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提摩西.田內特博士提醒:當我們「去」的時候,會聽見、看見、感受到——這個世界發出的苦難呼聲。(圖 / 華神 提供)

驪歌響起,近期從各大校園傳出的「名人畢典致詞」開始被大眾瘋傳,而身為「神國工人」、「僕人領袖」培育搖籃的神學院,所分享的內容會是什麼呢?

 

如果你對別人的痛苦毫無感覺,你的靈性是死亡的。上帝今天在「呼召」、「差遣」我們進入世界,成為一名「負傷的治療者」。

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第一屆畢業典禮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五十二屆畢業典禮」今(22)日下午2時於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舉行,與會者坐滿了會堂。

 

在眾人的掌聲與祝福中,應屆畢業生一一入場。

 

今年典禮特邀美國阿斯伯里神學院(Asbury Theological Seminary)院長提摩西.田內特博士(Dr. Timothy C. Tennent)證道,講題為「奉差的負傷治療者」。

 

(經文參路加福音10:25-37,耶穌談「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 news-details
  • 提摩西·田內特(圖右)在普世宣教、普世神學教育上,皆有極大貢獻。他表示,今天眾人聚集在此,是為慶祝神在這個世界撒種,「各位畢業生都是上帝所撒出去的種子。」每位神學生進到華神非最終目的,乃是預備有一天要「出去」;而今日的別離,是為著來日要收割更多莊稼回到神的家。(圖 / 華神 提供)

速成文化?百煉成鋼?

神國工人需要的是?

提摩西.田內特先是引用一本著作內容指出,當中談及「1萬小時的法則」,就是,人在各行各業要出類拔萃,至少要花費1萬小時。

 

例如,披頭四樂團在成名前,在各場合的練習早已超過1萬小時;又如,比爾蓋茲在展開微軟產業前,花費超過1萬小時投身電腦、IT領域。

 

而一名醫生在課堂學習加上駐院實習,所花時間也絕不會少於1萬小時;世界級的音樂家一樣是「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工」。

 

每一位畢業生,在出發去到禾場之前,何止要花上1萬個小時呢?

 

以耶穌的門徒為例,他們3年多的時間跟耶穌一起生活、學習、服事,加起來也要1萬小時。

 

換句話說,要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神國工人,必須得付上極大代價

 

你我今天所生活的世界講求速成文化、尋求捷徑,但反之,神國所投資的門徒訓練,是需要花功夫、付上極大代價去努力。

 

提摩西.田內特表示,很多人想的是如何抄捷徑,但事實上,神國工人需要的是扎扎實實、百煉成鋼的態度

  • news-details
  • 與會者坐滿了會堂。在眾人的掌聲與祝福中,應屆畢業生一一入場。(圖 / 華神)

如果你對別人的痛苦毫無感覺,你的靈性是死亡的

耶穌談及「好撒瑪利亞人」比喻故事,是為要回答一名律法師「為證明自己有理而提出的挑戰問題」。

 

提摩西.田內特提及,聖經裡,約可統計出3294個問題,而這處經文所提到的問題,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這名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問:「誰是我的鄰舍?」

 

此問題讓提摩西.田內特想到,《創世記》裡也有一個有名的問題。

 

當時,該隱殺了胞弟亞伯之後,上帝問了該隱:

 

「你兄弟亞伯在哪裡?」

「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

 

我豈是看守我弟兄的嗎?」的這個問題,和「誰是我的鄰舍呢?」的提問,其實非常相似。

 

另外在《約拿書》中記載,面對約拿對於尼尼微城的疑問,上帝回答:「我豈能不愛惜呢?

 

提摩西.田內特表示,上述問題都是開放性問題,而最終解答,都在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上

 

回到好撒瑪利亞人的譬喻。那是一個17英里的路途,耶利哥城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一座城市,從耶路撒冷前往耶利哥是一趟下坡路。

 

這條路上,實充滿危險、崎嶇,常有強盜躲在岩石後準備向路過行人打劫。

 

而故事中受傷的主角,在下耶利哥的路上被搶劫、被打得半死

 

提摩西.田內特詢問,不知道大家有無想過: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是會「受傷」的

 

一個人不可能走完一生,沒有遇過任何傷害。

 

這段比喻,是關於呼求醫治、整全恢復的一段經文。

 

從耶穌的譬喻中可以知曉,這個人被打傷、躺在路上,但仍有「得醫治」的可能。

如果你對別人的痛苦毫無感覺,你的靈性是死亡的。

從經文中可以明白,耶穌所提到「從旁邊走過去」的祭司、利未人,其實已經處在「靈性的死亡」狀態

 

雖然肉體還活著,但是在靈裡是死亡的,因為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

 

他們(祭司、利未人)擁有神學學位,廣受人尊敬;在這趟路途,可能為要去聚會、履行宗教儀式

 

但,當他們看到一個人躺在路上、身上流著血,卻從旁邊走過去

 

他們所更關心的是「儀式上的捷徑」,而非「實質的敬虔」。

如果你從神學院畢業,開始履行很多宗教義務,卻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那麼你已經處在「屬靈的死亡」。

因此,神學院不但看重學識,同時看重靈命塑造;神國工人不但頭腦活躍,心和靈性更當是「活」的。

 

提摩西.田內特從而提醒:當我們「去」的時候,會聽見、看見、感受到——這個世界所發出的苦難的呼聲

  • news-details
  • 左圖:中華福音神學研究學院校牧張宗培牧師開場禱告。右圖:華神副校長陳志宏牧師讀經。(圖 / 華神 提供)

不要當一個只裝飾用的毛巾

出生美國的提摩西.田內特,於家中排行老三,當三個孩子都去念大學後,父母決定把房子好好整修,變得更加美麗。

 

他提到一段印象深刻回憶。

 

「我從大學回到家,驚覺房子變得嶄新。我去到樓下,從小成長的地方,把背包放到床上,接著洗手準備吃飯。突然,聽到媽媽喊著,不要用那條毛巾!

 

為什麼不能?

 

因為母親說:那條毛巾很漂亮,只是裝飾美觀用的

 

「各位畢業生,不要當一個只能『裝飾用』的毛巾。」

 

提摩西.田內特藉此提醒,不要讓人家看到你時只覺得這人學位好高,乃是,你要成為一個能夠被神使用的人;且上帝要使用你,在台灣、在全世界各地。

  • news-details
  • 上圖:《榮耀歸於真神》領唱:「榮耀歸於真神,祂成就大事。⋯⋯讚美主、讚美主,全地聽主聲音⋯⋯。」下圖:由張麗梅老師帶領華神聯合詩班,獻唱詩歌《我寧願有耶穌》。(圖 / 華神 提供)

成為一名「負傷的治療者」

上帝給你我生命有這些痛苦,以致我們可以服事受傷世代

「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中,除了祭司、利未人值得借鏡,被藐視的撒瑪利亞人同時值得留意,因為,他在乎了受傷者的呼聲

 

在當時代背景,撒瑪利亞人素來是猶太人最看不起、討厭的族群。

 

所以可以知道,撒瑪利亞人本身也是一名負傷者正因他是一名負傷者,所以能夠聽見別人受傷時所發出的呻吟

 

上帝今天也「呼召」神的兒女、「差遣」你我進入世界,成為一名「負傷的治療者」。

 

每個人裡面都有自己的傷,可能也還有許多生命問題,但是,上帝給你我生命有這些痛苦,是為要使你與十字架上耶穌所受的痛苦能夠連結,以至於我們可以服事這個世界

當你自己有過受傷、痛苦的經驗和感覺,你才能夠感受別人的痛苦。

 

耶穌使用好撒馬利亞人的比喻,其實是在回應「苦難世界的問題」。

  • news-details
  • 由校長戴繼宗牧師主禮頒證,為所有畢業生送上祝福、禱告與差派,願神引領和祝福應屆畢業班同學即將展開的事奉之路。(圖 / 華神 提供)

當該隱回答神的問題時,說:「我豈是看守我弟兄的嗎?」

當律法師為自我證明時問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誰是我的鄰舍呢?答案就是耶穌基督。耶穌就是為我們受傷的那一位,祂為了救贖世人而上了十字架。當我們認同十字架上基督的受苦,而進入這個世界,就可以成為負傷的治療者。

來到神學院受裝備,正是為了這一天:成為負傷的治療者,進入世界,醫治這個受傷的世代

【路加福音10:25-37】

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應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

 

耶穌對他說:“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怎麼念的呢?”

 

他回答:“你要全心、全性、全力、全意愛主你的 神,並且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說:“你答得對,你這樣行,就必得生命。”

 

那人想證明自己有理,就對耶穌說:“誰是我的鄰舍呢?

 

耶穌回答:“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強盜手中。他們剝去他的衣服,把他打得半死,撇下他一個人就走了。正好有一個祭司,從那條路下來,看見他,就從旁邊走過去了。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那裡,看見他,也照樣從旁邊走過去了。

 

只有一個撒瑪利亞人,旅行來到他那裡,看見了,就動了憐憫的心,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包裹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客店裡照顧他。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給店主,說:‘請你照顧他,額外的開支,我回來的時候必還給你。’

 

你想,這三個人,誰是那個落在強盜手中的人的鄰舍呢?”

 

他說:“是那憐憫他的。”耶穌說:“你去,照樣作吧。”

  • news-details
  • 畢業生合影。(圖 / 華神 提供)

相關閱讀》

【華神畢典2】沈正牧師:神的僕人有責任為教會、為這時代作「污水處理專家」!

【華神畢典3】「14個是否」勉一生勿失初心,畢業生感言獲全場掌聲

【華神畢典4】願有耶穌勝世界榮華 戴繼宗勉四點:呼召、聖潔、軛、見證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