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極端氣候頻仍,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四月」——全球氣溫連續第十一個月創紀錄。(圖 / WMO 提供)

若暖化問題不解決,全人類最終都將處於難以生存的危境!

 

聯合國世界氣候組織WMO副秘書長科·巴雷特(Ko Barrett)說:「極端高溫正日益成為最大的無聲殺手。

 

氣候釀災,已在世界每個角落此起彼落出現,包括極端暴雨、地震、高溫及洪災,顯然已在全球造成重大傷亡。人們的確在氣候變遷的處境下,使得生存、生活、人權皆受影響。



全球地表均溫又創新高,基督徒對於「氣候正義」、「氣候責任」是否仍然無感?

2023年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28)大會中,非政府環境組織代表(ENGO)在人民全體會議(people's plenary)上訴求:「我們要的不『只是』轉型,而是一個『公平正義』的轉型。(We want justice transition, not just a transition.)。

 

氣候變遷不僅直接影響人們生命與健康、維生所需的食物與飲水,也將導致加劇資源競爭和衝突,造成百姓流離失所和遷徙。

 

根據歐洲聯盟(EU)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中心」(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觀測數據指出,今年四月全球地表均溫又創新高,比工業革命基準值高出1.6°C,這是連續11個月的月均溫打破當月的歷史紀錄。

 

極端暴雨、地震、高溫顯然已成可怕的「無聲殺手」,而洪水是最致命的自然災害,每年都會襲擊世界許多地區:

印度北部因極端氣候影響,德里的氣溫早就飆破47度...


廣西週日(19日)突降暴雨,部分地區積水深達1公尺,許多車輛慘遭淹沒滅頂,救難人員趕緊出動搶救受困民眾。

 

阿富汗自然災害頻繁,被聯合國(UN)列為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相關當局12日指出,日前由大雨引起的暴洪,摧毀了國內北部地區村莊,導致315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

 

法新社報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與火山學研究中心(INGV)指出,距離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城(Naples)不遠的坎皮佛萊格瑞(Campi Flegrei)火山口,20日晚間發生一連串規模數十年來最大的地震,約有150起地震。

 

過去一週,從美國德州、巴西、阿富汗、到比利時,全球各地頻頻出現極端暴雨;最新的一起,出現在德國和法國邊界附近,因連日暴雨,當地河川水位高度甚至從50公分一口氣上漲到350公分

德國總理蕭茲:「很不幸地,這已經不是我們第一次被迫要面對這樣的嚴重天災。」

 

哥白尼部門主管布諾坦普(Carlo Buontempo)表示,2023年有數十萬人受極端氣候影響,造成各地巨大損失,估計至少達數百億歐元。

  • news-details
  • 極端暴雨、地震、高溫、洪水...等已在世界各角落此起彼落出現。右圖為今年4月發生於坦尚尼亞的洪災。(圖 / WMO、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坦尚尼亞紅十字會 提供)

基督徒需要為氣候正義更多開展並禱告

氣候變遷儼然已成為全球性重要議題,信仰團體近年來在全球氣候運動中扮演越趨重要的角色。

300多名瑞士基督徒齊聚一堂進行反思,於第15屆StopPoverty and Interaction會議發表的一項研究,探討結論、並認定:「基督教信仰是社會正義實現的積極因素」

 

該研究團隊投入3年多時間進行研究,採訪瑞士和德國的2,500 多人(德國1,574 人、瑞士德語區782 人、瑞士法語區205 人),「對他們來說,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中顯示,受訪的基督徒對氣候變遷的擔憂是「中等」

 

此結論,一則可能是擁有信仰因而減少擔憂,另一方面,可能大家對於該問題「沒什麼興趣,不太關注」。

 

瑞士神學教授費克斯(Tobias Faix)分析:「年輕的基督徒不比他們的長輩更關心氣候變化,但普遍認同『回收、節能和消費等個人行為』,比社會責任更重要。」

 

擔任歐洲基督教政治運動(ECPM) 主席、浸信會的牧師瓦列裡烏·吉萊奇(Valeriu Ghiletchi,來自摩爾多瓦)提醒,當從基督教世界觀角度,來面對歐洲的未來。

 

「在應對氣候變遷上,我們相信大自然是上帝創造的,作為人類有責任義務保護並保存它。」

左:浸信會牧師瓦列裡烏·吉萊奇(Valeriu Ghiletchi)

  • news-details
  • 洪災是現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每年皆襲擊世界許多地區。(圖 / WMO 提供)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猶如巨型空氣清淨機「長毛象」(Mammoth)誕生

華盛頓郵報指出,瑞士新創公司Climeworks日前(8日)在冰島的赫利舍迪(Hellisheidi)啟用當今最大的吸碳廠「長毛象」(Mammoth)。

 

這間吸碳廠的目標,是每年吸除3萬6000公噸的二氧化碳,等同減少路上8,600輛車。

 

「長毛象」除碳能力將是原紀錄保持者「虎鯨」(Orca)的9倍;虎鯨廠也是Climeworks旗下的除碳廠,2021年同樣開設於冰島。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負碳排中心(Center for Negative Carbon Emissions)專家萊克納(Klaus Lackner)回應:「雖然(長毛象廠)猶如滴入大海中的一滴水,但這滴激起的漣漪,卻是我們所見過最大者。」

  • news-details
  • 當今最大的吸碳廠「長毛象」(Mammoth),一年相當能減少8600輛車上路。(圖 / Climeworks 提供)

長期研究氣候變遷與相關科學的專家、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博士,再次提醒:

 

2024年,高溫氣候再一次敲響了警鐘!我們若未能控制好碳排放,就無法抑制地表的快速升溫。如今世界各處每天都有極端惡劣的天氣發生,對人類健康、經濟、社會、能源等層面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大。若暖化問題不解決,全人類最終都將處於難以生存的危境

 

面對這項挑戰,國際社會必須加強因應氣候暖化的全球合作,包括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臺灣在這方面更是不能鬆懈落後,我們每個國民都要積極的參與,因為深深關乎了我們後代子孫安全。」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面對末世極端氣候環境,更應加入祈禱和行動,實際因應極端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特別是協助貧困軟弱人的需要

  • news-details
  • 全球暖化若限制於 1.5°C以下(而不是2°C),則將約有4.2 億人減少暴露於極端高溫之下。(圖 / WMO 提供)

(參考資料:evangelicalfocus climeworksWMO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