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難避免「面對恐懼」的生命功課,畢竟,無人能完全避免經歷生命挫折和天災人禍。而正確「處理恐懼」,就是「不加防衛」的容許自己完整地「感受恐懼」,並「採用豐富資源」的新穎方式,來「因應恐懼」,進而使自己能輕鬆「面對恐懼」!
由「啟示出版社」出版的《當恐懼遇見愛》,書中作者大衛・里秋(David Richo)提出,若想正確「處理恐懼」,可參考聖經中所言「智慧靈巧如蛇,純淨無邪如鴿」;因人在處理恐懼時,需結合「鴿子的不加防衛」和「毒蛇的豐富資源」!
實際上,「不加防衛」是指,容許自己完整地感受恐懼;「資源豐富」則指,採用新穎方式來因應恐懼。
就如,若是出車禍,這是無法「加以防衛」避免的,但「可使用的資源」有「車險」和「律師」;也像,經歷了「失落」,雖無法避免失落,但能透過「哀悼過程」將痛苦放下。
大衛提到:「對待恐懼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承認它』,容許自己去『感受它』,然後表現出不受恐懼妨礙的樣子開始行動。當我們決定『將自己安置在很想逃離的恐懼當中』時,就不再是把恐懼視為一個概念,而是看著心中那個害怕的自己,採取亦收亦放的方法,溫柔地鬆開恐懼對我們的箝制。」
其實,生物在感到恐懼的同時,自身是有處理恐懼的資源。舉例,從精神層面來說,「資源」是「助力存在的象徵」,它存在於人的「內心」與「周遭」之中。當「回應」與「刺激」吻合時,就表示你正在處理事情。
當一個人在處理一件事時,可能會表現出尖叫、痛哭、用拳頭捶牆...等,這些從外表上來看雖似失控狀態,但並非代表失控,而只是採用「激烈方式展現心中真實感受」的方式,在處理問題。
人在處理事情時,大多會以「最真實感受」處理。然大部分人對於「感覺」是害怕的;因為,就「教養」角度來說,「不流露自己的感覺」,是為了「不會讓別人感到不自在」。但若人人都「不流露自身感覺」,真的是對的嗎?
如果你所見都是在「安全情境下的『健康憤怒』」,你就不會對「有人生氣」覺得恐懼。(圖 / shutterstock)
從「處理事情的角度」來看「感受的表達」
大部分人常把「正常的憤怒表露」視為「具有侵犯意味的行為」,但「憤怒」這行為,真的是不能流露出來的表現嗎?還是我們該用「另一種角度」來看待憤怒?
舉例,當一個人表現出憤怒時,他其實只是對那件事的發生「感到憤怒」,但「他的憤怒」不代表「他失控」或「他會傷害你」。
當你遇到有人表現出憤怒時,若你只是單純「為他的這個憤怒做見證」,允許它發生,就會知道「他的憤怒」只是「感受的表達」,是屬「無害」。
由此看來,當人在處理事情時,有時藉由表達「自身感覺」,就是「在處理自己對該事情的感受」;當「人真實的感受」被表達、或發洩出來後,事情可能也就因此翻篇。
當一個人要處理和表達「感覺」時,不可能完全風平浪靜,因在展現「真實生命力」時,「嚇到人」是在所難免的。若你因不想平添事端,而不敢表露出自身真實感受,可能就無法有效處理問題。
大衛指出,所有人都是從孩提時期的每個「情境」和「理想形象」中學到親密。這就是為何當我們「想與人建立健康關係」之前,需先「暸解恐懼」、並具備「處理恐懼的方法」。因當我們放下了遮蔽自己一生的恐懼之後,即能更隨心所欲、更有能力去愛人。
當你在成長過程中,所見盡是「安全情境下的『健康憤怒』」,就不會因有人生氣而感到恐懼;因為,你曾經一再見證到「憤怒不會導致『暴力結果』」。
每個人都需要正視「如何面對恐懼」。(圖 / shutterstock)
「適當的恐懼」與「神經質的恐懼」都需要處理
「適當的恐懼」帶來「確實的危險訊息」,處理的方式很簡單,不是「逃」就是「戰」。若你能戰,就戰;若戰不贏,就逃,並向可幫助你的人求助。
「神經質的恐懼」,就是當你害怕親密、被拋棄、被排拒、成功、失敗、還有別人如何看你時;其實,這些並不會造成真正傷害,卻因其假訊號看起來很像真的,也的確令人害怕。故而,即使你的理性並不承認有受到它影響,仍應處理所有神經質恐懼。
「恐懼」分為「適當的恐懼」與「神經質的恐懼」,而這兩種恐懼,都是我們應要處理的。
不要試圖和恐懼抗衡,你需要做的是「不阻止」也「不反擊」,並接納由它而來的能量,將這份能量置於你靈魂深處,再親密地感受它;當你如此處理時,由其而來的「攻擊能量」就會折返,最後解除。
大衛強調:「面對恐懼,去感受,而非與之對抗。換句話說,就是讓『它』變成『我』,沒有『雙重性』。如果,我們光想著要擺脫恐懼,就沒辦法由衷接納在『自我認同深處的那一部分』。因爲,人的『自我認同』部分,總是會持續地掩蓋恐懼與慾望。當你面對它、進入它時,不必把它移開,這樣的行動將變成「你的生命活力」。「活力」帶給我們「進入事件的能量」,而我們也藉著進入『恐懼的能量核心』而『貫穿恐懼』。」
處理「神經質的恐懼」有簡單的三個步驟:
步驟一:要承認你的恐懼感。
步驟二:徹底感受恐懼。
步驟三:要採取行動,像是恐懼阻擋不了你。
必須「承認恐懼」,是因為「否認」是「人的自動反射」,所以最有用的方法,是要比「感受恐懼」更充分地承認它的存在。
「徹底感受恐懼」就是對恐懼不加抵抗、不逃開、不試圖擺脫。這是為,你可以做任何動作來體驗「感受」,好讓感受在你的全身作用。
「採取行動」是最困難的,尤其是,你需要表現出自已像是「什麼都不怕」。實際上,在人內心實是具有「什麼都不怕的特質」,只是你還沒有用到,因此會被恐懼的假訊號所影響。
若想使自身行動不受恐懼主導,就須明白,就算是勇敢的人,其實也會「感到害怕」;只是,當他面對恐懼時,會鼓起勇氣去行事,選擇和恐懼一起行動。
當你實踐這三步驟時,轉化將出現,你會開始相信自己可以「熬得過恐懼」,並感覺「越發不害怕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