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看完電影《賽德克‧巴萊》,你對原住民族的了解增加多少?可知道在漢人主流文化影響下,原住民雖已不出草,但所面臨的挑戰卻愈發險峻?面對族人及自身的期待,年輕一代的原住民青年該如何回應?

台灣原住民興起!肩負挑戰的新一代原青,求主開路看見復興曙光。      (照片提供/台灣原住民教牧發展協會)

台灣原住民有多特別?除了是南島語系血緣、語言、文化上的源頭,更有著最先聽聞福音的屬靈長子名份。民國百年,不難發現原住民議題格外突顯,從爭取自治區、平埔族正名、長子身份重申、原住民青年挑戰大會突破5千人、原住民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造成話題…等,這些都是以往少見。台灣的原住民力量如同已聽到號聲的軍隊,開始甦醒!

現今的原住民青年(簡稱:原青)大致分成「都市型」與「原鄉型」二類。「都市型」是指從小就生長在都會,已適應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觀,但對自身原住民文化認識卻不多;「原鄉型」則是在部落成長,為求學求職才離開原鄉,對都市文化需要調適,但他們對自身原住民文化的認同和了解,卻較都市型原青來得深刻許多。

失根、身份認同 林慶台、童信智談原青挑戰

原住民族傳統逐漸流失,已影響年輕原住民的自我認同。      (照片提供/台灣原住民教牧發展協會)

生長在部落,因為求學求職才離開南澳的林慶台,屬於原鄉型的原住民。身為傳道人的他有五個孩子,他了解並關心原住民青年的發展。「現今的原青普遍找不到自己的根。」在他看來,原青一代失根的問題已是在所難免。

「原住民族的社會結構早都被破壞掉了,現在要叫小孩子回到過去認識歷史,是很難的事。」他強調:「現今大環境裡已沒有原住民族的東西了,現有國家制度是所有原住民都必須遵守的,再叫原住民回到部落、去認同祖先的威嚴和律法,反而讓新一代原青顯得無所適從。」

政大民族學研究所博士生童信智,來自排灣族,他說明原青們會有文化傳承上的斷層,主要是因為無法生根部落。「原住民族的歷史大多靠著耆老口傳,都市型原青大半沒有機會回部落,也等於失去聽到口傳歷史的機會。」他指出要尋回原住民自身根源,「母語」是最重要的工具。「只是現今原青都講華語,30歲以下母語能講得好的已經沒幾個了。」「不會自己的族語,再精彩的故事都只能聽得霧煞煞,更無法確實的流傳下來。」

其實,稍微了解一下台灣14族的原住民族語言系統就可以明白,想恢復或學好原住民母語並不是易事。「台灣原住民族語系有42支,像魯凱族就有6支語系,且各有特色,加上現今政府推行的母語學習在師資和資源上仍相當貧乏,原住民青年們失根的問題幾乎無法力挽狂瀾。」童信智說。畢竟對原住民來說,失去了母語,就等於失去了挖掘寶藏的利器。

提升社會競爭力 把握學習機會及時間

除了失根的危機外,社會競爭力,也是台灣原青面臨的挑戰。

不是倚靠勢力或才能,原住民青年在信仰中親自遇見主,才是生命更有力量與盼望的關鍵。      (照片提供/台灣原住民教牧發展協會)

面對職場競爭和適應台灣主流文化,在媒體工作原住民青年林純華說:「為了適應主流,原住民自身的特色相對失去很多。」但為了生存,卻得極力「從善如流」。

「單純、熱血、熱情、創意、幽默、活力!」賽德克族青年沈明偉幾乎不加思索就說出上帝給原住民們明顯的性格。「其實原住民的孩子們很有實力,只是沒有舞台可以好好發揮。」林慶台傳道則期待政府能從制度面下手,讓原住民青年能夠少些經濟壓力,多些發揮空間。

「沒有信仰的原青,失落感會愈發加深,也容易軟弱、隨波逐流;但有信仰且能透過神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就能找到定位,對生命重燃熱情!」童信智強調,有教會弟兄姊妹的扶持,原青在遇到挑戰時比較不容易被打倒。

「在信仰上追求的,在事業上也總有神的恩典相助!」童信智見證上帝的信實,總是多次發生在倚靠主的原青身上,他自己即是一例。

而林慶台則用過來人的身份提醒:「原青一定要把握學習時間,因為對於迫於經濟壓力、需要早一點進入社會謀生的原住民來說,學習的時間往往非常短暫。」關心原住民社會競爭力的林慶台,有著電影《賽德克‧巴萊》主角莫那魯道那份愛護族人的胸懷。

電影《賽德克‧巴萊》 演釋原青爆發力

願更多優秀的原住民青年領袖被成全出來,讓原青的信仰及生命產生巨大影響力。圖為布農族青年的敬拜。      (照片提供/童信智)

雖然《賽德克‧巴萊》拍的是賽德克族的故事,但許多原住民不分族群也都前往支持觀看。馬太鞍教會牧師宋美花說:「其實原住民各族群中都有起義、抗拒清兵或日人統治的血淚歷史…。」如近年來獲得正名的「撒奇萊雅族」〈Sakizaya〉能夠正名,一路走來也都是血淚。

電影中的原青,把原住民為了守護祖訓(Gaya)而不惜失去生命的精神呈現出來,也讓人見識到原青的爆發力,「一旦跟從了一位生命領袖,我們會願意順從到底。」也因此,原青要活出發光的生命,就需要有更多能影響其生命的領袖榜樣被成全出來。

「原青需要榜樣,也需要被肯定和鼓勵。」原住民青年牧者合一團隊、台北興起教會的馮小蘭傳道說,好的信仰,讓原青可以面對自己,活出盼望。

挑旺信仰動力! 原住民青年挑戰大會帶出喜樂、盼望

原住民青年挑戰大會實況,挑旺原住民青年信仰,生命火熱不再一樣。      (照片提供/台灣原住民教牧發展協會)

2008年神給了原住民青年一個禮物-「原住民青年挑戰大會」,這場在中原大學舉辦的信仰奮興特會,可謂有史以來只針對原青的第一場。「這場大會,點燃了原青心中那一把對神渴慕的火,現在不只年年舉辦,還由原住民青年領袖們起來承擔。」

馮小蘭說,原住民青年挑戰大會讓許多沒有目標和異象的原青被尋回,「他們自己遇見神了!」且今年8月的特會不只首度移師花蓮,連參與人數也首度突破4000、直逼5000人,可見原青的信仰戰力雄厚。「只要多鼓勵,原青的新一代就會愈來愈茁壯!」「異象可以吸引人跟隨,但是真正能讓信仰長久持續走下去的,是自己與主的關係。」

「信仰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問題,而且有盼望!」在第一屆大會中被挑旺的Hongay,現在不只忙於工作,更起來承擔事奉。身為新一代原青領袖,她覺得原青其實或早或晚都會踏上尋找自身根源的旅程,「也許不容易,但過程中有主的幫助和安慰,你就不孤單,而且還能找到力量就定位、回應呼召!」

「我希望原住民族不再只是扮演被給予的角色,我們新的一代要成為能給出去的民族,而且要走出去服事各個族群!」這是一位剛入社會的賽德克弟兄真切的心聲。

深願原住民族興起,讓台灣的福音復興隊伍中沒有任何一個族群缺席!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