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耶穌比宗教大》一書,其理念影片創下48小時內有7百萬次的觀看率。 (圖片來源/啟示出版)

人,往往在找尋「人生的答案」 但「生命」,經常十分沉重、甚至沒有答案 就如《聖經》中的「約伯」,不曉得為何有苦難,但他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只要有「祂」,其實比一切答案都好!

不是追隨宗教,而是追隨耶穌

對宗教來說,人有分「好人與壞人」;而對耶穌來說,只有「需要恩典的壞人」。

 

該書作者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於2012年,當時只有23歲的他,寫了一首詩叫〈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並將其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短短48小時內吸引了7百萬人次點閱,一年的點閱率高達逾2千3百萬,引起的共鳴和回響不計其數,且不分基督徒或未信者,各方宗教領袖都認真關注和討論。

 

傑夫在該書中,對「耶穌」、「宗教」、「人生」提出許多的疑問及詮釋,以風格鮮明的文字,點出現行宗教體制存在的盲點,以及容易被一般人忽略的深刻反省,使讀者能一同領受神的恩典與救贖,並期望給那些對基督宗教徹底失望的基督徒,提供另一個出路。

 

事實上,傑夫曾像個教會乖寶寶,卻私下沉溺於色情;週日守主日,平日卻糊里糊塗過日子。「好像我受造的目的,就是為了性與享樂,與建立一個整齊、體面的『偽裝』。」他活出的只是一個「宗教外殼」,卻不是「像耶穌」的生命。 這樣的生命也如《馬太福音》中記載,耶穌曾對法利賽人和文士們說: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教會不是「好人好事博物館」,而是「破碎之人的醫院」。因此,我們不必隱瞞「失敗」,甚至不必隱瞞「罪過」。因為我們倚靠得不是自己,而是「祂」。

 

曾經誤解宗教的意義,也有過一段混亂糟糕的日子,傑夫其實認為自己並不夠格來寫這本書,但他說:「既然我嚐到主恩的滋味,就會忍不住分享給別人。」因耶穌為我們受的鞭傷和刑罰,祂帶走了該由我們承擔的後果,這就是「恩典」。在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刻,當祂說「成了」,祂心中想的就是我們每個人。

 

「耶穌」與「宗教」完全不同

耶穌與宗教:

一個是「神的計畫」,一個是「人為發明」

一個是「治療」,一個是「感染」。

宗教與耶穌的不同:

「宗教」要你做一些事,「耶穌」則是把這些事都做了。

宗教把你當「奴隸」,耶穌把你當「兒女」。

宗教給你「束縛」,耶穌給你「自由」。

宗教使你「盲目」,耶穌使你「看見」。

宗教「要人尋求神」,耶穌則說「神尋找人」。

 

【作者簡介-傑弗森.貝斯齊(Jefferson Bethke)】

小名傑夫,他不是牧師、神學家或諮商師,只是一個想要活出生命意義的美國年輕人。

 

生長於一個窮困的單親家庭,由身體殘障的媽媽獨力帶大,母子感情深厚。但在高中時,媽媽對他出櫃、坦誠同性戀身分,也離開了教會,使他深感背叛與痛苦,不但生活陷入一團混亂,母子關係降到冰點,他的信仰觀也遭到各種挑戰。

 

這樣的經歷,使他年紀輕輕就對神與宗教有更加深刻的看法。2012年,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首詩〈為何我討厭宗教卻熱愛耶穌〉,並拍成影片上傳到YouTube,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支影片創下48小時內700萬個點閱、一年超過2,300萬個點閱的驚人紀錄。

 

影片內容掀起廣而深的宗教文化討論,吸引了以年輕人為主的網路世代,不分教徒和非教徒,從無神論者到宗教界各方領袖都認真關注和回應。喜愛寫作的他以此為主題,寫成本書。

 

目前與妻子、愛犬住在華盛頓州的塔科馬,擁有一家蠟燭工廠,希望藉由燭光照亮社會。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