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偷竊、打架、逃家樣樣來的問題少年,卻在神的引導下,成為與大自然為伍的孩子王。曾建立台灣第一座攀岩教會,黃天人牧師在2003年搬進郊區,一手打造出「天人岩屋」,建立家庭教會。他把自家打造成攀岩場,帶領青少年學習攀岩。隨著青少年慢慢克服恐懼,他也一步步翻越人心的高牆,撒下福音的種子。
黃天人牧師全家福。 (照片提供/天人岩屋)
行經新竹豐山鄉郊區,一座矗立田野間的高腳玻璃屋總吸引過客目光。這座由黃天人親手打造的綠建築,名為「天人岩屋」,十年來不僅是接納邊緣青少年的家庭,更是用福音改變人心的教會。
從溯溪、攀岩、單車遠足再到野外求生,黃天人以大自然為教室,上的不只是體育課、自然課,更是生命教育課。他從「生態神學」的角度,帶領孩子認識受造物中細膩幽微的智慧,並在生活中學習獨立,培養服務的精神。
帶領社區撿垃圾的牧師 黃天人開啟環保福音
在黃天人的牧會生涯中,有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帶領。20幾年前從神學院畢業後不久,他進入湖口浸信會開啟長達9年的牧會生涯。為打入當地客家族群,他站到街上叫賣衛生紙,每串以100元低價出售,因而吸引許多社區民眾認識這位「賣衛生紙的牧師」。
慢慢和當地人建立關係後,黃天人接著發起「單車撿垃圾活動」,每周邀請社區民眾騎單車到來回40公里之遙的海邊撿垃圾,沒想到活動竟吸引2000多人參加。於是黃天人開始規劃更多的活動,利用學生段考結束帶領家庭進入野外、山間進行親子休閒活動,因而獲得家長的信任。後來在黃天人的邀請下,許多青少年進入教會,團契人數因此倍增。
遇挫折向神悔改 偶然開啟攀岩福音
然而到了1995年,黃天人在牧會上經歷極大的挫折,因與會友家屬發生糾紛,黃天人因而讓教會、家人受到傷害。就在他萌生退意,想回到家鄉時,黃天人領受馬太福音4章17節:「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當下他明白這是來自神深刻的提醒,為自己服事的態度禱告。後來在偶然的機會中,他看到一篇報導,內容提到有人因著學習攀岩,翻轉生命,因而開啟黃天人將攀岩帶入福音事工的契機。
他開始自掏腰包學習攀岩課程,並在朋友和社會人士支助下,湊合積蓄為教會蓋了一座攀岩場。每周五、六晚上,他帶領社區家庭攀岩,並且傳福音給每個學習攀岩的人。3個月後,便有一個人因著攀岩活動進入教會,進而受洗。目前全台灣共有15間教會在黃天人的幫助下成為攀岩教會,推廣攀岩福音。
像遊樂場一般有趣的家 像家一般溫暖的教會
2003年在神的呼召之下,黃天人舉家遷至新竹郊區,建造家庭教會,並特別收容許多有需要的青少年。他從零開始,以木頭、竹子、二手玻璃等環保建材,親手打造天人岩屋。房屋內部寬敞,就像百人收容站一樣,而且同時具備太陽能發電系統和柴火,不必害怕天災侵襲。
假日時,天人岩屋作為聚會使用,但平日就像民宿一樣,對許多中輟生或邊緣青少年開放。每個住進天人岩屋的孩子都需要遵守「家規」,除了平日例行的清掃工作外,還有「亂丟垃圾的人要去撿一袋垃圾回來」等特殊性的規定。為了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每個人都要學會騎一輪車、野外求生,和完成游泳、跑步與騎單車的鐵人三項。
面對許多問題孩子,黃天人總是選擇接納,因為他相信用愛和包容能改變他們。一路走來,他發現「要回轉像孩子一樣」,才能以輕省的心面對服事。
環保、休閒、救災 黃天人打造「低門檻」教會
一直對傳福音充滿熱情的黃天人笑說,自己擬定了20種傳福音的方法,從攀岩、種田,到溯溪、抓蝦都包含在內。他為不同的人量身打造不同的活動,從環保活動,到休閒、救災活動,都是為了降低一般人進入教會的門檻。
「很多人其實不敢進教會,進了教會的人卻又離不開。」他指出,很多基督徒忙於參加禱告會、崇拜、服事、小組長訓練等活動,卻忘了走出教會傳福音。因此他期待能建立新型態、合乎聖經教導的教會生活,為每個人都找到適合的方式認識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