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作為宣教士,究竟是結婚好還是單身好?」

我全職宣教二十一年,其中的二十年有妻子陪伴。我和內人1997年踏入全職時彼此還是男女朋友。

 

在宣教工場學習了一年之後,我們決定繼續留在工場累計更多經驗,但男女兩人一起服事若沒有夫妻身份很不方便,為此緣故,我們決定提前結婚。那時,我們都只有二十四歲。

 

我們從未因娶嫁了對方而後悔,也從未為自己這麼早婚而後悔。 不時有人問我:「回頭看過去的宣教路,你最感恩的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我最感恩的就是能夠和所愛的人一起服事神、經歷神。」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走過高山低谷,親嘗其中的喜悅、滿足、興奮,以及灰心、失望、無助和哀傷…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經歷過身無分文,並見證神及時信實的供應…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面對各種困難,並見證神是大能的神…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在重大的決定前尋求神,並領受神的感動和帶領…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期待、等待,也一同面對失望和興奮…

 

因著一同服事,我們一同聆聽許多生命的故事,也與人分享我們的生命故事…

 

是的,美的地方,就是「一同」,而那和你「一同」的人,就是你最愛的人。

 

如果你問我:「作為宣教士,究竟是結婚好還是單身好?」我沒有絕對的答案。在宣教工場上,有許許多多單身宣教士(大部分是姐妹),他們在歷史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然而,我們也親眼看見單身宣教士在工場上面對一些特有的困難。

 

帶著家庭上工場的宣教士所面對的問題並不會更少,但他們也解決了一些單身宣教士所面對的困難。我將從我親身的經歷出發,分享宣教士婚姻上的喜悅與困難。我暫不談孩子,只談婚姻,因為孩子是另一大課題。

 

已婚服事的最大好處,就是無論在心靈或實際生活上,有配偶相互扶持。就我個人情況而言,雖然大部分時間是我亮相在檯面上,但我服事的素質,包括講道和教學好不好,內人起了非常關鍵性的作用!她也許沒有直接參與預備的過程,但我之所以可以專心地將這些服事做好,是因為有她在背後幫我處理了許多家務以及教會其他的事務。

 

一般會友不太敢給牧者太多評語,內人倒是敢。一個人單方面角度給予的評語或許不夠全面,卻總好過完全沒有(很多牧者完全無法獲得別人的評語)。還有,有時候我絞盡腦汁也想不到一些例子的時候,也會順口問問身邊這個最親密的人,她的一些意見或回應經常會擦出一些火花。

 

婚姻的另一個好處是軟弱時有人照應。人總是有身體(生病、受傷、疲累…)或心靈(低潮、失望、憂傷…)軟弱的時候,那些時候會感覺特別需要人扶持。

 

我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堅強獨立,可是去年我的內人因簽證緣故離開我和孩子長達三個月,我深深感受到有沒有配偶在身邊差別很大,連我上傳到臉書微笑的自拍照,網友仍會留言寫道:「牧師憔悴了很多!」有時候可能是道德和靈性上軟弱,例如面對金錢或性的試探,又有時太忙碌而忽略了禱告倚靠,夫妻之間就可以彼此督促和鼓勵。

 

婚姻也可以幫助提升個人的生活能力。對我而言,婚後第一個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就是生活作息。我們夫妻在婚後的幾個月便開始固定每天晚上一起彼此代禱,然後上床睡覺。我從那時候開始養成了定時睡覺和起身的習慣,即使讀神學、寫論文和預備考試期間,也從來不熬夜。這使我的精神和健康在大部分時間都保持在良好狀態。

 

到台灣進修的那一年,由於妻子怀第二胎身孕已重,我自己先出國並入住神學院的家庭宿舍。那是我結婚十二年之後第一次獨自一人生活長達數月,那時我才發現,婚姻在這些年給我帶來了實際改變並不小。單身時一個人生活,根本就不注重整齊和衛生…婚後即便是一個人,卻看不慣髒亂,於是開始定時地打掃和收拾,妻子不在身邊,也準時睡覺和起床。

 

在待人和處事方面,伴侶可提供不同觀點和角度。一個人的角度總有其局限,多一個人就會較全面一點。

 

在事奉上,個人角度的欠缺可以藉著團隊來填補,但很多工場很缺好隊友,而且宣教士的生活不單只有事工,也有生活當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事、複雜的人事,以及個人的情緒。有時候我們因某人的一句話或某個行為而被激怒、耿耿於懷,有時候我們被某些小問題困擾很久,往往最容易察覺的人就是我們的配偶。

 

因為有相似的經歷,婚姻使我們更有效幫助有婚姻和家庭的服事對象。我反對一些極端的觀點,認為某些人必須要有某方面的經驗才能有效幫助面對類似問題的人(例如,要幫助妓女,不可能非得要當過妓女的人才能幫助她)。但無可否認的是,擁有類似的經歷的確能大大提升果效。再者,婚姻問題是每個時代都會面對且影響最深遠的問題,擁有健康婚姻的宣教士是美好的見證,也可以成為工場的祝福。

 

最後,婚姻關係也使宣教士更方便服事異性。工場上常常需要服事異性,單身者可能不方便,也可能無法實際地給予幫助。男女之間不單是需要不同,所需要的幫助也不同。例如,女生交朋友,通常都是一起聊天、購物,但男生可能就需要一起打球、打遊戲。在進行感情和婚姻輔導的時候,夫妻一起服事更能夠提供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觀點。

 

然而,宣教士的婚姻也面對挑戰,如可能常需要搬家、重新適應環境、資金不足、私人時間和空間被佔據、太忙、子女教育的安排等等。不是每一個宣教士家庭都會面對以上每一個情況,但每一對宣教士夫妻都會有需要調適的地方,更何況會有很多意料不到的情況。以我們自己為例,來到了德國就面對角色調換和家人分離的問題。

 

剛到工場的時候,政府要求內人必須擁有德語的基礎文憑,但由於我們原定開始服事的日期已到,她只好以旅遊身份陪我和孩子入境,計劃在旅遊簽證期限內完成德語學習並考獲基礎文憑。

 

那段期間,我和妻子角色近乎完全調換:不喜歡語法的她被逼得天天上四小時語法超級複雜的德語課,回家還要溫習、做功課、預備考試…而未曾燒飯做菜的我則天天為全家人預備午餐、晚餐,同時每週的講道和固定的服事也不能少。三個月到期之後,內人必須與我們分離並離境等簽證,沒想到一等又是三個月!我除了事奉、處理事務,同時要打理家和孩子,還要安撫自己和孩子們的心,鼓勵他們仰望神。被迫出境的內人,過去都很怕自己一個人坐飛機、轉機,也在那幾個月裡四處飄蕩和被收留。更無助的是,我們大家都不知道一家人什麼時候可以再相聚。

 

面對宣教士生活的種種困難,我認為「同心」是宣教士婚姻幸福最重的要素。婚姻於雙方在宣教上的服事可以是一個祝福,也可以是纏累,其關鍵就是「同心」。我感謝神為自己預備了一個最適合的內人。

 

我太太從小因父親工作的緣故而經常搬家,一個地方最長居住也就大約四年。我們踏上全職宣教之路以後,在韓國居住破了她個人記錄——六年。記得我們正在收拾行李離開韓國工場的時候,她說:「如果要我安定下來,在一個地方買房、買車、長居,我可能會很不習慣。」聽著,我心裡既是心疼,又是感恩。在我們面對前一段所述到德國的種種挑戰時,也曾經深深地陷入低潮,心情沉重低落,我們彼此同理、安慰、鼓勵、一起禱告走了過來。

 

常聽人說:「父母婚姻幸福是他們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沒錯。我也想說:宣教士夫妻婚姻的幸福,也是宣教工場最大的祝福!婚姻幸福的秘訣,莫過於恆心遵守聖經啟示的夫妻相處之道。宣教士亦是普通人,在婚姻當中我們也面對摩擦、衝突、冷戰等問題,關鍵在於我們如何面對。回應得當,夫妻關係就越成熟穩固,也更能在工場成為美好見證。

 

再次奉勸每一位未婚卻有心志全職宣教的人,務必為自己未來的婚姻好好禱告。

 

(文章授權/蔡頌輝)

author

蔡頌輝

歐洲校園事工(ECM)宣教士、神學院講師、漫畫家、詞曲創作人、專欄作家。先後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及中華福音神學院,獲神學碩士學位,主修新約。目前在德國東部德累斯頓市做華人留學生福音工作。2007年開始創作單格信仰反思漫畫,2012年開始以邊講道邊畫漫畫的方式佈道,廣受世界各地網友歡迎,亦經常受邀在各地主領聚會。著有《給靈命把把脈》、《別搞錯信仰》、《千萬別搞錯信仰》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