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1974年,我念大學二年級。當時,我參加的教會,要到附近的鄉鎮開設佈道所。教會租了一個房子,差派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下午前往,擔任該地區小學生的「陪讀」,幫助一些成績較差、父母經濟狀況較差,難以照顧的孩子。

我與一位同學同去,我擔任2至3位小學生的陪讀老師。出發以前,我想很多,例如:會不會遇到很難的問題,我答不出來?學生不喜歡我,怎麼辦?我言詞不佳, 會不會把人絆倒了?後來去了,才發現情況沒有那麼難。小學生來了,他們讀他們的書,我讀我的書,都很安靜,原來他們害羞。他們遇到問題,才來問,起初問題也很容易,後來的問題較不容易。

我一直很怕小五、小六的數學問題,例如雞兔同籠有幾隻腳?植樹奇偶算幾棵?我一直不明白一個籠子,為什麼要關雞、又關兔;街上兩排種植,為什麼要分奇、偶?我慢慢作答,也可解出。

主耶穌說:「無論何人,因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主耶穌說:「無論何人,因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

佈道所的房子剛租來,還沒有裝燈,只有幾張桌椅。黃昏時,屋內有點暗,我將窗戶打開,讓房間亮一些,後來,我想陪他們說點話,但孩子很用功,繼續低頭讀書。不久,他們的父母來接孩子,學生說:「再見。」我們也揮揮手、微微笑,任務就結束了。

有趣的是,從事這麼單純的服事,依然記得黃昏的斜影,照到屋內,我的心思隨著光影的位移,期待天不要太早暗,讓孩子可以多點用功的時間。

事後,心中也很喜樂,我才體會這是「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馬太福音 10:42)的喜樂。也學到一個功課,心放輕鬆、慢慢地講,就可以講的清楚,像給孩子一杯的涼水。

這個經驗,給我很重要的開啟,日後不只擔任學生的陪讀,也擔任他們的陪伴。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