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馮家柏醫生喜歡思考,在散步、駕車或游泳期間都能醞釀不同的概念。

馮家柏醫生喜歡思考,在散步、駕車或游泳期間都能醞釀不同的概念。 (攝影/記者王志宏)

「轉行」在香港並不少見,只是「醫生轉行」卻是鳳毛麟角。他,馮家柏醫生,曾在行醫多年後投身全職傳道,又在看見臨終患者的需要時,創辦香港拉撒路會。

談及其中的峰迴路轉與領悟,他說,香港少了一個醫生或正規傳道人,損失不會太大,但此類的基督教背景機構「少一間就少很多。」

棄醫傳道的念頭 他醞釀了15年

馮家柏1981年從醫學院畢業,喜歡假日在家裡附近散步、思想神的話、看聖經和禱告。隔年,他為前路思索:「到底醫生的路要怎樣走?還是唸神學?」後者即代表放棄醫生事業,因神未直接回應,他於是繼續行醫。

1995年,他任職於某醫院的精神科,因母親在家中洗手間跌倒,造成肩膀脫臼,送往該醫院急救,卻因不受控制的內出血,入院10日便去世,此事對他產生極大衝擊,並因此離開此醫院,轉而在外開設診所。

因診所生意興隆,他每每要等到下班駕車回家期間,才有空思考前路問題。「是要繼續當醫生?還是要唸神學?」經過一年多的反覆思索,終於在1996年底領受感動、決定走上全時間服事的道路。事實上,他從1982年起已有投身全職的打算。

當時馮家柏已婚,要放棄當醫生的高薪厚職談何容易?以往他遇上問題,很快便找太太來商量,但這重大決定反而沒有。但下定決心兩星期後,太太主動問他是否有心事,他便和盤托出。

因太太出身基督化家庭,岳母也是虔誠基督徒。「在我跟太太戀愛期間,岳母已指出日後我可能走牧師的道路。」所以當他說出心底話,太太也不覺得突然,反而全力支持。

馮家柏醫生(左一)創辦的拉撒路會,多從事生死教育的工作,包括推出有關的徵文比賽。

馮家柏醫生(左一)創辦的拉撒路會,多從事生死教育的工作,包括推出有關的徵文比賽。 (照片提供/馮家柏)

1997年,他在中國神學研究院進修道學碩士,並於2000年畢業,開始全時間服事。

 
之後,他認識一對夫婦,帶領他們查經,於是得知一醫院的進修學院要聘請主任,既是醫生,又可傳道,他認為頗為合適,於是從2002至2004年,便在醫院傳福音,其間也經歷香港遭SARS肆虐。
 
2005年,他到禮賢會粉嶺堂擔任傳道,這是間位於中學內的教會。那時他已四十多歲,與十多歲的青少年有相當大的代溝,於是感到自已不大適合此事工。「在此三個多月後,便求問神想我做什麼,這時期便有創立關懷臨終病患的機構拉撒路會的意念,並開始籌備。」並在半年後離任原職位。

感受到臨終病患及其家人的需要

作為醫生的馮家柏,本身已是較多機會接觸死亡,而有意創立拉撒路會,則是因為母親在離世前3天於醫院受浸,以及SARS期間,為臨終病患安排視訊會議,兩件事都代表臨終病患需要支援,而坊間有關的服務並不足夠,基督教背景的更是缺乏。

「經營拉撒路會並不容易,沒有差會在背後支持,起初是想當前線輔導病患或其家人,但由於資源有限而無法做得太多,經過多年經驗總結,認為目標應該轉為生死教育的工作,即是推出課程、講座和活動,來提升大眾對臨終處境的認識,以及加強面對喪親的能力。坊間這方面的教育也很缺乏。」

由於拉撒路會不是商業機構,馮家柏便在草創時期兼職醫生,直至2016年年中機構運作已上軌道,而他也可以在醫院當全職醫生。「感謝主上班時間還不錯,下班後有時間處理拉撒路會的事務。」

如此棄醫傳道,又在上帝的帶領下被擴充,如今又回到老本行,並透過拉撒路會服事臨終患者與家屬,他如此說:

「當我決定不做醫生時,心想在香港少一個醫生對社會的損失不會太大。而在2005年作了半年傳道人要放棄,又想到香港少一個常規的傳道的損失也不會太大。至於在2006年創辦拉撒路會,由於香港缺少這類基督教背景的機構,少一間就少很多。」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HOT!!! 本周超熱門 ▌

從微觀到宏觀,香港堂校合作的青少年事工狀況(上) 

如何面對家人離世的傷痛?

走出哀傷》讓哀傷者抒發情感、回憶緬懷、同行面對!

球場上的傳道人 生命影響生命,牧養新一代球員

父母必修課-孩子「贏在終點線」的關鍵,親子關係與全人發展才是皇道

【加入今日報LINE群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手機立即加入:(點我)

● 掃行動條碼: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