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針對台灣一千四百多位中學生作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最缺乏什麼?最高的一項是「缺乏自信」,約有七○%的人,對自己沒信心。

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是個處處不如人的孩子,多年後,經過各種歷練與波折,我才知道,「自信」其實只是「別跟自己過不去」。

 

卡內基針對台灣一千四百多位中學生作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認為自己最缺乏什麼?最高的一項是「缺乏自信」,約有七○%的人,對自己沒信心。

 

如果今天的調查結果是如此,那麼當我還是青少年時,情況更嚴重。我曾被教育體系打敗,以為自己一生從此完了,然而意外地因為英文能力好,被送到美國念書受訓,我的自信心才漸漸回升。

 

在自信和自卑的交纏中受折磨

記得在一九六五年,我剛從美國受訓回來,有機會參加一個冬令營,參加的成員都是大學生。在淡水的山上,大家圍在營火旁聊天,我發現自己的見識、觀察和表達能力,都不比其他學生差,這是不是頗有自信之故?但是,當有人問我念哪個學校時,我講不出口,還故做神祕地說:「你猜!」沒想到他說:「不是念台大就是成大!」就這樣?

 

當別的年輕人正在盡情享受青春年華時,我卻在自信和自卑的交纏中受折磨。


一直到中年以後,我到美國進修碩士課程,跟教授、同學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我更確定自己的程度不比他們差,甚至有些地方更好。有次教育學考試後,美國同學問我的成績,我說是A。問他,他不好意思地說是B。其實,那次考試全是申論題,學生必須洋洋灑灑寫出深刻的論點,才能得高分,我是個外國人,使用陌生的文字與語言作答,本來應該是很吃虧的,但是成績卻比美國學生更好,難怪同學會覺得不好意思。

 

從那一刻開始,分數對我再也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我的自信恢復了。

 

回憶過去,我們在青少年時期多半忙著準備升學,自信與否也建立在分數高低上面。於是,成績平平的人,自信要從哪裡來?就算成績再好,畢業了十年、二十年之後,不會再有人關心你念什麼學校,那麼, 你的自信又從何而來?

 

自信是什麼?

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明,不過,卡內基有一位學員說得很好:「自信,就是不要跟自己過不去。」這句話形容得很貼切,沒自信的人常覺得別人看不起他。有些公司的高階主管,如果知道員工把公文先送給別人看再呈給他,就會拒絕批示,理由是:「這太看不起我了,應該先送來給我批示。」

 

這是很可惜的事,特別是對主管或領導人來說,缺乏自信的影響更大,因為他可能因而用不到最好的人才。

 

(文章授權/黑幼龍)

author

黑幼龍

現任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卡內基訓練七種課程資深講師、光啟社董事。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