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鹽埕教會邁入100年!圖為每年底的聖誕點燈,及一系列開放教會的社區福音活動,已成為地方盛事。(圖/高雄鹽埕教會 臉書)

歷經二次大戰中禮拜堂被毀,「鹽埕長老教會」100年來,真實走過「焚而不毀」的歷程,仍持續行在上帝引領的道路上。

 

宣教、牧養會友及照顧社區居民,「慷慨文化」亦使其大大蒙福;城堡般的哥德式建築,屹立當地70年,如今成為市政府力推之「地方代表性景點」!

 

昨(19)日,鹽埕長老教會歡慶「設教100週年」,一起回顧這間教會的精采歷程,共迎新世紀!

  • news-details
  • 鹽埕長老教會歡慶「設教100週年」當天,參加者十分踴躍。畫面僅主堂一樓,另有2處副堂亦「滿座」。(圖/記者林子騫)

歷經二戰洗禮,禮拜堂迄今屹立70年!

鹽埕教會於100年前的2月18日設立,最初名為「(母會)鳳山基督教會—高雄講義所」,盼讓居住在鹽埕的信徒,免於每週需渡海至「旗後教會」做禮拜的舟車勞頓。

 

6年後,於鹽埕區新興街建造禮拜堂,1930年獻堂,1931年升格堂會時改名為「高雄市北野町高雄基督教會」,1933年聘首任牧師、也是從1929年起即受派於此的駐會傳道—李乘鰲。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聖堂遭炸毀,戰後重修,後因人口激增,1948年時任「高雄市議會議長」的彭清靠長老,因看見屬天的價值,大力爭取將原本可能建電影院的千坪土地,申請為教會用地(現址)

 

1951年,瀨南街現址新堂落成,建築架構維持至今已70年,僅內部裝修因應時代而小幅改變,及增建隔壁的宣教大樓和幼兒園。

 

同年,教會名稱改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鹽埕教會」、開設第一間支會「三民教會」,並持續致力宣教,至今已有鼓巖、中山、瑞華等,共支持4間支會的創設與發展

  • news-details
  • 鹽埕教會歷史照。(圖/翻攝自鹽埕教會PPT)

100年內主任牧師僅5名

除了硬體設備,更重要的「人」方面,很特別的一點是:這1百年內,歷任主任牧師僅有5位!前4位任期最短15年,最長29年,現任吳典林牧師是自2019年就任至今。

 

「設教100週年」這天,負責講解教會簡史的戴榮聖長老表示,上帝很恩待鹽埕教會,歷任牧者(包括副牧師、神學院實習生...等)皆認真牧會,會友也很尊榮牧者、互相合作,是教會興盛非常重要的因素

  • news-details
  • 鹽埕教會歷任主任牧師夫婦,上左至右:李乘鱉、周金耀;下左至右:戴忠德、夏文學、吳典林。(圖/翻攝自鹽埕教會PPT)

教會致力陪伴各年齡層,白白領受也白白給出去

「鹽埕教會的會友很幸福,」戴榮聖生動描繪,教會如何致力陪伴會友的人生每個階段:從一出生,牧師會先來祝福,然後就讀教會附設之「鹽光幼兒園」;國小進入「主日學」,接著國、高中,出社會、結婚到高齡,都有相應的「團契」。

 

退休的人,可參加「松年大學」週一到五的課程,內容多樣,從文到武,包含:打球、書法、唱卡拉OK...等。蒙主恩召後,則安息於教會設置的「鹽光十字園」。

 

過去多年,鹽埕區商業興盛,教會因應而生的「鹽光儲蓄互助社」,可在資金與店鋪方面提供協助的方案;若遇急難,會藉由「鹽光救助會」幫助會友,對外則與1919合作,設有「1919服務中心」,送物資及關懷社區弱勢家庭。

 

此外,並開設「免費課輔班」,幫助鄰近弱勢的孩子們加強教育,予以照顧的同時,也吸引他們前來接觸福音,表現優良者,還會提供「獎學金」,盼有天孩子們能在社會上發光、榮耀神。

 

值得一提的是,鹽埕教會在1969年,與桃源區「南布中會建山教會」締結為姊妹會,多年來建立深厚關係,包括八八風災時,該教會成員曾至鹽埕教會暫住。2月19日這天,全教會7點出發,55人搭遊覽車來參加鹽埕教會「設教100週年」禮拜,並獻唱嘹亮真誠的詩歌,獻上祝福。

 

戴榮聖總結,「都是上帝的賞賜,先人有這麼好的眼光設立教會,讓我們逐漸有能力回饋,白白得著、也白白給出去,『施比受更有福』!」期望未來教會繼續成為樂於分享、傳福音的出口,盼大家一同代禱。

  • news-details
  • 建山教會詩班以嘹亮歌聲,獻唱原住民語詩歌。(圖/記者林子騫)
  • 鹽埕長老教會「設教100週年」感恩禮拜現場。(攝影、剪輯/記者林子騫;封面主圖/高雄鹽埕教會臉書

「教會」的5大功能

鹽埕教會「設教100週年」禮拜,由「高雄中會」議長李興穀牧師講道,主題為「用疼(愛)落實教會的功能」。他指出,鹽埕教會從最初3、40人,到如今4百多人,代表不斷成長;而未來要怎麼走,才能成為讓上帝永遠祝福的教會?

 

他請大家反思:「教會」是什麼?是各種「教派」嗎?還是禮拜堂的「房子」?然而這些,都只是教會的「外表意義」,需要更深思考的是「教會的意義」

 

聖經說,「教會」是被上帝揀選、「呼召」出來的一群人,這群人就叫作「教會」。從兩千年前開始,不論男女長幼,只要被上帝揀選,就是教會的一份子,且以耶穌基督為頭,彼此合一為肢體

 

基督信仰與其他「宗教」有何不同?基督徒的使命又是什麼?李興穀從以下5點,分析教會存在的意義

 

1.敬拜上帝

若無作禮拜、敬拜上帝,教會就失去存在的意義。因此聚會一開始,需先安靜心、預備迎接上帝,從神的話語得到幫助。

 

主耶穌離世時吩咐門徒,不能離開耶路撒冷,因此當時一群人在馬可樓禱告,被聖靈充滿,開始廣傳福音;慢慢從「家庭」發展到「較大的建築物」內聚會,變得有組織,每週通過讀聖經、聽講道、服事、作見證...等,一起同心歡喜敬拜讚美,而一切事工的核心,皆為敬拜神

 

馬太福音18:20提醒,「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故基督徒需要屬靈同伴,疫情期間也能在線上RPG祈禱,或小組的三、四人於線上或實體一同禱告、探訪,相信這相當討主喜悅,聖靈也因此大大動工。

 

也由於小組人數少,較易敞開心說出自身軟弱,包括家中狀況等,弟兄姊妹間能一起為此禱告,交給聖靈,而不再靠自己,從而帶出許多雲彩般的見證。

 

總之,來教會不僅和上帝見面,也與弟兄姊妹互相代禱、關懷,並為尚未來到教會的肢體禱告,求主感動他們,前來親近上帝和相聚,常常親近神,使我們更像祂。

 

2.服事

一個人信主、接受洗禮後,不只來教會享受,也需要服事神、服事人,以向世界作美好見證。有些人正是因為看到基督徒會彼此關心、遇到事情能團結合作,並展現出喜樂和愛,從而心生羨慕。

 

以弗所書4:12教導,「…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因此,要按著恩賜能力各司其職,且謙卑學習耶穌的樣式—即使已身為老師,祂仍為學生洗腳

 

3.學校

每週於教會接受門訓,日漸塑造令人欣羨的生命,並進一步成全更多信徒。避免讓自己成為啟示錄中「老底嘉教會」不冷不熱的基督徒,面臨信仰危機。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28:18-20

  • news-details
  • 上左:主任牧師吳典林(左)頒發贈禮予第三任主任牧師戴忠德(右),以及歷任牧者...等。上右:吳典林牧師頒「恩賜紀念獎」予林媽利醫師,其因致力於輸血醫學研究,揭開台灣各族群身世之謎,深具貢獻,曾榮獲2017年醫療特殊貢獻獎。

    下左:牧者與長老們點燭,象徵傳承。下右:「高雄中會」議長李興穀牧師講道。(圖/記者林子騫)

4.傳福音

「向世人見證神的榮耀」有很多方法,但最基本的,是要將信仰落實於生活,否則難以使新人長期留在教會,則十分可惜。此外,也需設立目標和計畫,使全教會成為基督精兵,實踐大使命。

 

李興穀勉勵:讓神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並致力榮耀祂、使祂歡喜!

 

5.建立愛的家庭

教會是一個愛的大家庭,家人之間需要有情感交流,使彼此感到溫暖,而這一切,皆源自於上帝的愛

 

耶穌基督是「一家之主」,彼此要共同維護、並為這個家努力;也許偶爾難免發生爭執,但要彼此代禱,求聖靈來改變我們的心,對此家庭有認同感和負擔,找回起初的愛,彼此相愛、和睦相處

 

李興穀認為,教會若能符合以上5點,就能使福音傳出去,榮耀上帝的名!

 

他禱告:

感謝主揀選我們,是何等有福氣!願主親自感動、帶領我們,讓我們不靠自己的意思,使我們甘心作主工,得著失喪的靈魂,一起敬拜祢。我們(有)很多得罪祢的地方,但同心來到祢面前禱告,求讓上帝賜福鹽埕教會!

鹽埕教會撒拉弗敬拜團的年輕人,獻上回應詩《成為祝福》:

成為祝福,我願意獻上我生命,

願祢滿足,我願意跟隨祢腳步,

成為祝福,我要一生頌讚你名,

我願獻上所有,毫無保留,

讓那地因我順服而得福!

  • news-details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幹事陳信良牧師致賀詞表示,一百年的歷史很不容易,從荒蕪到如今,是很多前輩一生努力打拚而來,也看到上帝施恩、賜福在當中。近年因外在環境變化,遇到很多衝擊,身為基督徒,要更加認同福音的大能,讓鹽埕教會成為當地的守護,為了宣教使命,在此發光、作鹽,帶領更多人來信主。

    這間教會有宣教和慷慨的精神,是一個「愛的共同體」,相信一百年後,上帝仍繼續作工。我們永遠都是「上帝家裡的人」,盼大家繼續同心努力,在上帝的帶領下榮耀祂。(圖/記者林子騫)

鹽埕教會主任牧師吳典林會後受訪分享,2023年教會主題為「宣教慶百年.再創新世紀」,除延續過去的美好產業,今年並將著重營造教會熱情服事的氛圍,同時致力發展年輕人工作,以開放的心態摸索嘗試,盼於一年內,尋找到適合鹽埕教會的宣教模式,迎接新的100年!

  • news-details
  • 禮拜結束後,於教會內外席開119桌同歡。(圖/記者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