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攝影/記者洪敬義)

對於「公元」,簡單地說就是「耶穌的紀元」,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方面概念。而耶穌出生在中國西漢末期,這一時間點,或許較少將聖經與中國歷史作一比對。若有研究〈創世記〉經文紀錄了阿當的後代,又有否想過,我們屬於阿當哪位後代的分支?在歷史層面上,對於聖經〈創世記〉所提及的歷史,與中國歷史(文化)有何共通或聯繫?

葡萄樹生命果子事工」創辦人鄧啟耀牧師,於2016年著作〈一脈相承-中華民族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書,在第一課題目:本是同根生,從聖經追溯中華文化史中第一節中,便有「中華民族是該隱的後人」的大膽假設。

該隱後人:古羌族?華胥、雷神?

鄧啟耀牧師先設定在公元前2,348年的一場大洪水之前,地球上各洲板塊是連結在一起,亦引用〈創世記〉第4章經文:亞當後裔該隱因殺兄之罪,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伊甸東邊挪得之地」。而「挪得之地」,據聖經學者認為,這並非一塊土地或一個地方,但比較肯定的解釋,就是沒有神的同在、失去神愛與保護之處。加上板塊結連,該隱與其族人能夠直接、便捷地向東走到那片廣闊之地。

對於古羌族,鄧牧師指出,「他們祭祀用羔羊,燒給天神,與以色列人以燔祭贖罪的觀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甚者,被宰羔羊的血會塗在門框上,用意是羔羊的血洗淨人的罪,必臨到此家。熟悉聖經的必然知道,這些正是猶太人逾越節所做的。」另外,羌族人在危難時會呼求「Yahwei」,跟舊約以色列人呼求「Yahweh」—「耶和華」如出一轍。

而華胥氏被諭為華夏的祖先,相傳腳踏「雷神」的大足跡而感孕生子,當中「雷神」是龍身人首,乃巨人。而「巨人」在〈創世記〉6:4亦有提及,此外,〈創世記〉第6章的年代和中國神話的雷神年代,同樣介乎於公元前3千年,故鄧牧師認為,中國人為該隱後裔是—「有可能」。

中國人:含、西尼人的後代?

洪水過後,挪亞的3位兒子都重新在地上移居並繁衍。其中一位兒子「閃」,有指是向東南移居;而另一兒子「含」,也是中華民族祖先的可能,理據是從〈創世記〉第10章提及過的「示拿地」與「西尼人」。

首先,有一說認為,「示拿地」(Shinar)是德文Schinar與梵文Cina的原字,若以同樣思路推測,「中國」(China)的來源也自然是「示拿地」(Shinar)。

而「西尼人」(The Sinites)一說,首先是「西尼人」是迦南的後代,而迦南則是含的兒子,換言之,「西尼人」就是含的後代(見〈創世記〉第10章)。而希伯來語稱中國為Sin,稱漢語為Sinit。

「含」本來從米索不達米亞往南方移居,而「西尼人」後代仍在今日的黎巴嫩生活。而「西尼」(Sinim),根據於〈以賽亞書〉49:8-13,應是指今日巴勒斯坦以東及以南,這不單指中國。

亦有幾項說法值得參考:

1) 德國中國研究學者Heinrich Friedrich Wilhelm Gesenius(1786-1842)確認西尼(Sini)就是中國(China)。

2) 很多希臘人與亞拉伯人都稱呼中國人是西尼人。

3) 古代希臘人與羅馬人都稱呼遙遠的東方人作Sinae。

中華文明西來說

這是出於十九世紀法國漢學家拉克伯理(Terrien de Lacoupeie)的說法,指中國人種和文明出自巴比倫。其著作有指巴克族(Bak Tribes)猶長奈亨台(Kudur Nakhunte)東征沿途的野蠻土著,最後長居黃河流域。而奈亨台就是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黃帝(Huang Di)。

這一說亦引起支持與反對的立場。而以攔(Elam)在〈創世記〉亦有記載,指以攔是閃的大兒子外,住在以攔的巴克族自然也是閃的後人。

小結與推斷

鄧啟耀牧師認為,中華文明西來說既是可靠推斷,亦相信「西來者」是該隱後人與挪亞後裔先後兩波抵達中國,繼而在中國不同地方建立不同時期的不同文化。

以上為葡萄樹生命果子事工出版的〈一脈相承-中華民族過去、現在與未來〉一書的第一課內容,若欲深入並完整了解當中關係,需閱讀第二、三課。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希望將訊息更快速傳達給您,因此我們的伺服器必須更有效率,懇請您為今日報奉獻一份心力。(點此奉獻)

▌HOT!!! 本周超熱門 ▌

過去幾乎沒有看過這樣的聚集 319為國禱告 12行政區眾教會都沒缺席!

關鍵時刻做關鍵的事情 不再以冷漠、血氣面對媒體、政府、國家 仰望神對台灣的命定

在神沒有難成的事 同婚釋憲、二讀讓神掌權 宣告眾人與神對齊推開黑暗

男人在找到才德婦人前,所要「必修」的幾種能力!

「性別教材」出問題,您的孩子搞得清楚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嗎?

【加入今日報LINE群 成為轉化社群媒體勇士】

逾萬讀者都喜歡看,24小時陪你用「新聞」看見「基督視野」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