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僅有135公分的視野,林欣蓓感謝北京參賽時遇見的老師和評審,過程中一路鼓勵她。 (照片提供/林欣蓓)

北京衛視舉辦的《我是演說家》第二季賽事正如火如荼進行,來自各地的參賽者不出是名演員、主持人或作家,像是來自台灣的基督徒藝人夫妻黃國倫和寇乃馨,還有黑人、小馬,名廣播主持人劉軒和林欣蓓等。

只是,「林欣蓓」是誰?知名度未開的她,如何能與各方名人一同角逐《我是演說家》的冠軍寶座?

林欣蓓站上《我是演說家》舞台,帶著她的「法拉利」,勇敢說出自己的生命軟弱。 (圖片提供/林欣蓓)

認識林欣蓓的人都知道她很特別。但特別的不是她從4歲就癱瘓坐輪椅,而是來自她對生命的「熱愛」和「勇氣」。

僅有135公分的視野,體內有39根鋼釘的她-金剛芭比,卻「站」上13億人口的舞台告訴眾人,她如何帶著殘而不毀的生命力,面對失戀與人生、更開口謝謝那些「不愛她」的人。

光鮮亮麗的背後,很少人看過她臉上流著的淚痕,或聽過心中無數想放棄的聲音。其實,她也曾需靠著他人的讚美和掌聲,才能喜歡自己;但當遇見上帝,她不再需要這些肯定的聲音,開始用神的眼光看自己。

現在,她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從此卸下假面的武裝。

林欣蓓《我是演說家》第二季12強賽況。(點我進入觀看1)

 

網上瘋傳微電影感動製作單位 輪椅女孩林欣蓓勇闖北京衛視

因著一支壽險業推出的微電影-《無懼的力量》,林欣蓓坐輪椅環遊10個國家的故事,在網上瘋傳。4分鐘的影片,讓她拋開雙腳的限制,攀登紐西蘭高峰、潛進帛琉深海。於是,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製作單位找上她。

起初,不願「肢體障礙」成為節目炒作的話題,她一度拒絕參賽。一切談妥後,她從眾佼佼者中脫穎而出,進入12強。

節目上,林欣蓓坐著她的輪椅「法拉利」,訴說自己的障礙和軟弱。4歲時被不知名病毒感染,下半身癱瘓;或許是因太過驚恐,她對4-9歲的記憶,完全沒有印象。「你是不會走路嗎?」求學過程中遭言語霸凌,她曾痛苦地忌妒其他女生,能「和大家一樣」買漂亮衣服。經歷過最甜蜜、也最痛苦的時候,嚐過愛情的滋味、卻又不得不放手,她一度想不開。

這些種種,讓她從此拚命偽裝自己。

「只要你夠勇敢,就可以飛翔。」教練這麼說後,她從紐西蘭的雪山一躍而下;生死攸關的手術後,才明白自己不可能和大家「完全一樣」。勇敢說出自己的障礙後,才知道坦承軟弱,其實沒那麼困難。

賽後回台,她感謝神的恩典,賜予勇氣、能坐輪椅飛到北京參賽。「我很感謝神,給我這個機會使用我。」

 

3年不斷進出醫院 手術卻失敗7次 生命低谷中遇見上帝

認識神以後,開始學會交託禱告,並用她一貫樂觀的個性,相信神會給她最好的安排。 (照片提供/林欣蓓)

2008年被診斷脊椎側彎超過100度,須開刀矯正,林欣蓓體內打進39根鈦合金鋼釘,成了名符其實的「金剛芭比」。平躺20天讓她的臀部長滿褥瘡,更為縫合傷口,不斷進出醫院3年。

那1千多個日子,是她生命中最絕望的時刻。手術失敗7次,連醫生都建議別再開刀,因為身體無法承受這麼多次的動刀,傷口可能無法再癒合。一句「以後找一個趴著的工作」,讓她徹底絕望。「我才20多歲,怎麼接受以後都趴著生活?我還有很多夢想,還想跟朋友出去玩。」

最慘紀錄,曾一連住院280天。住院前,習慣性地掩蓋內心的脆弱,當一個堅強又勇敢的輪椅族。成長過程中相信人定勝天,她盡量自行打理生活,年紀輕輕就出來工作賺錢,盡可能不讓母親擔心、不在朋友前哭泣。只是當褥瘡傷口不斷地、一次次裂開,讓她無處可逃;傷口、挫敗毫無躲藏的餘地。

第8次手術前,逢生命最脆弱、低潮,一名基督徒朋友帶她接觸教會。同時,一位頻把「褥瘡」講成「痔瘡」的基督徒爺爺,到床邊為她禱告。曾對宗教反感,卻因覺得爺爺有趣,她靜下心聽爺爺的禱告,開始學習將困難交給上帝。

於是,第8次手術非常順利。2012年出院,她的傷口至今沒再發作過。「感謝上帝」,她開始進教會認識真神。即便禱告時而無法立即獲回應,但「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未見之事的確據」,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時,這節最愛的經文提醒:「禱告,相信神會帶領我。」

 

「別再說我很勇敢」 身障者需要「同理」而非「同情 」

身為家中最小的孩子,從小媽媽就親自陪伴,無論高山或低谷,總是無條件支持她。 (圖片提供/林欣蓓)

認清自身限制後,反而能豁達分享生命態度-一位身障人士最想告訴大家的「同理心」。

「我不想讓大家只是看到,一個坐輪椅的女生,講自己的故事,感覺很厲害而已。」站上13億人口的舞台,林欣蓓不單只為自己講,更為許多說不出的輪椅族發聲。賽中分享「同理心」的主題,盼讓大家更重視輪椅族的需要,她並表示,「身障人士需要的是同理心,不是同情。」

「有些人看到我坐輪椅到處跑,或是到各個地方旅遊,就會跟我說,『你好勇敢哦,可以到處跑!』。」但其實,她不太喜歡別人這麼回應,盼眾人反思:一般人會做的事,為什麼輪椅族來做,就變成很勇敢的事?

進一步來說,可能大家習慣稱讚「你好勇敢」,反而失去這句話真義。「有很多輪椅族,從小就被這種『讚美』,逼得自己一定要勇敢、不能有軟弱。」她表示,身障人士不需要同情,「輪椅」並沒有讓彼此變得不同。

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在自己的需要上看到神的恩典。

林欣蓓《我是演說家》第二季24強賽況。(點我進入觀看2)

 

接納自己 「金剛芭比」找回愛的能力

林欣蓓充滿感恩地說,「一路以來,我覺得我身邊的朋友都很照顧我。」 (圖片提供/林欣蓓)

帶著淚痕,林欣蓓哽咽說道:「曾經我費盡心思,想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完美的女生。」如今她知道,她是限量版的「金剛芭比」。曾夢想成為一位廣播主持人,卻因學校離家遠作罷。現在到處演講,雖轉了個彎,卻仍能像年輕時的夢想,用話語鼓勵別人。

認識上帝後,生命多了一個出口,讓她有一個新的視野與機會看待自己的價值。上帝,不是只在我們最勇敢時愛我們,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候,祂也愛。

4歲時失去行動能力,掙扎了20幾年,終於找回愛自己的能力。「其實大家都一樣,都曾經在生命中失去一些東西,只是我失去的是雙腿而已。」金剛芭比林欣蓓笑著說。

有上帝在生命中,殘缺、不勇敢也沒關係,因為力量和勇氣,都是從神而來。

去年她嘗試跳飛行傘。 (照片來源/影片擷取)

這是林欣蓓4歲時,最後一張以站姿拍攝的照片。 (照片提供/林欣蓓)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