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最近,台灣之子輝達公司(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以及他的表妹超微公司(AMD)創辦人蘇姿丰,旋風式的訪問台灣,激起全國一陣AI (人工智慧)熱。蘇爸不藏私地公開他的教育寶典...

 

 「耶穌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路加福音2:46)

 

堪薩斯大學的哈特和雷斯理(Betty Hart、Todd Risley)教授,於1995年,提出一個「一千三百萬字差」(13 Million Word Gap)的論點,引起全球教育界的注意與爭議。

 

「字差」(Word Gap)旋即成為熱蒐的流行字詞。這個論點說到,父母的「社經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會影響兒童教育成效。其中,就以兒童擁有學習到的字彙數目而論,父母社經地位低的孩子較父母社經地位高的孩子,在3歲時,少學習到一千三百萬個生字;

 

故在爾後發展出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記憶力、短期記憶力、空間協調能力等方面,較為劣勢。這種現象稱作「財富效應」(Wealth effects)。此效應隨後引發各式「貧窮科學」(Poverty science)的探討與解決、彌補之道。(參前期本專欄)

 

2003年,倫敦大學的馬魁爾(Eleanor Maguire)教授等人,進行了一項有名的實驗:「倫敦計程車與公車司機的腦核磁共振與神經心理分析」。公車司機走的是呆板固定路線、計程車司機則必須應乘客要求,在複雜狹窄的倫敦路上隨機奔馳。

 

結果他們發現,隨著工作年齡增加,在掌管記憶的大腦海馬迴(Hippocampus)後中段部分,計程車司機逐年大於公車司機,而在前頭段部分,其趨勢則相反(計程車司機小於公車司機)。 

 

馬魁爾的研究證明了:反覆學習、思考或用腦,可以刺激神經細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改變;他們也觀察到神經元(細胞)之突觸因而增生,強化神經元間的連結與訊息傳導。

 

於是,他們提出六種增長海馬迴(記憶)的方法:運動、良好飲食(尤其多含Omega-3脂肪類食物)、充足睡眠、固定學習、敬虔靈修(正確的信仰)、與不斷神經刺激與迴饋。

 

後來的研究者、健身運動家、營養學專家等,據此紛紛提出更多的方法,肯定學習、訓練確實可以增進、彌補早期在神經、心理上的各種缺失,為教育提供一個正確、有效方法,並為貧窮傷害的復原(Resilience)帶來一線希望,作為敦促政府落實教育與福利政策之基礎。

 

馬魁爾等人,也間接印證了猶太人成功的教育模式。猶太人的小孩必須三歲起,開始學習希伯來語、自小背誦《祈禱文》、配合旋律反覆誦讀《摩西五經》、查考《聖經•舊約》、以及猶太法典《塔木德(Talmud)》等,以增加字彙數量與使用能力,作為邏輯思考與推理之基礎,並且經常彼此相互詰問辯證(所謂的「哈柏露塔學習法」、Havruta)。

 

無怪乎,猶太人口雖只佔全世界總人口不到<0.2%,卻擁有超過>23%的諾貝爾獎得主,在醫學與生理獎領域更佔了>38%人數呢。

 

最近,台灣之子輝達公司(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以及他的表妹超微公司(AMD)創辦人蘇姿丰,旋風式的訪問台灣,激起全國一陣AI (人工智慧)熱。

 

蘇爸(蘇春槐)就不藏私地公開他的教育寶典:《塔木德》,更是活生生證明了耶穌從小受的教育法秘方之實效啊:「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路加福音》2: 46)

 

「神經神學」,總是註釋了《聖經》之確切呢。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