2. 要有獨特的攻陷,如果在某件事專業又負責,就會被看見到。

3. 善用這段時間的溝通模式。

 

過去在辦公室,可能要經過很多階層,才能跟最上級的老闆對話,但如今在網路上溝通扁平化,可能用line就可以直接接觸到。因此要善用新的社交媒體,殷勤加入溝通,展現積極和主動。

當一個靈活又勤奮的職場人!(圖/shutterstock

轉型的思維

社群業配媒合平台CEO張楷文則列舉企業在跨入到網路的領域時,可以建立的觀念和方向。面對轉型需要去思考,其實市場並沒有不見,只是方式轉換了

 

轉型進入網路的企業,一樣需要保有專業。而許多因著網路崛起的產業,例如電競遊戲產業,需要繪圖者、設計程式的人,也有電競選手,甚至有遊戲技能寶物的賣家、玩家帳號仲介、遊戲實況主的新興職業興起。

 

有些高門檻的職業,還包含數據科學家、資安工程師、職場總監等等,這些都是用網路平台就可以工作的人。

 

傳統的老師在實體教學,如今也逐漸改為線上授課;餐飲業不只用網路開發外送,未來也可能結合虛擬平台,轉為雲端廚房。綜上,消費者和工作都沒有不見,只是型態改變了

 

世代的語言和文化正在轉換,我們需要學習這樣的改變。例如,過去是有付費,才會給讀者看文章,但現在網路時代裡,記者公開發表文章,反而要擔心無人觀看;以前很在意隱私權,現在許多人卻是公開行程,到哪裡都要打卡。

 

要進入網路產業,需要有專業技能去學習;但如果直接將原本傳統產業已經在做的事,直接去作轉型,速度會更快。

許多傳統的工作不是消失,只是加強網路化,來增加工作效率和市場。(圖/shutterstock

以下以問答方式記述: 

1.旅遊業面臨的衝擊?

臧聲遠回應:要看疫苗施打的狀況,如果疫苗普及率低的話,旅行社復原速度較慢。

 

餐飲業則是剛性的需求,人可以不出國玩,但不能不吃東西,所以跌的速度快,但復原速度也很快。只是工作條件可能惡化,會轉為兼職的形式居多。

 

至於國內旅遊的影響,不太受到疫苗限制,但因為疫情關係,很多人都轉行了,選擇就讀觀光餐飲的學生大幅度減少,一旦產業出現報復性復甦,人力可能面臨嚴重短缺。

 

2.未來3-5年內,哪些人才是最需要的?

臧聲遠回應:技術不斷快速演進,跨領域的人才會越來越吃香,像是機械轉為智慧機械,不僅要會機械繪圖,電腦軟體自動化程式,也要懂物聯網。橫跨傳統機械和自動化,起碼包含兩個以上的專業領域。

 

3.網路產業會有的挑戰?會給什麼建議和鼓勵?

張楷文回應:商業直播中的帶貨,取代了電視購物;過去要自己去逛電商,現在則是電商行動化,主動出現在消費者面前。

 

現在門檻較低,無需像過去電視台要有攝影棚,現在很多人在作微電商,這是未來的趨勢。

 

4.實體店面式微,如何轉型和調整?

雷倩回應,不論從電商還是電視購物的銷售,最重要的是「能否穩固客戶」?因為進入商品過剩的時代,「關係經濟」變得相當重要。如果要擁抱這個互聯網的時代,就需要不斷的學習。

 

談及目前的產業趨勢,張楷文分享,斜槓會是必然的趨勢,可以涉獵不同的行業別,最後找出喜歡的,選擇最主要才能的工作。

 

另外,臧聲遠也建議,可以發展下班後的業餘興趣,甚至業餘興趣有穩定收入後,可以轉為正職。目前零工的平台非常多,都可以嘗試。

 

最後講員們也給了大家最後的鼓勵和建議:

張楷文:建議大家跟著下個世代的孩子,心意更新而變化;乳酪沒有不見,只是換了位子,工作型態更換了平台,從馬路搬到了網路上,多熟悉網路語言必定能生存下去。

 

張恩傑:許多老闆從小是在貧困家庭中長大,是白手起家,因此工作需要非常聚精會神;但如今,老闆可以嘗試支持員工斜槓。也鼓勵大家理財觀念可作些調整,適度地作投資,實施防禦性的理財。

 

臧聲遠:人生要有A計畫和B計畫,因為面對很多變數,要有應變的轉變,以及生涯規劃的危機處理,隨時盤點自己的能力是否有老花的趨勢。針對年輕世代,疫情已消耗了大家1-2年的青春,因此要好好把握接下來的時間。

 

雷倩作了結論分享,「其實我們應該要把這疫情當作世界大戰來思考,彷彿是戰後的世界,必定要有復興和重建的過程。」

 

未來實體經濟復甦緩慢,要維持財富安全,可以作防禦性的理財。許多人長期落在時薪打工的型態,未來可能會更多;在這情況當中,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價值?

 

建議可從既有「創造利潤的工作」觀念,改成「創造福祉的工作」,亦即,能夠帶來安慰、勸勉、教導、鼓勵的工作,重新去思考在工作中獲得的價值。

 

她以詩篇23篇祝福大家,能在逆風中展翅上騰,成為上帝手中美好的見證。

 

張茂松牧師也提醒,我們都是神手中的器皿,不是來受苦的,而是來宣揚上帝恩典的人,在巨大的壓力下,仍能成為上帝手中宣揚的器皿。

 

要投資四張股票:上帝、家人、自己、朋友關係。不是一個人躲在洞穴當中,恩典不會降下來,而是要勇敢走出去,得著腳掌所踏之地。

 

在變動的世代不要怕,耶穌說祂是道路、真理、生命,不只是通往天堂的道路,也是我們在地上翻山越嶺的道路,把風浪踩在腳下的道路。祝福大家不要把疫情當作破壞的風浪,而是成為展翅上騰的機會!」─張茂松牧師

 

精選要聞》

宗教實體聚集有條件》如何「微解封」?立刻輕鬆看!(附防疫計畫範本)

關鍵時代中你要選擇「躺平」還是「預備好」?願主興起扛起世代、國家命脈的約書亞世代!

於萬華快篩站前線連續46天戰鬥狀態、作好隨時確診準備 楊君宜:神教我不要怕,因祂同在!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社群》點此加

 

一人一磚支持今日報3.0改版》點此奉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