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游文惠老師:「期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上;而期望有良好的溝通,必須先學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圖/記者黃睿慈)

9日晚間,迦南國度協會邀請到美國專業心理諮商師游文惠老師分享,談到基督徒的情緒與溝通觀念,她以「1個觀念、3種情緒表達方式和5節經文」,幫助我們探索傾聽與話語表達中的真實意涵,讓我們來看看是哪些方法吧!

擁有良好的溝通有多重要?擁有多年諮商經驗的游文惠老師以一個簡單的故事為例:一個丈夫在公司無故受氣,回家把氣出在妻子身上,妻子又把氣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沒有可發洩對象,只好對狗生氣,最後狗氣得踹門。「不健康的溝通方式,如同發生高速公路的連環車禍一樣,終會一發不可收拾。

基督徒面對不喜歡的人,該用什麼心態?(圖/記者黃睿慈)

三種情緒表達方式

游文惠老師分享,情緒表達有「3N」-Neutral(中性)、Natural(自然)和Normal(正常)。Neutral指的是一個人不會表露出喜怒哀樂的情緒,這種情緒沒有對錯之分;Natural是指能夠自然地表露情緒,開心或難過非常外顯;Normal則是指正常地表露情緒,意即在每個狀況發生的當下,不會過於誇大描述或是選擇沉默,而是能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溝通的三種層面:

˙眼睛對眼睛(Eye to Eye)

˙頭腦對頭腦(Head to Head)

˙心對心(Heart to Heart)

 

溝通基本上可分為以上三種層面—眼睛對眼睛、頭腦對頭腦和心對心。「眼睛對眼睛」的方式最簡單明瞭,單憑眼見而說出事實,例如:牆上有掛鐘。「頭腦對頭腦」則是看見事實後需要經過反思,產生出自己的看法,例如:牆上的鐘很漂亮。「心對心」則是不同於前述兩者,是最需要時間、精力和複雜的溝通方式,也就是情感表達,這些內在的感受通常是旁人無法在第一時間判別出來的。

 

五節經文引證

「期望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溝通上;而期望有良好的溝通,必須先學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游文惠老師引用五段經文分析說明:

雅各書1:19說,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社會上許多重大衝突多來自於人的心直口快,游文惠老師強調,說話的速度和語氣足以影響諸多層面,當基督徒先放低姿態,尊重每個人的話語發言權,通常可以大幅降低衝突發生,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上帝的義。

 

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箴言18:13

同上段經文,當我們在對方表達到一半時,就當機立斷地作出評論或是批判,這並不會顯得我們比較高明或是充滿智慧,反而是自曝其短。我們需要仔細地聽完對方的話語,了解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再說出我們的評論或是回應,才是有智慧的表現。

 

馬太福音5:37-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若再多說,就是出於那惡者。「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為了怕得罪人而不敢說什麼,這樣也不好。」游文惠老師說,當我們在生活中看見旁人表達出牴觸聖經的言論或是行為,以及不合乎神教導的事情時,基督徒的反應如何?我們是甘於覆議,抑或敢於發言?「不照上帝的話語去做,就不能稱得上屬靈。」基督徒需要倚靠神來明辨是非,擁有敢於為真理發聲的勇氣。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以弗所書4:15

「憑愛心說誠實話」和「糾正」是截然不同的說話方式。許多人會以「這是為你好」而合理化自己傷人的言論,或是以過於理性的態度,來嚴厲指責對方的過錯,這些都不是正確的應對方式。唯有真心希望對方能夠變得更好,以為對方著想的前提下進行溝通,才會使人得著益處。

 

遠離紛爭是人的尊榮;愚妄人都愛爭鬧。箴言20:3

「基督徒盡量不要去迎合他人,但也不要出賣自己。」游文惠老師提到,聖經說陽光照亮好人和壞人,當我們需要與價值觀不一或意見相左的人溝通,要懷著耶穌的心智,凡是不以惹怒對方為例,學習用神的角度和智慧回應,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紛爭。

「每個人都有隱私,也許你有很多隱私不想跟全世界說,但你至少要有1、2個可以毫無保留傾訴心事的朋友,這是很健康的關係,也很重要。」游文惠老師說。(圖/shutterstock

一個觀念

華人世界充斥著「家醜不外揚」、「報喜不報憂」的文化,讓我們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在心中產生苦毒。「每個人都有隱私,也許你有很多隱私不想跟全世界說,但你至少要有1、2個可以毫無保留傾訴心事的朋友,這是很健康的關係,也很重要。」許多研究指出,當你與人分享喜樂情緒,會感到兩倍的喜樂;當你分享悲傷情緒,傷感會減半,甚至會降低罹患憂鬱症的機率,因為你的情緒找得到安全的出口。

 

「交心的朋友一定要同性別。」游文惠老師強調,上帝創造人類本來就有七情六慾,若和異性過於親密容易產生危險,也不會變成一段健康的關係。找尋交心朋友的關鍵在於「彼此不奉承、不表面、不虛偽、表裡如一」,這才會顯露出你是可信靠的知心朋友。

 

如果真找不到這種朋友怎麼辦?「禱告求神給你,上帝會給你,如果真找不到,那就自己先做這樣的人。」游文惠老師說,當我們先成為可信靠的人,自然而然會吸引同性質的人靠近。

 

要新聞好又暖!今日報需要您的長期支持點我奉獻


精選要聞》

主啊!我都快吃土了  要怎麼當一個樂給的人?

忙碌奪走你和孩子的關係? 濯亞國際學院校長李丕寧:要刻意陪伴、刻意練習

面對父親賀一航,他在懷恨中長大 藝之星教會曾治豪:「爸,謝謝您學會要愛我了,我們天家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並且為我們加油打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化為百倍千倍的祝謝謝您~(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