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連假結束,你的精力「回復」了嗎?若感到比平時更易怒、耐心下降、自我懷疑……等,你可能正經歷情緒與精神的「疲勞」,這些症狀非常輕微,甚至不會察覺,卻一點一滴消耗我們的精力。
心理學家提出兩個致勝策略,盼望幫助基督徒自我省思、重拾活力。
臨床心理學家和認知行為治療師蘇(Sue Bartho),在《Eternity News》媒體中分享,「精神疲勞」的危險性,及兩個致勝策略。
精神疲勞的危險性
當長期與壓力共存,就易出現超出控制範圍的疲勞,耗盡我們的身、心、靈。
身體上的勞累,最容易發現和恢復。例如,經過一整天的活動後,讓身體休息;或在一場長途步行後,放鬆肌肉;以及平日在繁忙的工作後,透過睡眠、飲食,恢復體力。
相較起來,精神上的疲勞,通常難以發現。當出現精神疲勞時,我們可能誤以為只是活動力降低、自信下降、更容易生氣、沒耐心、做錯誤決定,或更常出現不理性的想法,以及沉迷於不良嗜好等。
儘管生命沒有出現重大差錯,但可能一些小事情累積起來的悲傷,也會壓垮我們。例如,整個社區瀰漫的恐懼氛圍;對未來的不確定感;頻繁經歷失望;晚間新聞的負面訊息等。種種的壓力經日積月累,都會讓我們精神疲倦,逐漸變成嚴重的耗盡。
詩篇6:6「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濕透。」、詩篇69:3「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都傳遞出負面情緒,會讓我們陷入憂鬱邊緣,並造成身體的症狀。此外,疫情爆發進入第三年,更加重現代人的疲勞程度。
蘇觀察,每當情緒過於疲勞時,就容易出現消極、自我懷疑、絕望的情緒。可能會時常抱怨小事情;忘記感謝神的恩典,也不再敬拜神,更忘記自己在基督裡的身分,說出批評、粗魯的言語。
不僅如此,信心也會受到損害,出現自我懷疑的想法,讓我們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反覆思考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對於自我身分與價值喪失安全感,且計畫未來的能力下降,感到更焦慮、恐懼、猶豫,難以主動解決所遇到困境。
最後,負面情緒滲透心靈,生活中的快樂降低、壓力增加,注意力都集中在事情的負面之處。若任憑這樣的情緒累積、蔓延,最後很容易變為絕望與無力。
過於疲勞時,榮易衍生出絕望與無力。(圖/shutterstock)
抵擋疲勞的2策略
1.自我審查
疲勞不會莫名其妙產生,一定有原因促成,若能重新檢視自己,找出問題核心,也許能進一步消除疲累、重燃動力。蘇指出,她習慣研擬一張情緒壓力清單,並自我審視。
清單內容包含:會因在家工作,缺少與人之間的互動?會對現在的疫情、病毒傳播感到恐懼嗎?是否有休假?在家工作的環境,會讓人感到疲累嗎?許多活動延遲或取消?
透過一條條的檢視,可以發現問題,看見現階段正面對的挑戰與壓力,學習接納自己的情緒與負面,並努力尋求幫助。她認為,培養「自我肯定」的能力,對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2.與神親近
屬靈上,我們都要親近神,以恢復活力。詩篇23:3「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指出神可以恢復我們靈魂。耶利米書2:13「…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神的話是活水的泉源,可滋潤乾枯的心靈。
希伯來書12:3「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教導我們要思想耶穌的生命,才不會落入疲倦、灰心中。
就像舊約時代的以色列人般,我們很容易忘記神的大能,及祂在我們身上的作為。且在疫情混亂的生活中,也可能失去禱告、閱讀聖經的良好習慣。蘇建議,每天的首要任務,就是要空出禱告時間,及閱讀神的話語。
聖經常要求我們,要將目光定睛於上帝。特別是如哈巴谷書 3:17-18所描述,「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收成,田地不出糧食…」毫無盼望時,更要選擇因上帝而喜樂,並沉浸在祂的奇妙的作為中。
若我們正處在許多「小」挫折中,可自我檢視,發現正面臨的挑戰,且靠著耶穌,讓生命振作起來,享有平安與喜樂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