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比較

【泉源之聲專欄】肺炎與謊言,哪個比較可怕?

最近隨著全球疫情的擴張,人心惶惶,深怕一不小心就染上了新型肺炎。肺炎固然可怕,但是比肺炎更可怕的就是謊言;而相較於肺炎來說,謊言早就悄悄地充斥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特別是在這個科技進步,資訊快速傳遞的年代。   當口罩供不應求的時候,網路上開始流傳著要趕快買衛生紙,因為口罩的趕工會讓原料短缺;當網民稱「吹哨人」的李文亮醫師不敵病情逝世之後,網路上開始流傳著幾篇號稱由李醫師所著、文辭並茂的文章。短短的不到一個禮拜之內,這樣「好康的」、「溫暖的」訊息就散布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當中,貨架上的衛生紙被一掃而空、多處可見對李醫師的緬懷之情。但是,紙包不住火,謊言終究有被拆穿的一天,口罩和衛生紙的原料根本就不一樣,不織布和短纖紙漿哪能混為一談?文章手稿其實是網路文學的改編,假訊息的本文早已從網路上消失…喔對,更不用說,最近「Facebook的隱私聲明」又捲土重出江湖了……   謊言,是魔鬼的工作之一,而在人心的軟弱面和黑暗面之下,魔鬼其實不太費力就可以攪亂天下,帶來紛爭。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大量的資訊,我們需要求主賜給我們智慧去分辨真假,為的是要使我們能夠脫離這世界的虛假,進而讓世人看見基督徒的不一樣,除此之外,也幫助我們不會聽從假先知、假教師似是而非的教導,導致我們離開純正的真理。   當我們能夠把握住事實查核(Fact check)的關鍵時,我們便能夠在這些混亂的訊息當中脫穎而出,只要我們所得到的消息,使用以下六個標籤來檢驗,就能夠幫助我們做好基本的分辨,分別是「消息來源是誰?」、「來源的可信度如何?」、「內容由誰所撰寫?」、「所寫內容的消息來源為何?」、「這是什麼時候的消息?」以及「所寫的內容發生在哪裡?」當我們所得到的消息,無法經過檢驗的時候,千萬不要再把消息分享出去,甚至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善意地提醒傳遞消息給我們的對象,讓他也知道事實查核的重要性。事出必有因,一句話、一段文字、一張圖片的背後,必然有原作者(不論我們知不知道是誰)所要傳遞的訊息(不論好與壞),而標籤不明的訊息,很多時候都是為了帶來混亂的謊言。   同樣地,面對信仰的教導也是這樣,我們在網路上面所閱讀的文章,真的是與我們有益嗎?還是反而使我們的信仰退步、離神越來越遠呢?網路,提供了一個廣大的平台,讓每個人的觀點都有機會被大眾所看到,可是,我們真的認識這些文章的作者嗎?他真的是基督徒嗎?他真的有去教會聚會嗎?他真的明白我的教會過去的歷史以及現在的異象與挑戰嗎?說穿了,與其大量咀嚼這些標籤不明的文章,倒不如好好聽教會牧者的講道、參與教會的查經禱告會,接受門徒訓練的裝備,一步一腳印,紮實地成長茁壯。   面對肺炎,不論是購買口罩酒精、或是運動、多喝水,我們努力用了許多的方式,以確保自己不會得到病毒的傳染,那麼,面對網路中的謊言時,讓我們一起也用盡方法、竭盡心力來保守我們的心,進而在這世代當中作光作鹽,使神的教會如同明光照耀,成為黑暗世代中的燈塔。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陳家彬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真正的幸福,是永遠不用比較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那些謹守…我所喜悅的事。」(以賽亞書56:4)   上帝給我們的,都是祂的好,也是真正的好。世界的好永遠在「比較」,「比較」之下永遠沒有真正的好與滿足。這是我們在主裡,婚姻與養育孩子幸福的基礎。   因此,當我結婚的第一天,我在主面前立定心志,不將妻子與他人比較。當我有孩子的第一天,我深深的禱告主,不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上帝的旨意,是因著信,不是比較。   結婚三十多年,我仍堅持,不將妻子與別的女人比較。例如身材不用比,頭髮多少不用比,服裝不用比,煮的料理不用比,錢多少不用比,一切都不用比。當然這樣的堅持,也省下一大筆不必要的開支:服裝費、美容費等。   上帝給我的孩子,也是最好的。我不用將孩子,去與別人的孩子比,不比孩子考試的名次,學校的排名,科系的冷熱門等。如果上帝是孩子惟一的路,孩子的未來怎麼會沒出路。如果上帝是孩子的智慧,孩子怎麼會笨。如果上帝是孩子的元帥,孩子怎麼會沒有用。如果上帝是孩子的主,孩子怎麼會差。   不要用世界的角度,來比較自己的配偶與孩子,用世界的制度,來衡量自己最親愛的人。一生都在比較,一生都將不滿足。似乎擁有,卻不享有。我們應該謹守上帝給的,視為最好;是祂所喜悅的,也是我一生最大的喜悅。   我也會有軟弱時,抱怨時,難過時,但我學習仰望為我釘十字架的主,我認定祂,再認定祂給我的妻子與孩子。我自知不是完美的丈夫與父親,我的主是我的完美,祂給我的赦免是完全。   妻子,妳永遠是我第一志願的女子。孩子,妳永遠是我第一志願的孩子。不是我如何,是因著主如何,我感謝主。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陳思國專欄】請接受你的情緒

我曾有個學生跟我說:「我的情緒又來了,我真的很討厭這樣的自己!」   我跟他說:「有情緒代表你活著,沒有情緒的人才代表正在邁向死亡。」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情緒的。只有過度爆發、過度壓抑自己情緒,或正確的接納、理解、表達、釋放自己情緒的三種人。   第一,情緒沒有對跟錯,因為那都是真實的你 認識每個情緒的根源,你就會更認識自己的過去。沒有一個情緒是毫無原因的。有一些快樂是不健康的,有一些感傷卻是健康的!就好比透過比較而得到的優越感,往往只會把你推向更孤獨的一邊。只有這種快樂的人,是最可憐的快樂人。   另一面來說,你會容易感傷不代表你比別人脆弱,更可能代表你必比其它人在感受方面是更豐富的。以我的經驗來看,容易感傷的人,往往同理心都很強。我相當喜歡跟這樣的人相處,因為總是可以提醒到我這樣比較理性且對別人的情緒反應少根筋的人~   第二,情緒沒有對跟錯,只有可能會引發你做出對事或做出錯事的情緒 如果你常常不知道你為何而感到開心,恐怕你也會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感到恐懼。要自嗨可以,但也要當一個有意義的自嗨者啊!(對,我在對我自己說話哈哈哈哈)   不知為何而開心的人,最終會為了追求這種莫名的快樂,而深陷在帶給他更多空虛與痛苦的生活形態中。不知為何而恐懼的人,也會一直活在很矛盾的感覺裡面,無法自拔的讓解不開的情緒肆意的捆綁著自己。   在耶穌復活以後,第一個看見他的是兩個婦人,而耶穌跟他們說的前面兩句話就是:「願你們平安...不要害怕!」並接著說:「你們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往加利利去,在那裡必見我。」(太28:9-10)   耶穌選擇先藉著賜下平安來安撫他們恐懼的情緒,再交代他們任務去執行!耶穌不要他們在錯誤的情緒中做出錯誤的決定,而要他們在平穩的情緒中持續跟隨耶穌!   「在恐懼當中的人,無法在服事中結出平安的果子;在軟弱當中的人,也無法做出剛強的決定!」by阿國   令人心疼的,我認識一些成績亮眼,卻活在極大壓力下的服事者。   當他們只是為著完成上面交代的事項,卻無法享受在服事過程中的關係建立時,所結出來的果子往往都只是被活動吸引而來的群眾,而不是被生命吸引而來的門徒。這樣的「關係網」不僅外強內乾,連服事者本身都正在走向耗盡的終點。   如果服事不是讓我們越服事越健康,那我們一定要調整,要不然會越走越歪。   第三,情緒沒有對跟錯,但表達出來後的決定才是關鍵! 耶穌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對門徒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可14:34)   耶穌在憂傷中做了一個決定:他選擇去迫切禱告。最終,他勝過了憂愁,並完成了天父的旨意。   然而,門徒在吃飽喝足後,仍不相信即將臨到耶穌身上的事。因此,在不理解耶穌為何如此憂愁的情況下,他們處理心裡困惑情緒的反應就是睡覺。   因著他們選擇拒絕處理情緒,他們軟弱了。很快的,他們鳥獸散,否認耶穌的否認、逃跑的逃跑、痛哭的痛哭...並在耶穌復活以前完全一蹶不振。   不懂得處理內在情緒的人,生活中與人的接觸,還有思考事情的程度不僅僅都會很表面,也很容易陷入在自身的軟弱中一蹶不振。因此,正確的接納、理解、表達、釋放自己的情緒非常非常重要!   我從小在學校裡,因著人們對我錯誤的情緒表達而受了許多傷,但卻也因為這樣,我長大後也傷了許多人。我恍然發現,我們不能給別人我們所沒有的,受傷的人終究只能傷害人!唯有健康的被愛的人,才能夠健康的愛別人。   學習敞開跟坦誠是痛苦的,因為我們會面臨的風險很可能是被拒絕、輕視或定罪。但這樣的人是最勇敢的,這也是得醫治的唯一一條路。我很感謝神,在這一切的掙扎中,我不只更認識了自己,也了解到誰是真正接納我的人。   「唯有選擇讓自己顯得更脆弱,神才能更多的在你的生命中顯露出祂的剛強。」by阿國   是的,人裡面的罪性是如此的軟弱與醜陋,唯有在真理的幫助、彼此的建造中,我們才可能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謝謝所有接納我的人。向所有正在努力面對自己情緒的人致敬,讓我們繼續努力!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獻上初熟的果子—點此奉獻》  

【提摩太 凱勒專欄】基督教與眾多文化的比較

基督教與眾多文化的比較   這和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不同,基督徒相信苦難常常是不公義、不成比例的,生活就是不公平,好好生活的人日子常常過得不好。謝勒寫道,基督教成功地公平對待了在苦難裡的所有沉重與悲慘,因為它承認有不公,不像因果報應的教義,後者堅持所有人的苦難都是罪有應得。《約伯記》無疑是第一個清楚說明基督教觀點的一卷書。上帝在這卷書中譴責了約伯的朋友,因為他們堅持約伯的痛苦和苦難,一定是他自己在生活中的道德缺陷所造成的。   這一點我們在耶穌身上看得最清楚。要說有人可以基於品性就配得好生活,那麼必定就是耶穌,但是祂卻沒有得到。如謝勒所寫的,整個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就是「那位模範的無辜之人,為了別人的罪債而甘願承受了苦難…苦難…透過那位受苦者的神聖品質,獲得了一種奇妙、新生的高貴。」在十字架的光芒下,苦難成了「煉淨,而非懲罰。」   與二元對立觀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不同於道德主義),基督教並不把苦難視為償還罪債的方法,靠著忍受痛苦的程度來衡量。基督教並未這樣教導:「苦修、自願的自虐……會讓人更屬靈,離上帝更近……『苦難的本身使人更靠近上帝』的這種說法,更像是希臘和新柏拉圖主義的解釋,而非基督教。」   此外,二元對立論把世人分成好人和壞人,苦難則是美德的勳章,是道德高尚的標記,讓你有理由把苦待你的群體妖魔化。與此鮮明對比的卻是,基督徒相信,如索忍尼辛(Aleksandr Solzhenitsyn)名言所寫的:「區分善惡的界線,卻縱橫交錯在每個人的心上。」   不。基督徒對苦難的理解是受到恩典觀念的主導,我們在基督裡得到了赦免和愛,並被接納進上帝的家中,而這些好處原是我們不配得的。這個事實把我們從試探中釋放了,不再因受苦而驕傲。但也正因為現在就能享受到這些無可估算的好處,所以苦難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謝勒寫道:「在殉道士身上釋放出奇妙力量的,不是在肝腸寸斷的劇痛中看見絢爛快樂的死後生活,而是經歷到身處上帝恩典狀態中的喜樂。」   的確,苦難不僅因為這些喜樂而變得可以忍受,甚至還可以在悲傷中強化這些喜樂。「基督教關於苦難的教義所要求的,不只是耐心地忍受苦難……生活的痛苦和苦難讓我們把屬靈的眼睛定睛在……基督救贖的核心和屬靈的益處上。」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