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真人版《白雪公主》票房慘淡,該片製作成本約高達3.5億美元,目前票房僅回收1.4億。(圖 / Snow White)

2025年迪士尼電影真人版《白雪公主》上映後,因諸多與原版電影不同的細節,引發人們熱議。對此,美國豐收基督徒團契的牧師格雷格·勞格理(Greg Laurie)提出個人觀點,認為原版電影不只是傳統、老舊童話,而是乘載著福音寓意的經典故事,新版電影卻拋棄了這層意涵…

  • news-details
  • 豐收基督徒團契牧師格雷格·勞格理不認同真人版《白雪公主》的故事設定。(圖 / Greg Laurie

新版拋棄了原版的「救贖」福音寓意

今年3月上映的《白雪公主》,自選角階段就充滿爭議,儘管故事骨架未脫離1973年原版《白雪公主》,故事情節安排與人物設定卻有了重大改變。

 

舉例來說,新版的白雪公主命名不是因其「膚白如雪」;親吻公主的也不是王子,而是抵抗邪惡政權的森林俠盜;公主期待的不再只是幸福快樂、與愛人共度童話般的夢幻生活,而是更能帶人民走向繁榮的領頭角色。

 

對此,勞格理提出評論認為,原版的《白雪公主》是善與惡互相爭鬥的故事,並將「壞皇后對權力和美麗的癡迷」比作《聖經》中「墮落的撒但」

 

「這基本上就是我們在《聖經》裡讀到的故事,關於墮落天使路西法,那位曾處高位、力量強大的天使,卻想要取代上帝。」勞格理說。

 

曾參與2023年校園復興電影《耶穌革命》製作,因此對電影幕後工作有部分了解的勞格理談到,自己不欣賞迪士尼團隊修改原版電影的幾個核心元素,尤其是白雪公主吟唱〈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有天我的王子會來臨)的段落。

 

這首相當經典的歌曲,唱出白雪公主對愛情的嚮往、對即將來拯救她生活的「那一位」的渴望。而在真人版電影中,這首歌直接被刪除,換成描述對個人期許與願景的〈Waiting On A Wish〉(從心底祈願),強調期待自己有天能成為合適的王國領袖。意即,故事寓意從依賴閃亮盔甲騎士的「拯救」,到「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勞格理認為,這反映出兩部電影完全不同的故事核心原版傳達的是愛與救贖,新版闡述的是自立自強與女性賦權

 

他認為,新版電影著實偏離了原版故事的福音性質--

從死亡般沉睡中甦醒的白雪公主,象徵著藉由基督的拯救獲得救贖;

威嚴與慈愛的父親,代表的正是神聖的基督;

白雪公主的甦醒,代表上帝在她生命中的復興、承接起父親的意志。

 

勞格理指出,迪士尼搞錯了原版故事的重點,從而表達,人們必須承認人類對愛、救贖、拯救的永恆渴望

 

儘管女主角瑞秋·曾格勒(Rachel Anne Zegler)也希望這是一部講述無畏、勇敢和真誠,以及女性也能成為優秀領導者的電影;勞格理則更相信,原版電影中的「真愛之吻」,蘊含耶穌對人類拯救的寓意——用這股力量,對抗看似強大、無法勝過的邪惡勢力。

  • news-details
  • 參與2023年校園復興電影《耶穌革命》製作、美國「豐收基督徒團契」牧師格雷格·勞格理,對電影真人版《白雪公主》提出看法。(圖 / Snow White

  • 原版電影的經典歌曲〈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影片來源 / DisneyChannelUK

好萊塢資深影星柯克·卡麥隆(Kirk Cameron)也跳出來表示,迪士尼忽略廣大父母的心聲,且認為,迪士尼挪去原版電影的真實、善良和美麗

 

卡麥隆強調,如果迪士尼拒絕回應觀眾的需求,那麼人們會選擇支持真正符合家庭價值的作品。

 

近日卡麥隆與專製作兒童書籍的基督教出版社「BRAVE Books」合作,推出一檔新的兒童節目「與伊基和柯克先生一起冒險」(Adventures with Iggy and Mr. Kirk),他期望,孩子能在傳遞「熱愛家庭、熱愛上帝、熱愛國家」精神的影劇作品中得到生命益處

 

現今隨著福音類型電影愈受歡迎,反映出現代人們渴望選擇更「貼近真理」的電影之需要。

 

新版的白雪公主不再需要被拯救,「靠自己克服困境」並沒有問題,然而,如此詮釋著實削弱原版的「救贖」意涵,簡化了屬靈意義。勞格理與卡梅隆為此感到遺憾,發聲表達,迪士尼不再依從信仰觀眾的期待,而是選擇推動新的文化敘事。

資料來源:CTfaithwire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