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情緒?「得勝者教育協會」研發部主任李玉珍用一場「心臟病」的遊戲來形容。當裁判念一段故事時,三人圍成一圈,並將雙手伸向隔壁的人,只要念到關鍵數字「七」時,抓住對方的手,被抓到的人就算輸。李玉珍說,每個人在玩類似「心臟病」的遊戲時,都會感到「緊張」、「快樂」、「刺激」等,這就是「情緒」,是一種感受。

得勝者教育協會研發部主任李玉珍,在新北市兒童心理健康講座中進行分享。(攝影/記者杜胤廣)

 

「專業+人和=做人處事成功。」

「專業是IQ,人和是EQ。」李玉珍說,人和經常要面對的是「情緒管理」,如果成功是100分,每個人都很難達到這個分數,因為人一輩子都有「情緒管理」的功課,不論是求學、工作,到結婚生子、教育小孩等,我們都需要學習情緒管理。

 

養兒育女的真實經歷

李玉珍有兩個女兒,老大念高二、老二念國一,老大非常理性,幾乎在念幼稚園時就能跟他理性對話,但老二卻是一位非常情感用事的人,兩個女兒個性剛好相反。

女兒小的時候,當她在管教時,小女兒回應她的方式就是「哭」,直到幼稚園畢業,「我是留著眼淚在一旁看著她畢業,因為幼稚園老師對她非常包容。」到了國小,小女兒的成長開始有了轉變。因為老師根本不可能個別安撫她的情緒。

有一天她接到電話,以為是學校老師打電話給她,結果卻是教會的輔導老師,且在電話一頭告訴她:「玉珍媽媽,你不是教心理學的嗎?你知不知道你小女兒的狀況?」
她回說:「是啊!我是啊!小女兒怎麼了嗎?」
輔導老師說:「你小女兒在學校動手打人,只因為上課聽老師講故事時,坐她前面的男同學動來動去,妨礙到她,就出手打人。」

李玉珍說,小時候曾經帶小女兒去醫院檢查過,醫生說:「她腦部發育有些遲緩。」小女兒遇到許多不合心意的小事,很容易用情緒化的方式解決問題。

 

家長能管好孩子的情緒? 得先想想自己

情緒並非善變的心情,而是大腦與心互動的結果。」李玉珍以EQ大師丹尼爾.高曼曾說的話舉例,情緒管理的重要,是家長與孩子一輩子的課題。

所以,聖經箴言4章23節告訴我們:「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腦部『杏仁體』是人腦發展最早的器官。」它是掌管人類情緒的重要元素,當你給人「正向鼓勵」時,就會增加對方的杏仁體,所以家長如果無法時常給予孩子正面回應時,孩子腦部的杏仁體就會不足,即很難學習情緒管理。

 

當腦部出了問題,又怎能讓自己順利的與自己的心互動呢?

根據《親子天下》去年調查發現,全國中小學生與輔導老師中,96%的輔導老師認為,有「情緒困擾」的學生愈來愈多,「人際困擾」和「課業壓力」是最大的原因。調查更發現,25%的輔導師都認為,任課老師若遇到自己無法管理的班級或師生衝突,也不樂意求助輔導室資源,擔心自己被認為「能力不佳」,代表老師「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教導孩子情緒管理的責任,也歸入老師的職責範圍。

 

影響孩子身心的殺手-離婚

家長沒有好的情緒,其實很難照顧一個情緒管理不佳的孩子。」李玉珍舉例,上周她接到一通單親媽媽的電話,這位婦女因丈夫外遇,孩子4歲時就跟著她離開高雄。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她因為婚姻觸礁,而有著很大的情緒困擾,所以常將孩子「寄人籬下」。缺乏父母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此很難有正向反應,經常受到他人責備。

這位孩子目前已經國二,雖然去年爸爸開始跟他連絡,因而感受到關愛,但近來又從媽媽口中得知,「爸爸再婚,還生了孩子」,就讀國二的孩子頓時晴天霹靂,開學到現在都沒有上學,無法參加學校段考。

這段期間,媽媽每天只給孩子200元的吃飯費用,孩子卻不想吃飯,每天待在家「上網購物」,媽媽每當遇到孩子的不當行為後,便開始給予孩子負面情緒,直到現在他「已開始對父母產生敵意。」

 

情緒管理三部曲

「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才能提升孩子的腦部杏仁體。」李玉珍說,如果父母經常忽視、否定、支配、拒絕或過度縱容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而會開始對父母產生基本的敵意。

覺察、記錄自己的情緒,天天練習,你就愈來愈貼近自己。」李玉珍建議,不論是家長或任何一個人遇到情緒問題時,首要做的就是:

 

1.情緒鑑定:
認識自己生氣時,出現什麼「生理反應」?並且將這些情緒記錄下來,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

 

2.找到情緒宣洩的出口。
 

3.「想通了」釐清生氣的緣由:
回想讓自己生氣的整起事件,從中找到生氣的點,才能開始化解情緒。

 

「接納不能改變的事實,致力於可改變的事情。」李玉珍以上述的個案舉例,這名孩子的媽媽最後還問她:「如果我求爸爸『回心轉意』,孩子的問題是否就能解決?」這肯定不是接納不能改變的事實,因為爸爸回心轉意,孩子還是一樣從小就缺乏愛。

從孩子的情緒上,可以看到的是,孩子知道父親再婚消息後,很無助的選擇「翹課」,因為孩子渴望父親關懷的期待落空,因而開始產生仇恨父母的情緒反應,甚至孩子也開始有了「這世界為什麼會有我?」的人生疑問。我們可從此案例中,得知孩子的情緒管理出現了哪些問題。

所以,當我們了解究竟有哪些想法在左右自己的心情時,試著轉換一個角度看事情,或者試著釐清孩子與自己生氣的緣由,你會發現,當親子間開始了解情緒的來源時,心才會跟著轉變,否則將會永遠在情緒的鴻溝中繞圈子。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我是基督徒,我支持基督教今日報》立即奉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