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家可歸的耶穌》(Homeless Jesus)雕像,以耶穌形象代言無家可歸者,衝擊性的視覺,帶出反思與討論。從2016年裝設於教宗慈善辦公室前的庭院以來,至今已被複製、並安裝於世界各地100多處,傳達教宗方濟各所強調關注的議題:人口販賣、貧困及移民問題。
《無家可歸的耶穌》創作者—加拿大藝術家提摩太.薛曼茲(Timothy Schmalz),最新街頭雕塑作品《避難所》(Sheltering),11月9日於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公開,由教宗特於「世界窮人日」前夕為其祝福。
用藝術裝置提醒人們「關心鄰舍」
《避難所》呈現一個真人大小的無家可歸者,側躺在地上,雙手遮臉;上方有一隻展翅飛翔的鴿子,用爪子拉著被單為其蓋上。
這隻鴿子代表著「聖靈」同在,薛曼茲希望用此種未信者也能理解、一般象徵和平和代表靈性層面的動物,使大眾更能接受此意象。
此外,鴿子和無家可歸者,在城市中皆很常見,透過二者的結合,領人正視這常被大眾忽略的景象,進而帶出改變和行動。這便是薛曼茲盼藉著街頭藝術裝置,產生的影響力。
「每個人都有責任,提供無家可歸者,一個能遮風蔽雨的屋簷。」薛曼茲期透過此雕像,提醒人們—不論是否基督徒—去幫助身邊正在受苦的人;特別是信耶穌的人,「看顧鄰舍」是我們的基本責任。
「我們常常需要一記耳光般的提醒,意識到『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神聖、值得尊敬的』;而關心他們,也是我們神聖的責任。」薛曼茲說。
薛曼茲表示,從業25年來,創作無數大小型作品,源源不絕的靈感多來自《聖經》。(圖/Famvin Homeless [email protected]影音截圖)
《避難所》的同款雕像,未來預計將安置於世界其他城市,皆由「文森特家族」(Vincentian Family)所贊助。
「文森特家族」以19世紀一位致力投入貧窮者事工的神父「文森特(St. Vincent de Paul)」命名,是由多間慈善機構所組成的全球網絡,盼於2023年底前,為全球1萬人提供居住的房屋。
目前,文森特家族已建造2,311棟房子,並援助60個國家共8,643人。其目標,是改善全球至少12億無家可歸者的生活。
基督徒應言行一致
11月9日,《避難所》作品公開後,緊接著是13日的「世界窮人日」,該節日由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發起,今(2022)年邁入第6屆。
13日,方濟各和逾1,300名貧困者,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共進午餐;此前因疫情,免費餐會已停辦2年。當天於聖伯多祿廣場,亦設有免費流動醫療診所提供服務。
當日稍早,方濟各先主持彌撒,語重心長地表示,耶穌教導基督徒要關心弱小者、照顧有需要的人,不應忽視他們的痛苦。特別是,近來烏俄戰爭,導致上百萬難民在戰火中哀哭、流離失所,更需要眾人關心。
方濟各於「2022年世界窮人日文告」中,也提醒類似內容,身為基督徒,總要以信、望、愛,作為生活基礎。透過「捲起袖子」、實際服務行動,來幫助窮人;切忌高談闊論、言行不一。而應用真誠態度,如同兄弟般地接近窮人,向他人伸出援手。
「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哥林多後書8:9
方濟各對關懷弱勢族群的重視,也讓作品常以底層人士作為主角的薛曼茲,成為其教宗任內所合作的藝術家中,最多產的其中一位。
薛曼茲從業25年來,創作無數大小型作品,他表示,源源不絕的靈感多來自《聖經》。以下,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
(參考資料/Famvin Homeless Alliance、RNS 1 2、Synodal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