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濯亞國際學院校長李丕寧:「這些(相處回憶)都會是他們成長過程不可抹滅的記憶,這個你都要刻意創造,不在乎你的金錢,在乎你的定意陪伴。」(攝影/記者林葶熙)

現代父母工作忙碌,一不注意就會失去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彼此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該如何不讓忙碌奪走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5日,AWA奇妙愛學苑於101獨一文創舉辦講座,邀請到濯亞國際學院校長李丕寧分享「忙碌父母的必勝教養秘訣」。她除了是校長,同時也是「概念位本」課程與教學獨立講師與培訓師、加拿大溫哥華Magee Secondary School學校發展委員、新竹科學園區實驗學校國小部外籍英文教師培訓師,以及3個孩子的母親。即便身處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她仍然保有與孩子的親密關係。

 

關於經營「親情」

孩子只有一次的成長機會,她以想要和需要間來談論親情。首先將親子關係當作品牌價值來經營。肯耕耘這段關係;溝通時保持關係,同時也保持距離;彼此建立信任、建立深層關係、佔心律;給予創意、給予意義、給予心動。

 

談到如何陪伴孩子,李丕寧提到,「一定要有屬於他的時間。」她分享,當家中排行第二的兒子在美國念書時,她特地開車陪伴他看學校,但這過程重點不在於此,而是要讓他知道母親「願意陪伴」的心。此外,她也曾帶著孩子在台灣各縣市遊玩,旅程中發生不少大小事,至今仍印象深刻。「這些(相處回憶)都會是他們成長過程不可抹滅的記憶,這個你都要刻意創造,不在乎你的金錢,在乎你的定意陪伴。」

 

「跟孩子溝通要溝通到我們真的想要溝通的,在這之前要慢慢讓他們知道,你在乎的事,他才不會受到傷害。」

 

如何教育?

2018年美國科技教育專家麥克柳(Scott McLeod)和費雪(Karl Fisch)的Shift Happens研究顯示,大學一年級1/2以上的知識,大四就不再能使用;4歲的孩子到38歲時67%的工作不存在。

 

李丕寧提問,面對不知道未來工作樣貌、未發生的科技,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許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學習許多教科書知識,但世上還有更多知識是需要父母陪伴孩子學習。她說到,身為母親當然擔心孩子未來的發展與工作,但這也是父母必須陪伴孩子面對,且幫助他們去了解。

 

「創意」是現今社會必備的能力,許多父母也期盼孩子能在未來成為一位有創意的人,但她提醒,創意不是在教科書上就可學到的,創意的父母即可培育出有創意的孩子,衣服穿搭、菜色搭配等生活小事物就可訓練孩子。

 

20,000 CEO基因組任務在過去10年發現,7%常春藤名校,8%大學沒畢業 45%犯過職場重大錯誤。多數父母害怕孩子犯錯,但事實上有不少業界知名人士都因犯錯而有所學習,因此在教育孩子時,可透過犯錯與其溝通。

 

美國著名的人際關係學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曾說到:所謂成功,就是得你所想;所謂幸福,就是愛你所得。曹丕寧鼓勵父母思考關於親子關係,自己想要何種成功、如何定義幸福。

 

演說家Richard St. John在TED分享說到,成功8要件為:熱情、努力、專注、突破、創想、追求、服務、堅持。透過學習和教育,這些能力進而將發展出創造力、管理技能、電腦技能、人際關係、分析能力、技術能力,最後發展出學思力、遊藝力、品格力、團隊力、恆毅力、公民力、創新力。

 

然而,並不是只有學校能訓練孩子擁有所有能力,在家中就可做到。孩子最大問題不是功課,是關係力、情緒力、思考力、體驗生理。

 

現今大多孩子少有像過往大家庭一同生活經驗,在遇到人際相處問題時,父母少給孩子思考空間,而是快速給予其解決方式,但應不要求速度、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幫孩子找答案,他一定會有答案。

 

有些時候父母因太心急,立刻下了負面評論,但箴言18:21說到,生與死都在舌頭的權下;愛把弄這權柄的,必自食其果。她提醒,「嘴巴很可能成就一個孩子,所以要先刻意練習我們的嘴巴。」教養孩子時,先是養成其好習慣與規則;父母以身作則,教導孩子面對每個問題,透過大小事給予其正面影響。

 

李丕寧說到,也許孩子沒得到自身所想的事物,而父母自身也未得到心目中所想要的孩子,但這當中勢必有原因。每個孩子身上一定有特殊專長,「找到他的亮點,讓他的亮點來服事人,學習等候。」培養孩子的持續力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專心度,將對他未來有幫助,父母也不需過度擔心孩子受傷,因為他們有自我保護能力。

 

許多父母常會以鼓勵方式對待孩子,但不應只是一昧鼓勵。讚美是因為有成就;鼓勵是即使沒有成功而繼續讚美,讓他知道怎麼樣去做,而不是怎麼樣達到。

 

「當父母親不斷犧牲時,孩子不可能會知道什麼是愛。不可能用完全的犧牲滿足孩子,這樣未來孩子不會是好先生、好太太。」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學聽話、學說話、普世價值、學面對脾氣、學鼓勵、學說對不起、學等待,讓孩子在真實的環境中。她提醒,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不多,當孩子成年後就要踏入真實的社會,在此之前,「父母最該做的,就是刻意陪伴、刻意練習。」

 

要新聞好又暖!今日報需要您的長期支持點我奉


精選要聞》

受傷的心得醫治的7個方法

「處境惡劣時,我也曾懷疑當初聽錯呼召」 布永康牧師:恐懼是天性,靠著信心解開綑綁!

沒有孫叔叔的500多個日子》 用神的愛一解思親之情 孫向瑩:上帝多給我們11年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並且為我們讓每一個神所賜化為百倍千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