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復健不是「我們告訴復健師該怎麼做」,而是「復健師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沒手沒腳大概很難復健,復健科是給功能無法發揮的肢體恢復功能設立的。為什麼要復健?多半是過度使用或是錯誤使用某些肌肉,造成的傷害。成為基督徒之後,你我其實是走上「復健」之路,復健是長期而且非常需要耐心與毅力的。

信仰是生活習慣的復健。
信仰是價值觀的復健。
信仰是情緒感知的復健。
信仰是親密關係的復健。
信仰是自我形象的復健。
信仰是自我實現的復健。
信仰是上帝進入你我生命中開始的一連串復健過程。

其中最需要提醒的是復健的成敗關鍵,是我們是否信任復健師。因為復健不是「我們告訴復健師該怎麼做」,而是「復健師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赴紐西蘭宣教以前,我不慎跌斷右膝,手術後經歷了生平首次復健過程,只能用刻骨銘心來形容。手術後為了固定,曾經打石膏,幾個月後,肌肉粘黏,彎曲的角度很小,醫師給我的挑戰不是重回球場,而是至少能「蹲」下去,當時我開車,是被迫把右腳放在副駕駛座,用左腳開車。

從復健第一天開始就是噩夢,我不斷央求復健師「輕一點」,他笑著說「我根本沒用力…」天哪,那種拉扯的疼痛感居然說沒用力?復健師解釋,本來就沒用力,是我自己開刀後筋肉定型,他不可能硬拉,只是輕輕拉開,我卻痛徹心扉,痛到無法控制叫出來,一位好心阿伯用台語說「聽你哀就知道很痛…」,復健師根本不必汗流浹背,他只是一直重複說「放鬆,不要跟我對抗…」我哪有力氣對抗?

他再度解釋,我的肌肉會本能對抗,所以我要「命令」自己放鬆,這就是我唯一能做的事,要深呼吸及放鬆,然後復健師就趁我放鬆的剎那,「輕輕」地往前挺進,接著就是我的哀嚎,整個復健就是這麼單調地重複。我匍匐在復健床上,不斷禱告「主啊,救我…」這樣多久?一週三次,為期三個月,現在我至少能回到籃球場,只是變成「公園阿伯」,這樣已經很知足了。

信仰就是這樣,武功蓋世的摩西,滿腹雄心壯志,結果流放曠野四十年,因為上帝有祂的時間跟方式,不是上帝配合我們,乃是我們配合上帝。這個「信仰復健」最高等級就表現在「客西馬尼的禱告」,耶穌說:「不要照我的意思,乃是照祢的意思」。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過程,只說了一句「主要用牠」,這隻小驢駒就名流千古。基督徒不是透過禱告要上帝成全自己的意思,乃是在禱告中漸漸放下自己的意思,尋求上帝的意思。什麼是上帝的意思?是功成名就,還是福祿壽喜?那就是您沒讀聖經,光是耶穌就嘗盡人情冷暖,經歷無數試探,只是他沒有犯罪。

身為牧者幾十年,遇過太多「想為上帝做大事」的人,自己當然也曾經是那樣的人,幾十年下來,學到的就是「放鬆」,不然就去曠野,因為神有祂的計劃。直到如今,「曠野粉絲團」人數依然眾多,心中充滿熱情,想要為主做大事的人前仆後繼奔向曠野,結果當然是哀嚎遍野。

信仰其實是一個挫折的過程,因為總是不照我們的意思。還是先安靜禱告,尋求神。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