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長期關注兒童事工的李曉卿,任職於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其製作的兒童節目四度入圍廣播金鐘。時常帶著孩子互動的她強調,「動態」與「靜態」都要兼具。(圖/李曉卿 提供)

你是一個「很少運動」,或僅「單向吩咐」孩子運動的爸媽嗎?你可知道,根據調查,有高達七成的國小學童,喜歡和父母一起運動!且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感到「快樂/非常快樂」的比例越高!在疫情期間,運動更是提升「免疫力」不可少的生活。

 

箴言17:22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父母若想親子關係「質、量、喜樂、健康」並重,如何做能符合神的心意?並非運動達人的李曉卿分享,縱然不喜歡運動,也可找到親子同樂方式,當父母看重這件事,孩子就會跟著看重。

2021年「董氏基金會」年初調查指出:高達七成國小學童喜歡和父母一起運動,意為,每10個中就有7個,比例相當高。並有超過一半的學童表示,若有父母陪伴,會讓自己更想運動。

 

進一步分析發現,每周運動天數越多,感到「快樂/非常快樂」的比例就越高;而每次運動時間超過半小時者,則更高。

 

因應疫情以來,實體與線上活動相關資源,皆相當豐富多元,親子可不受時間、空間與疫情限制,隨時隨地想動就動,以建立親子運動紓壓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鏡子」

育有三個孩子的基督徒藝人劉畊宏,去年接受本報採訪時分享,自小孩在家自學開始,他24小時都跟孩子們在一起,包括一起「運動健身」,親子關係因而更加緊密。(相關閱讀:影/現在正是彌補關係的機會! 劉畊宏教導三子有方:沒有不想跟父母玩的孩子,只有不陪的父母

 

劉畊宏教導三個孩子倒立,他會親身參與,用鼓勵方式:「沒關係,慢慢來,我們再試試看!」培養3兒女對運動的興趣及成就感。同時提醒,有些父母親本身不愛動,甚至以「身體不好」或「年紀大」為由,只單向吩咐孩子要運動,卻無法陪同參與,如此較難引起孩子對運動的興趣。

  • news-details
  • 李曉卿姊妹找到兩個女兒都願意參與的「動態」時光。(圖 / 李曉卿 提供)

長期關注兒童事工的李曉卿,被稱為「小青姐姐」,任職於iC之音竹科廣播電台,主持「晚安 · 月亮-床邊故事」。擁有20年說故事經驗的她,製作的兒童節目四度入圍廣播金鐘。

 

育有2個寶貝女兒的她,時常帶著孩子互動,強調「動態」與「靜態」都當兼具。

 

現今世代雙薪家庭居多,父母常忙於工作,不容易分配給孩子足夠的陪伴時間。有人說在陪伴上,「質」比「量」更重要,李曉卿以過來人經驗指出,質、量都同樣重要,尤其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前,父母給予其「量」的累積,才能有穩定的親子互動基礎。

 

找到親子互動共識,「彈跳床」也能盡大功用

以自家為例的李曉卿說,大女兒進入青春期便不太愛動,小女兒處於小學活潑好動的階段,她們先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舞蹈軟體(Just Dance) ,親子堅持每天完成三首歌的唱跳,共享肢體互動時光。

 

如同董氏基金會的調查發現,運動能改變的部分,前6名依序為:

1.改善健康狀況,增加抵抗力

2.增進與家人、朋友間的感情

3.精神更好、更有活力

4.增進與父母的互動

5.坐著的時間變少

6.調適情緒,紓緩壓力

 

親子運動中的肢體感,能累積彼此互信與互動默契。李曉卿點出家庭中的母親,比較容易成為主要照顧、陪伴孩子的角色;相對來說,父親本身若不是運動愛好者,則較難主動參與親子運動時光。


去年由於疫情,李曉卿居家時間變多,特別在家中客廳購置一台「彈跳床」,附設有扶手,能簡單躍動,使運動難度大為降低,全家人參與意願都提高,是一項運動量CP值很高的項目,家中的「爸爸」也自動加入,親子互動機會因而增多。

 

現網路線上或YouTube頻道,都能找到許多親子動一動的影片,也能帶動全家運動!或到附近學校、公園、散步、滑梯...等,享受親子「一起」開心的過程,自然紓壓。

 

除動態肢體運動,全家也可藉由「桌遊」來累積互動,增加「聊天」素材,此時,正是最容易敞開心的時刻,累積親子互動、互信的默契。

  • news-details
  • 李曉卿說,自己並非運動達人,但也找到了能夠親子運動的方式。去年,她在家中購置彈跳床,是不錯的運動選擇,尤其,不太愛運動的父母與孩子,都可參與。(圖 / 李曉卿 提供)

喜樂的心能治好疾病

李曉卿並提起令人傷感並值得警惕的例子。

 

她的外甥女,去年(2020)9月甫升上國中數理資優班,班上有個優秀同學跳樓輕生,對方父母親傷心說:「平常完全看不出來任何徵兆。」

 

得知此案例後的李曉卿,馬上自我省思,若父母平日能把握「零碎」時間,累積對孩子「足夠量」的陪伴,或許能避免憾事發生。

 

李曉卿的大女兒剛升上國二,她更加注重並珍惜親子時光。而如何創造親子的「精心時刻」呢?她建議,可累積零碎時間,除必要功能性的溝通,以「閒聊」方式,把真實心情說出來,也是好方法之一。

 

李曉卿會以「問候心情」,來開啟親子話題。她舉例,有一晚,大女兒披著棉被來找自己,哭訴在學校受到的委屈。感謝神的李曉卿說,還好平時有累積與陪伴孩子,使女兒願對她敞開分享。


箴言17:22  喜樂的心能治好疾病; 憂傷的靈使骨頭枯乾。

哥林多前書6:19 你們豈不知道你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嗎?這聖靈是從上帝而來,住在你們裏面的。而且你們不是屬自己的人。

 

最後李曉卿分享,身為神兒女,身體與心靈都要兼顧到。平常可帶孩子看展覽、畫展,增加生活互動,並於睡前安排一段小小Moment(親子時光),一同讀經或禱告。她最常使用經句100句進行親子共讀,或者睡前共享「雅比斯的禱告」,之後便安然入睡。

 

約翰三書1:2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