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做些什麼,才能讓教會變得更健康呢?
在知道特定事工的實際情形後,教會領袖又該如何開始建立健康教會的程序?
《健康的教會(實踐篇)》一書由「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作者史蒂芬.麥克基亞(Stephen A. Macchia)分析「健康教會的10個特性」,期協助各教會檢視會堂狀況。
每個地方教會都有「獨一無二」特色
很多領導團隊以令人激賞的態度,在「策略性事務」和「觀念上」努力。通常,領袖們喜歡談論近來影響事工的潮流;喜歡討論正在其他教會內實行的事工方法。
這使得,領袖們開始注意到各自的事工情況,留意到在他處看來似乎是相當明智正確的概念,然而,一旦引進自己教會加以應用時,卻顯得格格不入。
這說明了,領導團隊急著想從遠處學習,卻沒先檢視自身教會現況;如此做,經常導致計畫過程都還沒啟動,就放棄了。
因此,身為領袖若要學習他人如何領導教會,需先探討神對自己教會「獨一無二」的計畫。
實際上,每個地方教會都有神所賜獨一無二的特色。當屬靈領袖追求教會的健康、活力時,需有一段發現此獨特性的過程。
健康教會的10個特性
健康的教會應當在教會生活和事工的下列各個層面殷勤禱告,並倚靠「神的大能」與「神話語的權柄與價值」。
特性1》神能力的同在
健康的教會,會積極在每日生活與事工中,尋求聖靈指引與能力的同在。
為尋求、了解、實現「神的旨意」,教會必須:
・對於「神是怎樣的神」有清楚明白的解釋。
・教導「神的全備教導」,且將之與21世紀的教會相關連。
・強調「超自然的倚靠」,而不是「自我依靠」。
・建造與「神國度」有份的熱枕。
・禱告並期待神會行動。
・鼓勵教會領袖在神的引導下,成為改變的關鍵。
・渴望教會會友彰顯出「聖靈的果子」
・尋求個人「聖靈的恩賜」。
特性2》讚美神的敬拜
健康的教會——身為基督身體在地上的代表,要經常聚集敬拜神,採用讓神子民可全心、全意、全力、全靈魂的方式來敬拜。
敬拜應包括下列要點:
・禱告:敬拜、讚美、感恩、認罪、祈求。
・讀經。
・依據聖經真道傳講信息:指引、教導、鼓勵、安慰、勸勉、責備。
・洗禮和聖餐。
・唱讚美和勉勵神兒女的詩歌。
・堅定我們所相信的真理。
・給予收入的十分之一及其他奉獻。
・在我們的生命和世界裡委身事奉神。
特性3》屬靈操練
健康的教會,會對所有年齡層會友提供訓練、典範和資源,培養其每日的屬靈操練。
這些操練,包括以下幾項:
・研讀聖經。
・個人的敬拜。
・認罪。
・為自己、為他人祈求。
・寫屬靈日記。
・認識並應用「屬靈恩賜」。
・傾聽「神的聲音」。
・追求「神的旨意」。
・越來越像基督的成熟、成長。
・灌輸強烈的正直感。
・全人身、心、靈的成長。
特性4》信仰團體的學習與成長
健康的教會鼓勵基督徒們在與神同行中成長,並與其他信徒在一個安全、積極正面的環境中彼此成長。
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有:
・使人們能清楚看見耶穌。
・幫助人們知道神對他們的旨意。
・裝備他們在所有生活層面來跟隨神。
・幫助每人找到「自己的呼召」,無論在當地或國外、是神職人員或一般信徒。
・激勵人們發現和使用神所賜的恩賜,根據各人恩賜加以訓練。
・提供會友一起參加教導、禱告、分享與服事的環境。
做這些事是透過:
・個人的輔導。
・小組查經和門徒訓練小組。
・多樣不同訓練和學習機會。
特性5》「滿有愛心」和「關懷」的人際關係
一個健康的教會,會非常注重建立「滿有愛心」和「彼此關懷」的群體。這包括:信徒家裡的關係、信徒間彼此的關係、與當地社區的關係。
在教會中建立人際關係時,所用方式為:
・示範活出真實性,並將此堅固在其他人身上。
・分享彼此生活。
・彼此關懷。
・坦誠溝通。
・解決衝突。
・赦免。
・醫治。
・分擔彼此重擔。
特性6》僕人領袖的培育
健康的教會可辨認和培育出,被神呼召且給予領導恩賜的個人,挑戰其成為像僕人般的領袖。
健康教會的領導事工,必須:
・創造一個環境,使具有事奉恩賜的弟兄姊妹,得以發展僕人領袖的事奉。
・鼓勵儘可能由平信徒來帶領事工。
・確保事工的領導權,是廣泛與會眾成員分享。
・致力使平信徒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夥伴,擁有可自由地在教會內部與外部服事的空間。
・裝備和授權其他人,使其能在事工中服事。
特性7》強調外展視野
健康的教會,會把傳揚耶穌的真理、和宣揚主的愛給未信者,視為首要之務。
健康的教會特別注重向外傳福音工作,會越發重視與教會外尚未信主的人們接觸。對於尚未信主者,能用適切的文化方式,向人傳播基督信息;以及,致力於將信仰傳給下一世代。
特性8》有智慧且負責任的教會管理
健康的教會利用合適場地、設備、系統組織,全力支持事工發展與成長。
健康的教會發展有智慧的行政措施和責任制度,考量如下:
・透過強調責任感和彼此負責的管理實務,努力追求完善、果效、效率。
・創造支持體系,來滿足事工功能的需要。
・持續評估事工發展,並回顧事工成立之初的異象與目標。
・在會友中,發展廣泛的支持基礎。
・適當供應事奉人員的需要。
・為事工的長久性及領導團隊的變遷有所計畫。
・誠實評估事工的優點、缺點、機會、威脅(SWOT)。
・策略性的思考與行動。
特性9》與基督身體的聯絡網
一個健康教會會尋求與其他教會間的合作,互通資源及分享培訓機會,也一起聯合崇拜。
基督身體相互合作的關係,亦即「教會與教會之間的交流」,包括下列事項:
・同地區的牧者定期一起禱告,相互勉勵。
・針對本地區的需求設定事工項目,避免彼此重疊或競爭。
・事工領袖與整個區域的其他領袖,一起接受為各自安排的特定事工訓練。
・使本地區基督徒有一起敬拜的機會,見證主內合一。
・以各種類型的訓練和聯絡網環境,來聚集教會。
・教會間分享資源。
・尋求跨宗派合作與互賴。
・利用新科技(如網際網路)彼此交通。
特性10》管家職分與慷慨
健康的教會教導信徒們知道,自己是神所賜資源的管家,並挑戰其當捨己般的慷慨,樂意與他人分享。
教會領袖和會友的態度也包括:
・教導慷慨、財務計畫。
・願意分享設施、事工節目。
・在年度預算上,慷慨奉獻一部分給當地諸教會及國際性宣教。
・對於在信徒團契中需要幫助的人,給予充裕支持,包括失業、寡婦、單親家庭等等。
・量入為出,並能說明所有奉獻用途。
・根據福音教會財務監督委員會(ECFA)的原則來運作。
史蒂芬.麥克基亞強調,若要達成「成為健康的教會」,就必須落實實踐「健康教會十個特性」的目標。即使,這段建立健康教會的歷程是長期的,也務必要一路喜樂直到得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