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日前,補教小兄妹一天學習18小時,每天只睡6.5小時的一週行程表,引發社會熱議。(圖 / shutterstock)

前陣子,一間美語補習班發文呈現「一對國小兄妹的一週作息時間表」,當中兄妹倆一天只睡6.5小時,只能在車上寫功課和吃飯,且大多數時間被補習、才藝課塞滿,引發網友熱議。

 

身為家長,該如何應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思?在教養中,孩子如何平衡優秀和快樂?本報邀請「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懷協會」創辦人蕭宗智,分享信仰觀點的看見。

真的輸了嗎?

過度追求優秀恐影響身心

新聞事件中,可見這對兄妹被安排大量課業評量與才藝課程,一天有18小時泡在課業與練琴裡,家長本意是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傾盡資源幫助下一代追求卓越,然恐造成身心重擔。

 

蕭宗智分享,對優秀的追求,是工業革命後人類為提高生產力,系統化培育專業人才而導致的結果。隨著產量、效率、管理概念出現,新系統被建立,人們毫無警覺捲進該系統,害怕被淘汰的焦慮,導致人們只能趕緊跟上,卻也造成教育量變,大量的評量、作業填鴨式教育,致使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被動式學習。

 

耶利米書2:13,「因為我的百姓做了兩件惡事,就是離棄我這活水的泉源,為自己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人類離開神的法則,以追求成績,未來找到好工作為目標,一方面,能適應此體制的孩子被稱為優秀,另一方面,孩子卻會在如此汲汲營營的追求中漸漸不快樂。

 

因為所學與「生命的本質」無關,而是成為滿足世界期待的「工具人」

 

若要平衡優秀與快樂,必須回到神所創造的計畫,而非跟隨世界潮流

  • news-details
  • 對於成績的追求需付上很大代價,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焦慮也造成壓力產生。(圖 / shutterstock)

長期嚴格要求,對孩子身心有劇烈影響,雖一開始彷彿「溫水煮青蛙」,看不出此對孩子有何危害,迷失在追求成績、排名,一定要贏過別人的成就感之中。

 

然而,要長期維持好成績,需要付出很大代價,除要大量補習、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在生理上,睡眠缺乏也會影響生長,記憶力、專注力不佳和情緒調節困難。

 

在心理上,盲目追求成績,也可能造成價值觀扭曲,例如:忙於課業而缺乏與人互動相處的機會,日漸變得冷漠,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

 

也許,部分父母可以感受到孩子的異常,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害怕被別人超越的焦慮,以及考不好面子就掛不住的思維,往往使家長難以跳過表現,優先關心孩子的身心狀況。

 

對於「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固有思想,蕭宗智建議「回到生命的本質來看」。

 

生命是有發展性的,我們往往認為比別人學得慢,補習補較少就輸了,然而,從動植物身上可發現,生命發展具有時間性、關鍵期,以及前後次序,對孩子的教養也是一樣,需循序漸進,按孩子能力逐步學習,而不揠苗助長。若發展呈現受阻、遲緩,則需尋求「早療」專業協助。

 

循序漸進,對知識實作、活用

人類發展的關鍵期,共分為三個,一是0-6歲在官能上的發展,透過五感的刺激,訓練孩子對外在訊息的接收。

 

若只是把孩子關在室內,缺乏大自然體驗,實則無法發展完整。而若沒有實際操作,如:做家事,實際走過生命發展必經過程,則有可能發展遲緩。

  • news-details
  • 缺乏充足飲食和睡眠,不僅會影響身體成長,長期下來也將影響專注力和情緒調節。(圖 / shutterstock)

第二階段是學齡時,透過教育過程,訓練孩子心智發展和理解力,開始會聽、說、讀、寫。

 

現今,許多孩子展現出對閱讀的懼怕,產生「拒學」現象。有的孩子只是透過死記硬背去考試拿分數,卻缺乏對知識真正的理解。若在這兩個階段發展困難,不僅會造成感覺統合失調,也無對知識的「悟性」,隨著教育改革,孩子學習之路也恐越發吃力。

 

最後,來到青少年時期,正是孩子自我發展、準備起跑的階段,若是預備好,不僅很清楚知道自己是誰,也知道未來目標、生命價值,最終可奉獻回饋社會。

 

然而,現今青少年卻常對未來方向感到迷惘,蕭宗智建議,無論是否為基督徒,家長都可嘗試從聖經中尋找教養孩子的答案,特別是創世記第一章,就是人類發展的說明,整本聖經可謂「人類生命發展的說明書」。

  • news-details
  • 孩子每個成長階段都有相應的目標需達成,訓練五感的統合、對知識的思考理解,成長獨立,未來成年才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圖 / shutterstock)

聖經記載,第一天,神創造了光,並將光和暗分開,可見,人類需要光線的刺激;第六天,耶和華造人,並將人安置在伊甸園,可見,人類需要生存在大自然中。

 

然而,人類自以為聰明,以文明取代了大自然,孩子成長就出現問題。例如:不懂得感恩、禮貌,變成對孩子的道德有許多要求、教導,而缺乏生命自然長成的美好品格,便是你我需反思的課題。

 

只有從「世界的系統」中出來—真正的出埃及,回到生命的本質,才能讓孩子的生命真正成長。

 

回到聖經,管理而非控制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產業,是對家長與教育者的託付,必須善加管理,善加管理者會蒙稱許,管理鬆散者則被責備。

 

由於現今社會忙碌,教養職責多外包給教育機構,使家長在教育上缺少見識和辨識,將追求優秀視為教育必經過程,實際上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因此,父母及教育者須有效學習,成為善於管理兒女的執事。

 

執事只要做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提摩太前書3:12)

  • news-details
  • 父母對孩子需善盡管理責任,而非控制,當時常尋求神的心意。(圖 / shutterstock)
  • news-details
  • 「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懷協會」創辦人蕭宗智呼籲,父母教養孩童時,應回到《聖經》原則,而非盲目追求世界崇尚的卓越。(圖/蕭宗智 提供)

世界崇尚要優秀、有競爭力,然而,神創造一切都是獨特的,並且有美好計畫。

 

與其盲目追求卓越,不如積極陪伴孩子成長,更要有天父的眼光看見孩子長處,讓其適性成長。

 

除了重視孩子身心健康,家長不如把面對「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焦慮以禱告交託,相信神必會帶領,並謹記,父母只是代為管理者,不當將孩子視為自己的所有物。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