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九一記者節的今天,主內資深媒體人林意玲社長(右三)為台灣醒報創立的八年,邀請前行政院院長張俊雄與毛治國一同祝賀。

九一記者節的今天,主內資深媒體人林意玲社長(右三)為台灣醒報創立的八年,邀請前行政院院長張俊雄與毛治國一同祝賀。 (攝影/記者杜胤廣;編輯中心製圖)

今天是九一記者節,而新聞媒體的變化隨著科技革新,已從「傳統」躍進「新媒體」,媒體經營的困難,不只在科技,也隨著時代潮流與經濟壓力,變得更加險峻。但你一定不知道基督徒在這過程中,如何在「大眾媒體」的經營領域內屹立不搖至今,仍維持著一貫清「醒」的風格,盼能帶給社會改變的力量。

從2007年9月1日創立至今的台灣醒報,今上午為慶祝創報8周年,特別邀請報社多年來建立的夥伴與主內好友,更邀請3位歷任行政院院長前來同樂,包括張俊雄、毛治國與張善政。此外,更舉行一場「從閱聽人看媒體大未來」的座談會,共同省思台灣媒體在當前社會文化中的未來趨勢。

 

端傳媒評論總監曾柏文。

端傳媒評論總監曾柏文。 (攝影/記者杜胤廣)

端傳媒評論總監曾柏文分享,在他多年來觀察媒體文化中,發現全球媒體的生態都開始因「社群媒體」而顛覆;媒體走向「高度個人化」的同時,每個人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內容都不同;新聞報導的取材也因而轉變,新聞媒體不再能強迫讀者接收訊息,反而每位讀者都能成為自媒體,不論按讚、轉貼分享,甚或評論都會成為他人閱聽經驗的一部分。

這與以往知識權力集中在媒體菁英上不同,知識逐漸慢慢成為所有大眾都能建造的東西,甚至使得網路言論開始成為一種「民粹化」的集體現象。因此,當傳統媒體被新媒體瓦解後,人們開始越來越不相信媒體。

2011年時,曾柏文觀察到,台灣在社群網站上所開啟的書寫空間,民眾書寫與閱讀的目的不再是「溝通」,而是「攻擊不信任的對象」。

網路上的攻擊言論不只存在於政治,甚至出現在婚姻制度上,形成一種「群聚效應」,而閱讀的目的不是理解差異,反而是看自己信任的書寫者如何攻擊不信任的對手。

他憂心,媒體未來若更加群聚化,將會造成社會更加分裂。因此,在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下,若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個「搭橋者」,扮演縫合的力量,社會氛圍將會不同。

「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書寫典範。」曾柏文直說,我們必須要在每一個事件中,以「包容、安頓」的力量化解社會衝突。因此,他從2014年開始撰寫專欄時,就一直在摸索搭橋式書寫,常將一個社會事件的個案,讓讀者看見事件的脈絡,更在一個衝突事件中,讓雙方都能因為他的書寫,感受到同理心的存在。

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不只是主內資深媒體人,她更是台灣最早在「無名小站」創立網路新聞平台的媒體人。

她在致詞中說到,報社在一開始創立時,沒有長期準備, 且第一年就花光所有募款,過程中雖然沒人看好報社,但如今能邁向第九年,「看起來是上帝親自托住報社,希望它活著,並繼續祝福台灣。」雖然多年來,她一直 都不知道如何帶領醒報走更長遠的道路,因為辦報艱辛,所有同仁都非常辛苦,但都不比上帝賜下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上,為眾人受苦的救恩。

台灣醒報一方面慶祝邁向第九年,也在座談會上省思新媒體形塑的社會問題,從網路上的仇恨文化,看新媒體在思想型塑與社會價值重建的困境,以及新世代的閱讀意識與認知取向。

▌HOT!!! 本周超熱門 ▌

「真正的愛不是只靠感覺,是我們的選擇」 你所不知道的德蕾莎修女-《愛無止盡德蕾莎》

【首場直擊】蔡琴福音演唱會》唱到深情處跪下 「你們不是一張票,而是一個靈魂」

負評如潮報導中的另一個角度-看一位世界最大教會牧師如何面對錯誤

是教會、還是邪教? 葛理翰簡要3問教你辨真假

基督徒受傷分級制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