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永遠的痲瘋天使谷寒松,因為看見太多需要,認為人生沒有退休。

永遠的痲瘋天使谷寒松,因為看見太多需要,認為人生沒有退休。 (照片提供/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早年台灣公共衛生落後,曾有高達1千多名痲瘋病人集中於新北市樂生療養院隔離治療,由於患者外觀駭人、醫師束手無策,痲瘋病人的生命等於被烙上殘忍的8個字:「與世隔絕,含痛終老」。如今痲瘋病在台灣幾乎已不復見,但有一份愛的痕跡卻永不朽壞。

每次當谷寒松神父走進樂生療養院,了無生氣的病房頓時有了光亮與希望。痲瘋病患對谷寒松來說原是一群「不可愛的人」,但當基督的愛介入時,一個個病人不僅變得可愛,反過來成為他的「靈修導師」。

谷寒松以自身見證鼓勵大家:「打開雙眼與內心,有勇氣為那些被排斥、被埋沒和被遺忘的人獻出自己。」其實這份愛並不容易,只有與耶穌基督連上線,一切不容易都會變得容易,因為聖經上說:「在愛裡沒有懼怕!」這份應許是真的。

第一次看到麻瘋病患被嚇跑

谷寒松為中國痲瘋服務協會創辦人,現任輔仁大學神學院及宗教研究所教授。現年80歲的他,回憶起30多年前第一次造訪樂生療養院與痲瘋病患初次見面時,「是被嚇跑的…」他形容說。

最令他驚訝的不是患者的病容,而是他們夾雜著精神疾病的景況。踉蹌回到神學院教堂前,谷寒松一邊顫抖掉淚一邊向上帝祈禱,半個小時後眼淚哭乾,神說:「你去做你能做的,其他的交給我來管。」從此,谷寒松投身痲瘋病患救助與牧養工作,前後帶領70多位痲瘋病人受洗,並且不遺餘力為他們向政府爭取權益,以改善痲瘋病患的生活狀況。

真心以待 與痲瘋病人共飲一杯水

谷寒松總是不畏懼與痲瘋病人共飲一杯水,因為要讓他們感到完全被接納。

谷寒松總是不畏懼與痲瘋病人共飲一杯水,因為要讓他們感到完全被接納。 (照片提供/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在當時還沒有研發出根治的藥物,痲瘋病仍有感染之虞,可是谷寒松不怕與病患產生肢體接觸,依然為他們按手禱告、擁抱或輕撫他們的臉龐,甚至共飲一杯水,這麼做是要讓痲瘋病友感到被真心相待與社會的接納,徹底改變他們面對的孤獨與絕望。這樣不擔心被傳染?「如果能被傳染,是多麼榮幸的事!」他毫無畏懼的說。

谷寒松分享一位摯友曾說過:「痲瘋病不是我的命運,而是天主賜給我的任務。」這句話他一直謹記在心,所以能服務這群痲瘋病人,他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偉大,反倒因有份於這份服事而感到榮幸。「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還是會回應神的呼召,來到台灣成為痲瘋病人的良師益友。」

談及當初獻身當神父的關鍵,是因看完《達米盎―莫洛凱的英雄》這本書,裡頭正是描寫一位神父義無反顧去愛痲瘋病患的故事。回想起這件事,彷彿再次印證,服務痲瘋病患正是神給谷寒松的使命。

痲瘋病人成靈修導師 教會他許多事

谷寒松時常奔走病房,帶給病人信心。

谷寒松時常奔走病房,帶給病人信心。 (照片提供/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谷寒松有一本手寫的生命書(The Book of Life),記載30多年來與痲瘋病患相處的經歷,他更從這群病友中學習到靜默、忍耐、勇氣、智慧與信仰的人生哲學。

令谷寒松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已故的病人,過世前因身上插滿管子非常痛苦,谷寒松趨前慰問,他卻說:「沒關係,這樣就滿足了。」那一刻讓他看見自己的渺小,因為這位病患教會他「忍耐」。

還有一位截肢的病友裝上義肢後,仍到處向人散播喜樂,縱使手指變形被截去只剩下兩指,當谷寒松鼓勵他擔任教會司琴時,這位病人仍認真一鍵一鍵敲出正確的音符。

這些病人堅強與勇敢的人生態度,教會谷寒松許多事。「所以不是我成為他們的天使,更是他們成為我的天使與靈修導師!」

回應大陸數十萬痲瘋病需要  人生沒有退休

如今台灣痲瘋病患數日漸減少,但谷寒松的使命感和工作量卻沒減少。1997年應邀前往大陸探訪時才發現,30多年前在台灣目睹痲瘋病患的悲慘際遇,竟在大陸一幕幕重演。

於是在2000年創辦中國痲瘋服務協會,開始服務大陸偏遠地區幾十萬乏人問津的痲瘋病患,在當地痲瘋村興建療養中心,成立醫療站、護理站做醫療訓練,製義肢、保護鞋工廠,以及痲瘋病患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已80高齡的谷寒松,仍不時穿梭病房間,帶領病患唸祈禱文,告訴他們:「天主愛你。」幫助病友拾起信心與笑靨。他認為自己的字典裡沒有退休兩個字,因為看見這麼多人有需要,還擔心自己的工作做不完!

因看見大陸數十萬痲瘋病患及其下一代的需要,谷寒松創辦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因看見大陸數十萬痲瘋病患及其下一代的需要,谷寒松創辦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照片提供/中國痲瘋服務協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