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跨年的願望不是去哪裡玩,而是計畫要買一萬多的名牌褲子、衣服,三萬多的涼鞋、六或七萬的包包,還要換一支新手機。我開著賓士和BMW,看起來人生勝利,腦子裡卻想著:『不想活』。」——曾經的名牌購物狂江彭家珍如是說。
她曾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名牌購物狂,從小養成的物質主義,在成年後發展成嚴重購物成癮,非名牌不買,每天花兩小時打扮才敢出門。
然而,神奇妙動工,透過一連串神蹟般安排,領她走進教會,遇見耶穌基督,生命價值觀從此徹底改變。
成長背景:從富足到中落,再到白手起家
江彭家珍出生富裕家庭,爺爺從事貿易,她從小生活優渥,穿的都是舶來品名牌童裝,用最好的東西。
然而,命運轉折在國二那年,家人經商失敗、破產,江彭家珍開始了自食其力生活。
「國中開始就去打工,(早上)六點就要去巷口的早餐店上班,然後接著上學。高中時,我就開始想要去擺地攤,各式各樣工作我都想要做。」她回憶。
二十多歲時,她已靠著自身努力賺到非常多錢,投資股市實現財富自由,並繼續過著童年時穿戴名牌的生活。
「從小牌子買到大品牌,追著香奈兒、愛馬仕到超跑,很多人羨慕我,覺得我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我漸漸變得不快樂。」
購物狂的心理與捆綁
成為購物狂的起點,可能發生在她在西門町賣香水的工作經歷。
「香水所有的牌子對應的都是名牌,我要背產品資訊,現在回想起來,仇敵用這件事打開了這個黑暗的門。」
江彭家珍將購物狂的心理,描述為一種情感的出口。
「那時候為了賺錢到一個地步,身邊17、18歲的人都在談戀愛,但我告訴自己不要浪費時間談戀愛,也不要浪費時間出去玩或跳舞、唱歌,我就是要努力賺錢。」
因為一心想賺錢,她的心變成「石心」。甚至跟朋友出去玩,腦子仍想著賺錢。
「人是有感受的動物,我把所有的感覺都關起來以後,還是需要有一個感受的出口,這個出口就變成『買東西』。」
這種生活方式,讓其陷入扭曲的價值觀。「我的想法是:賺錢是為了享受,享受就是要買名牌、買名車。現在,我因為認識神和聖經,才知道什麼是正常與扭曲。在(當時)那樣的環境下,我只會覺得我是正常人。因為,這世界都在比誰有錢,身邊所有朋友都在比誰開的車好、誰的包包最新。」
圖中江彭家珍手上的錶要80萬、脖子上的項鍊100多萬…,身上無一不是名牌。(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空虛與憂鬱:財富背後的真相
儘管擁有世人眼中的成功,內心卻越來越空虛。
「我那時候設定目標,20歲要先賺到第一個一千萬。可是很神奇的是,沒想到我賺到那個數字,我突然得了憂鬱症。」
那時,她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想去買衣服。沒事做的她,身上有錢,別人跨年時是想去哪玩,她則是想:等等要買一萬多的褲子,涼鞋要買三萬多的,包包再買個六、七萬的,還要換一支新手機。
「可是那個時候,我卻有憂鬱症。」
江彭家珍描述這種狀態,是一種極度的矛盾:「那時候的我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就是很無病呻吟,因為我不斷換著BMW跟賓士,可是腦子卻想著不想活。是很難理解的一個境界。」
看得出圖中的貓接到合照任務並不想配合…因為這張照片真正的主角是電視機。當時SONY推出世界第一台超大尺吋電視,一台要價幾十萬,江彭家珍第一時間就買來。(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江彭家珍曾開許多名車,照片因年代久遠解析度不足,仍能看出名車的車標。照片中開心笑容背後的她,患有憂鬱症。(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神奇邂逅:意外的信仰之旅
移民到美國十幾年後,江彭家珍決定回到台灣,仍然沉溺於物質生活和各樣玩樂享受,直到家人去世,而開始思考人生意義。
「當時心情常常不好,有個朋友就教我禱告,說這樣心情會好。很好笑的是,他還是邊抽著大麻邊教我禱告,所以大家不要覺得傳福音有任何限制。」她笑著說。
就這樣,她開始每天睡覺前,都在床邊禱告。
「頭一個禮拜禱告,我心情變好。後來我開始禱告很多事,不論工作的事;隔壁鄰居跟我吵架,我禱告完隔天他搬走;很難拿到的案子,上帝也讓我拿到。」
禱告蒙應允,讓她想進入教會,然而,要真正走進教會卻不是那麼容易。
「每個週末還是有個力量在跟我拉扯,我的週末還是非常靡爛,我認識的人都很有錢,常常晚上去酒店就花二、三十萬,去夜店又花三、四十萬,香檳都一次開五十隻的那一種。」
圖中的錶與手鍊加總也要幾百萬。(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當時開始禱告的江彭家珍,仍然常跑夜店,一邊禱告、一邊過著靡爛生活。(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神的安排:五重邀請到同一個教會
拉扯中,江彭家珍經歷五重神奇邀請,引導她走進同一間教會。
第一重邀請:一位明星朋友的經紀人開始約江彭家珍去教會,但她總有各種藉口推辭。
「好,下禮拜跟你去。但,下禮拜又有人結婚,再下禮拜又有人生日,接下來幾個禮拜總有各種事情。」雖有各種「事」讓她有理由不去,但這位經紀人仍持續每週邀約,沒有放棄。
江彭家珍在夜店遇到那位教她禱告的朋友,對方直言不諱指出:「魔鬼撒但不要妳去教會。」這句話激起她內心的反抗。
「我裡面有一種『怒』起來,我就突然說:對,世界上有一個魔鬼撒但在阻止我去。」於是越沒辦法去,就越想要去教會。
第二重邀請:一位曾讓她心情不好的前男友突然打電話來,說:「妳知道嗎?現在教會很像夜店,妳應該要去看一下。」當時,她還把對方罵了一頓。
第三重邀請:她在網路上聽到一首很好聽的歌,下載做手機鈴聲,就期待能去唱這首歌的教會看看。
第四重邀請:她偶然走過一個地方,覺得像是教會,就走進去了,但被告知當晚不是主日,要禮拜天才有聚會。
「最後,(第五重)有一個臉書的朋友發聖經經文,我看到就問他,他就約我去小組。到了那個小組後,我發現小組長就是約了我半年要去教會的那個經紀人;我去的那個小組的教會,居然是我路過跟我說禮拜二沒有開的教會,而且也是我下載鈴聲的教會,也是我前男友問我要不要去的教會。這『五重邀請』全部都指向同一間教會,而且過了多年,當時的小組長就是我現在的先生。」
來到教會多年後,江彭家珍和先生江秉承結婚,兩人在教會委身服事,時常同出同進,擁有美滿婚姻。(圖 / 江彭家珍 提供)
信仰挑戰:名牌的捆綁與釋放
來到教會後,江彭家珍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購物狂習慣。
「剛來教會時,小家長跟我聊天時問我:『你要不要試試看一個月不要帶名牌來教會?』」她認真想了一個月,自覺真的做不到!
「『名牌』這回事,可以把它想像成像是一種菸、毒品那樣的(癮)。它是一個『捆綁』。」
那時,上網買300元的包,她都要想很久,最後買了一個、帶到教會,還很驕傲地跟牧師說:「你看!我帶的不是名牌!」
所有的東西,她必須要重買。「那是上帝訓練我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的第一步,少了那些名牌,每天我至少省去兩個小時的搭配時間。不用想衣服鞋子怎麼搭,耳環項鍊怎麼配。」
後來,這些名牌在從美國運回台灣的過程中「遺失」了,她也不覺失落,反而感謝主有最好的安排。
金錢觀徹底轉變
信主後的江彭家珍,眼界被打開,金錢觀產生轉變。
「以前的我,可能別人覺得我擁有很多、存款很多,但我內在是貧窮的,我裡面是貧窮到什麼都沒有。我沒有快樂、也沒有感覺,我也沒有愛人跟被愛的能力,可是現在是,也許我的外表或者我的存款沒有達到想要的數字,但我內心是100分的。」
現在的她,仍然面對創業的財務挑戰,卻發現,心態已然完全不同。
「我們的公司因為不斷在創新,經歷過兩、三次我已經覺得『哇塞,存款已經到零了!』的時候,但上帝都會出手。而且上帝沒有讓我感受到好像過去那種極度的恐慌,就表示,我已經脫離了金錢跟物質的轄制。」
以前不認識神,她可能把錢當成是神。現在,覺得金錢真的只是一個工具。所以金錢這個工具可以選擇買名牌,也可以選擇用來奉獻,栽種在神的國,也可以選擇被神呼召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江彭家珍並解釋購物狂行為背後的心理:「以前為什麼要趕快去買很多東西?其實都是源自於內心的缺乏跟貧窮。因為太缺乏了,就好像肚子餓一樣,所以覺得要一直吃東西。但,當一個人的心被耶穌滿足,也被祂醫治,就不需要再靠著金錢或物質來肯定自己的價值、讓心得到滿足。」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分享,為自己積成美好的根基,預備將來,叫他們持定那真正的生命。
—提摩太前書6:17-19
信仰帶來新視野
「我超過五年沒有買名牌了,而且這些買名牌的很多錢,我都拿去奉獻。」江彭家珍感恩說。
信主後,眼界和格局完全被打開,她看見前所未見的屬靈國度。
「當我認識『神』、『神的國』和『神的話』的時候,那是『世界』沒有辦法比的。」
其價值觀從物質追求轉向神國的豐富:「我以前在世界,眼界只在『世界』。但當我被神打開『屬靈的雙眼』,看見祂的話語跟神國的光芒榮耀,根本是完全會捨不得離開神。因為只有神能夠給我們心裡的滿足。」
江彭家珍用一個生動描述說明這種生命改變:「我認識主、受洗之後,有一天抬起頭看著路邊,才看到樹木是綠色的,花是紅色的,天空是藍色的。」
以前,她只能看見「金錢」與「物質」,而當自己從物質捆綁中得釋放後,便重新發現世界的美好。
「為什麼有人會成為購物狂?因為『買東西』跟『追求錢』是無窮無盡的。可是神卻是你每一次遇到祂,每次去小組跟主日,祂都可以滿足你新的渴望。」江彭家珍現在看見的,是一位厚賜百物、供應其每日所需的神。
在新的眼界中,她不再被物質牽引,而是被神的國度所吸引。
「我想奉獻給主更多,甚至超越自己的限制,更多、更多地給出去。」她說,「我想到我受洗那天,牧師給我的話就是:『上帝是『多給誰就向誰多要』的,但你不要怕,要勇敢地給,因為你是蒙福的!』上帝一直都在我身邊,祂是又真又活。」
江彭家珍現在的價值觀不再是積累物質財富,而是投資在永恆的國度。
「我知道,在主裡面我擁有一切,也不再需要靠這些東西(名牌)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成為更有信心、更多參與建造教會的人。」
一個從購物狂(積累財物的人)到奉獻者(施比受更為有福的人)的故事;從物質捆綁中得到真正的自由,發現了生命更深的意義和喜樂。
江彭家珍的見證使人體會:真正的滿足和價值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們是誰——天父上帝所愛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