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不少年輕人憧憬到國外打工換宿或旅行,然在經濟及時間分配上該如何抉擇?對職涯又有何影響?值得深思。(圖 / shutterstock)

老一輩有一觀念是:年輕就好好存錢,等到退休再規劃出國旅行。然而事實是:退休時,體力往往大不如前,也不一定習慣在國外生活,實踐出國旅行的難度反而比年輕時增加許多。

 

究竟,年輕人該把握年輕歲月出國旅行、打工換宿,還是安分守己好好累積工作經驗?上帝是否對年輕人有獨特呼召或使命?在生涯抉擇上該如何投資在神的國度?

 

本報專訪教養專家暨《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以及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執行長林玫馨分享其看見。

台北市青年職涯發展中心進行「青年打工度假意向大調查」,發現,國外打工經驗雖有助於培養獨立自主性,但真正要為求職加分,工作經驗才是王道。

 

調查發現,高達93.62%的青年朋友曾考慮過、或已有國內外「打工度假」經驗,顯示「打工度假」對30歲以下年輕人的職涯規畫,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87.77%的人認為暫不就業、或暫離職場打工度假,是很值得的經驗

 

做好生涯規劃,多元思考來抉擇

談及出國打工換宿、旅行與好好工作之間該如抉擇?許恆嘉指出,可以學習跳脫僅討論對錯、可以或不可以的二元論,以「多元思考」來看待。

 

無論生涯、旅行,都是人生中一部分,關係到妥善時間安排與分配。他曾在著作中強調「活著就要好好活著。」做每件事都應專心投入。

 

因此,若是一個對生活很有目標,知道自己該如何繼續前行的年輕人,認知到自己面前同時有工作及出國兩個選項,就可把工作、生活安排好,以致有時間出國,不一定非得二擇一;並且,能預先思考出國後能帶給自身的收穫為何,除了心情放鬆外,有無其他改變。

 

至於「要去哪裡?要去多久?」的問題,若對生涯有清晰規劃,「gap year(也稱壯遊年或間隔年,在外國一直以來非常盛行)」也僅是生涯中的一小段。當然,有很多家長會反對,相對也有很多家長支持,平衡來看, 關鍵在於:孩子有無勇氣自己做決定?家長願意花多少力氣與之討論?而非僅用二元的贊成或反對來面對、回應。

 

若我們過於去區分善與惡,認為這樣才對、這樣就是錯的,而忘了「神看一切都甚好」的眼光,反而會過猶不及。只要能好好安排,把該做之事處理妥當,並好好禱告尋求,就是合適選擇。

  • news-details
  • 許恆嘉指出,出國與工作之間的抉擇,可以跳脫二元論,多元的來思考;做好規劃,對未來有清晰目標,選擇的結果都是適切的。(圖 / shutterstock)

經濟上做準備,為回歸職場鋪路

根據統計,出國打工、遊學的年輕人集中在18-35歲,大部分屬於Z世代,從小就接觸網路,又被稱為「數位原住民」。

 

其非常講求自我認同和彈性空間,同時追求斜槓的多元職涯,比起短暫出國旅遊,出國遊學對其而言吸引力反而更大,企業相對也較喜歡求職者除了旅遊外,在專業技能及語言能力上有明顯提升,而非只有出國遊歷的「職涯空窗期」。

 

林玫馨以先前面試求職者的經驗分享,選擇出國打工者多重視到當地旅遊及練習外文,她特別重視對方在3個月到一年的空窗期有何學習?是否讓職涯更加分?

 

她自己很贊成年輕人透過出國來探索多元職涯、增進國際觀,但在職涯及經濟上須做好規劃與銜接。

 

尤其,對社會新鮮人而言,存款不多、但對未來有許多憧憬,林玫馨提供具體數據佐證,出國的基本費用其實不低,以澳洲最便宜、英國最貴,而台灣平均失業期為5.5個月,建議存6-8個月緊急備用金,且是以生活費而非月薪來計算。

 

若平均生活費為2萬,就需準備12-18萬,隨著任職越高,失業期可能越長,需多做考量。

 

旅費部分包含緊急備用金,最便宜需25-30萬,才能在國外生活一個月,若捨去緊急備用金,也需最低15-20萬;若在當地有打工換宿,食宿費用則能降低。

  • news-details
  • 林玫馨鼓勵,出國前需存下足夠緊急備用金,且衡量自己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時間,出國花費也當做好規劃,最好能有持續收入。(圖 / shutterstock)

取得證照、建立人脈,提升附加價值

談及企業會如何看待出國打工度假的空窗期?林玫馨提出,若出國時間僅1-3個月,於公司也有發展前景,個人可向公司提出留職停薪,同時向老闆提案說明,出國期間將取得哪些證照或學習新科技,為公司帶來益處。

 

她自己就曾在國外花兩週時間取得生命教練(life coach)證照,提高自身職能。藉此,空窗期就能反敗為勝。

 

林玫馨並建議,出國不要只學語文,因短期進步有限,若能取得時下熱門的數位媒體行銷、AI、綠色ESG證照,求職時反而更有底氣。

 

她進一步說明,語言的學習重視用心度,考驗當事人是否善用所有環境來練習語言,提升語言能力其實是最基本的,若未來想進跨國公司,其非常注重「跨文化的人際互動」,不妨藉由出國機會,認識朋友、建立當地人脈,幫助自己與異文化接軌,對未來升遷也有幫助。

  • news-details
  • 取得時下新興的證照、學習新技能,更能說服面試官「自己在空窗期並非只有放鬆休息,而是有提升自身附加價值」。(圖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打工換宿並非正式工作經驗,面試時應具體說出自己在這段時間有何收穫、提升,使面試官信服。(圖 / shutterstock)

     

現今是自媒體世代,林玫馨建議,不妨嘗試用短影音記錄出國成果。她曾看過一名台灣高中生,以短影片記錄與兄弟四人一同到非洲短宣的過程,短時間就抓住其目光,且非常感動。藉此,可讓面試官對個人閱歷及能力提升一目了然。

  • news-details
  • 不妨嘗試善用「短影音」記錄自己在出國期間所見所聞及能力提升,讓面試官一目了然。(圖 / shutterstock)

     

呼召應愛神愛人,與主更親近

談及上帝對年輕人有無獨特的呼召?許恆嘉表示:「在神的眼中,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價值,在每一件事上,都可以尋求神。」

 

人在不同年齡段,都有專屬的呼召必須去達成。完成呼召最終目的為「人與人之間是否彼此相愛,有無因此更認識神?」

 

他分享太太曾說過的一句話:「做了這件事,會不會讓我更愛耶穌?會不會讓我更認識上帝?會不會讓我跟所愛的人關係更好?」點出了神給基督徒呼召的大方向,至於細節,若在禱告尋求中有平安,可勇敢前行。

  • news-details
  • 教養專家暨《放手不放養》作者許恆嘉鼓勵,尋求呼召的過程,可思想:做了這些事是否讓我更愛神,與所愛之人關係更親近?(圖 / 許恆嘉 提供)

立志「行善」,追求靈命成長

林玫馨提及,Z世代重視自我認同、追求多元職涯,重視工作與休閒的平衡,可以說既創新又變革,且被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所吸引,現年9-34歲都囊括其中,足以影響下個世代;與之有共同語言,才能影響他們。

 

此外,Z世代展現出忠於自我而不忠於工作的特性,寧願準點打卡下班,利用閒暇時間來經營副業或跨領域學習。

 

因此,她鼓勵年輕人,改變與創新是上帝所賜的呼召,首先要了解自身恩賜、才幹,而能在職場發光發熱。

 

進行生涯規劃時,也應同步注重職業發展屬靈增長,屬靈生命的健壯能帶下職涯發展的韌性,工作是熬煉場,塑造品格、也鍛鍊恩賜才幹;當我們越像耶穌,才能帶出真正的影響力

 

以弗所書2:10,「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其中「行善」的原意為「高附加價值且有品質的工作」,是神要基督徒在職場中所行的。

 

歌羅西書 3:23-24,「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年輕人若要在職場長期發展,必須能接受生命塑造與調整,若明白一切是為主做,相信能忍耐到底

 

因此,鼓勵年輕人,無論如何規劃自身職涯,需常做準備,不一意孤行,考量出國利弊,並能銜接職涯,能以恩賜才幹「榮神益人」是主所喜悅的。

  • news-details
  • 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執行長林玫馨鼓勵,職業發展與屬靈增長需並進,在職場中受塑造,學像耶穌。(圖 / 林玫馨 提供)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