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家

【寇紹恩專欄】母親對孩子是有影響力的

經文:【王下18:4】他廢去邱壇,毀壞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   我們進入到以色列的下一個王叫希西家。在希西家的身上,我們是從列王紀下第18章開始的。我還是鼓勵你,打開聖經,一起來讀,你能夠領受到的一定比我講得更豐富、更大的恩典。上帝祝福你,每一次打開聖經,神都有話給你。   昨天我和你分享到說,在介紹希西家的時候,提到他的母親。其實在以色列的列王的歷史當中,常常都提到他們的母親,為什麼呢?作媽媽的,真的,神給妳一個很特別的身份叫作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是妳抱著他,妳餵奶,把他一點一點帶大,孩子跟媽媽之間那種感情... ...!我是個男人,我真的承認說,我非常愛我的孩子,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小的時候,那種跟媽媽那種哺乳那樣子一個愛的關係、生命的關係,是男人很難體會的。可是,既然有這麼深的一個愛的關係,上帝把妳和孩子之間有一個這麼深的愛的關係,妳要把握這個機會,對妳的孩子產生一個好的影響力。   就像希西家,他的父親其實很糟糕的,亞哈斯是一個很糟糕的王,但是 一個很糟糕的爸爸怎麼會生出一個很好的兒子來呢?我們說,歹竹卻生出好筍來。為什麼呢?當然我相信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關鍵,是媽媽的影響力。即便爸爸很糟糕,媽媽不必妄自菲薄說:他爸爸那麼爛,我有什麼辦法?不。妳有影響力的,我求主今天對妳說。我不知道妳是誰,但是,我真的感覺,妳裡面就覺得說,我孩子怎麼可能好?他爸爸就這麼糟糕,不。神給妳一個有影響力的位置,作一個好的母親,以致于這個母親帶出一個這麼好的王叫作希西家。   在希西家的生平裡面,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邱壇給除去了。邱壇就是以色列人那個時候,他們在開始有聖殿之前,當然就是在不同的神所揀選的地方設立祭壇,在那裡敬拜神。但是,後來人越來越多,就很多(人)就在自己想在這個山上、在那個山上各自蓋。而後來的情況就更不好了,這些邱壇不但是在不是神所揀選的地方,甚至於這些邱壇所拜的也不只是耶和華獨一的真神,引進了很多外邦的一些宗教的儀式,甚至外邦的神,以致於以色列人就越走越遠。   可是,在希西家之前即便也有一些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卻從來沒有一個王打破一個傳統,把邱壇除掉。在以色列人、猶大國的歷史裡面,第一個真的把邱壇除掉的就是希西家,你知道這要有多大的勇氣嗎?他要對抗的是什麼?是傳統,是權威。但是,這個孩子長大了,他知道我這一生要做的不只是我的上一代怎麼做,兩代以前怎麼,五代以前怎麼做,而是上帝要我怎麼做。他的一生做了許多別人、他的祖先不敢做、做不成、做不到的事情,他的一生可以討神的喜悅,媽媽一定有很大的影響力。   寇紹恩牧師恩典365 - 列王 - 希西家 2.力行改革 : 母親對孩子是有影響力的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愛以色列之家專欄】誰是富人

誰是富人呢?猶太《列祖記》4:1說,他是一個:「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快樂的人。」   另外有人問一位智者:“你認為誰更偉大,智者還是富人?” 是“智者,”他回答。   “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你會發現更多的智者站在富人的門口,而不是富人站在智者的門口呢?”   智者回答說:“因為智者欣賞財富的價值,而富人並不欣賞智慧的價值。”   「智慧」是內在而無形的,是依靠神所賜的恩膏,及自我修養而得的。「錢財」是外顯而可見的,是可以倚靠暴力、心機取得的。   貧窮不在於賺錢少,而在於不會抓住機會賺錢;有錢之苦不在賺錢難,而在於不會用使用金錢。把錢置於眼前,眼盲己就迷失方向;把錢擺放腳下,助人益群己就成長。   太6:19-21 「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   《智慧的珍珠》這本書提到: 一位智者聽說有個人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就問說:“他也獲得了用來揮霍的日子嗎?”   塔木德有句俗語說,許多愚笨的男人為妻子未來的丈夫囤貨而辛勤工作。有一句古老的意第緒語諺語說:“裹屍布是沒有口袋的。”當思『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太6:20   (文章授權/卓健誠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寇紹恩專欄】反敗為勝的關鍵是神同在

經文:【王下18:7】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盡都亨通。他背叛、不肯事奉亞述王。   這段時間我們進入到以色列列王裡面的一個非常特別的王——希西家,希西家是一個忠心之主,其實在他的時代裡面,大環境是非常不好的。他是南國猶大國的國王,而在他在位的時候,他的兄弟之邦——北國是被滅亡的。你知道,兩個兄弟之邦同樣面對外面的很多的一些困難。而在這個情況之下,北國被滅了,對他來講,那是多大的一個壓力啊!我們是兄弟耶,我哥哥被滅了,那情況怎麼會(發生的)?接下去要怎麼走呢?而在這樣的一個景況之下,他其實反而帶下一個很大的不一樣。   其實我非常佩服有很多的人哦,他們其實不是被環境影響,而是改變環境。絕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會受環境的影響,現在大環境很不景氣,所以生意不好做;這段時間裡面,很多婚姻,大家情況都不好,所以我們家也不怎麼樣的。我們很容易受環境影響。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是改變環境的,大環境不好,可是,在那個不好的景況之下他們卻活出一個好來。希西家就是這樣的人,而他為什麼可以這樣呢?當然從屬靈裡面來看他是一個蒙福的人。他為什麼可以蒙福?   在列王紀下,我們現在讀到列王紀下第18章哦,他裡面有這樣一段話:耶和華與他同在,他無論往何處去,不管到哪裡去,不管他做些什麼,盡都亨通。聖經裡面有一些人他們被稱為盡都亨通,不管往哪裡去,無論往何處去,也就是說,他不是在某一種情況之下、某一個地方、某一段時間他特別蒙福,而是即便時間改變了,即便地點改變了,環境改變了,他卻始終走在祝福裡。而這是多麼讓人羡慕的一種生命光景,可是,我們要看的是為什麼。其實你我一樣,我們的工作、我們的環境、我們所在的地方、我們的婚姻、家庭,都可能會遇到大環境不好,可是,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我怎麼樣可以反敗為勝?這裡有一個關鍵,耶和華與他同在。希西家的生命裡面其實不是定睛在看環境,哪裡有機會,哪裡有一個更好... ...,那我要不要換一個地方,我要不要換一個方法,換一個策略,那些東西都很重要,可是,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不管環境、策略、時間到底情況如何?可是,如果我能夠抓住一個關鍵,那個關鍵會使我反敗為勝,那個關鍵叫作神同在。   接下去,我們會從歷代志和你來分享,同樣的一段記載希西家,他裡面講到了很多關鍵,那個關鍵是希西家為什麼可以反敗為勝,為什麼可以在大環境這麼不好的時候,他卻能夠走出一條蒙福的道路。奉主的名祝福你,無論你現在的景況如何,奉主的名祝福你,讀聖經,找到那個屬靈的原則,祝福你,反敗為勝。   20190610《恩典365》士師系列-希西家:反敗為勝的關鍵是神同在(影片來源/YouTube)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從「剩女」到「勝女」

朋友艾美跟我說,她是辦公室裡面惟一沒有結婚的,許多年紀比她小的同事,也都結婚了。剛過四十的她,很感慨地說了一句:「我到底哪裡有問題?」   不知從何開始,單身被形容成為「公害」,過了適婚年齡的單身女性,就被冠上「剩女」、「敗犬」等的稱呼,熟齡單身也戴上「齊天大聖(剩)」的封號。可想而知,啟用這些字眼的人,想必是對單身女性有極負面的看法吧?人們對未婚的單身族群時常好奇:「咦,條件不錯啊,怎麼還找不到對象?」或是奉勸:「哎呀,眼光不要太高!」   以我自己為例,因為感情豐富,很容易喜歡上人;想想,過往曾經被我愛上或暗戀過的人,還真不少!我的座右銘:「愛就是要讓對方知道!」(也許過於主動,都把人給嚇跑了吧?)回首往事,雖然沒能修成正果,但還真是心存感恩!因為那些「愛情內傷」除了讓我成長,體會人生之外,也更加深對自我的認知??而且,說實話,真的都不合適啊!           嫁不出去的原因,每個人都不一樣。或許錯過,或許許多或許??但,更多時候只是沒有遇到對的對象。生命可以有許多面向;有或沒有,也不一定代表好或不好。(現實生活中,不也是看到太多婚姻的「悲慘世界」?)想對所有的「艾美」說,沒有結婚,不是問題。別人怎麼看妳,那是別人的問題,但,如果妳因此而懷疑自己有問題,那才是真正的有問題!   在青年團契裡面服事,經常會有姊妹們向我訴說心事,可想而知,心事排行榜第一名就是「終身大事」。除了自己急外,父母更急!尤其是老媽,往往是最急的那位。一位剛拿到博士學位,決定回臺灣工作的姊妹感歎地說:「唉,我媽已經不知道安 排多少相親飯局在等著呢 ! 」 她母親曾經誇張地說:「妳就談一次戀愛,練習練習,多少也有點經驗嘛!」姊妹對老媽回應:「要是別人的兒子拿我當練習品,妳會高興嗎?」媽媽氣急敗壞答道:「那怎麼可以!」姊妹說:「對啊,難道別人就不是人生父母養的?」   其實,這位母親根本不需要為女兒擔心。姊妹獨立自主、見解過人,能力、才幹、在各方面都十分優秀;所以,母親應該關心女兒是否能夠找到適合的對象,而不是將她當成貨品般,一定要在「有效期限」前忙著推銷出去。相反地,更該以女兒知道尊重別人、看重自己為榮。她要相信女兒的選擇與判斷─不是不嫁,只是不能隨便亂嫁啊!畢竟,終極目標是要女兒能夠幸福,如果錯嫁,老媽可才要後悔莫及、真正著急呢!   以自信自重自愛推開心扉、迎向陽光,讓「剩女」成「勝女」   在我看來,設定「有效期限」,純屬庸人自擾,只會徒增無奈的壓力。邀請大家走出框架,並且參考本人另一句座右銘:「每一天,都是可以去愛,也可以被愛。」基本上,只要活著,就都是「現在進行式」,所以,根本無需「有效期限」的存在。   有人說,時間除了將人變老之外,還有─不是變苦就是變好(either bitter or better)。在生命的單行道上,只能前進,沒有退路。與其每日庸人自擾,和有效期限拔河抗爭,倒不如花時間使自己升等,發掘自己、充實自己;用時間成為酵母菌,使生命越釀越好。在上帝的恩典下,學習交託,迎向未來!如此一來,舉凡「剩女」、「敗犬」皆可轉敗為勝,優遊淡定、心曠神怡,作個天天得勝的「勝女」!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76期 更多真愛雜誌精彩內容→https://www.familykeeperss.org/untitled-c1fie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作者/苗卉天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朱家祥專欄】婚姻關係不是50/50,而是百分百的付出

在婚姻裡常聽見夫妻以下的對話:甲方『我已經為你做了這麼多,你為什麼還不能滿足?你為何一點回應都沒有?』乙方『你有為我做什麼嗎?連這一點都不願付出,還說為我做很多?真羞恥』之後就為著彼此付出多少而爭論不休。   這就是我們常聽見夫妻關係50/50的計畫,為這家你我各付出一半,在夫妻關係上也是你我各一半以示公平,此刻就產生一個問題,中點在哪裡?彼此認知的中點一定不同,歡樂時的中點與悲傷軟弱時的中點也一定不同,你能定義你們夫妻之間所有事情的中點嗎?   若不能,當你覺得對方付出不如你時,怨恨、苦毒、悲傷等種種負向情緒油然而生,夫妻彼此的熱情就逐漸降溫,親密感消失,孤獨隨之而來。喜樂幸福的婚姻變成地獄墳墓。這就是對價關係的婚姻下場。   婚姻關係不是50/50,而是100/100。百分百的付出,無所求的捨己,不斷持續地造就對方,這是維繫婚姻關係唯一的途徑。這也是真愛的表現。捫心自問妳愛妳的丈夫嗎?如果愛他,請捨己順服。你愛你的妻子嗎?如果愛她,請全心全意、把她視為你的骨中骨、肉中肉來愛她。   歌林多前書13章愛的真諦『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祈願你(妳)深思,做出明智的選擇?100/100計畫,捨己為你所愛的,你必能享受天堂的喜樂。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你今天做家事了嗎?

媽媽們,你累了嗎?   在台灣,身為家庭主婦,眼睛一睜開,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家裡面的大事小事,裏裏外外,都有許多事情需要打理。一個家庭主婦的工作內容包含哪些呢?除了基本的打掃清潔、煮飯之外,還有保全、心理支持、保母、家教、司機等等.曾有人估算台灣的家庭主婦的工作內容依照相應職業以及工作比例,每個家庭主婦平均所得應該為45K,且這還是依照勞基法規定的一周工時40小時、周休二日、不加班為前提計算。身為家庭主婦的媽媽們,總是一肩扛起家庭中的各種雜事,或許是社會價值觀所賦予的責任,也或許是自認為既然沒有工作,就應該把家裡事情都攬在身上做好。因此,看起來輕鬆在家的媽媽們,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不輕鬆,無論是身體,或是心理。   「你今天做家事了嗎?」很多家庭主婦以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先生只要好好去上班就好,家裡面的大小事,全都自己做就好。因此有的孩子,回到家,什麼事情都不用幫忙,雖然很會讀書,生活能力卻很差,不懂得為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媽媽們長期下來,也只能感嘆家人把家當旅館。但是一個賢慧的妻子與母親,怎麼能抱怨這些呢?媽媽心裡苦,但媽媽不說,心裏的苦長久累積下來,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黃臉婆。媽媽成了黃臉婆,爸爸與孩子應該也開心不起來。媽媽們不應該在家務中枯萎,因此家人們應該一同分擔家務,而這個過程也能讓孩子學會愛自己的家、明白與他人共同生活所需負起的責任。   家事需要學,責任也是   許多孩子不會做家事的原因,是因為媽媽們不願意放手,總覺得這些家事他們不會做,也做不好,但做家事不是天生就會的,從小時候就可以教導孩子們收拾玩具,隨著他們長大,可以開始收拾自己的私領域,如自己的房間、浴室,等到青少年時期,家裡大部分的事情,應該都可以請他們幫忙,並且他們也能夠簡單的烹煮食物。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韋特朗曾經追蹤過一組青少年長達十年的時間,發現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長大之後收入比別人多出4倍,顯現家長陪孩子做家事習慣的重要性。而哈佛大學研究顯示,會做家事的青少年除了收入會比一般不做家事的青少年多出4倍之外,失業機率也比一般人少了將近15倍。各位媽媽們,訓練孩子做家事,好處多多,從小建立做家事的習慣,絕對不是浪費時間!不要再跟孩子們說,你們只要把書讀好就好,這樣不但讓他失去學習生活自理的機會,也失去了建立良好品格與學習態度的機會!   不知道大家的先生會不會主動做家事呢?其實爸爸們在外辛苦工作一整天,回到家也已經筋疲力竭了,但在這個時候出現的爸爸,卻也是媽媽們在與孩子、家事奮戰一整天後,終於出現在家中的救星。因此,爸爸想要休息、媽媽需要幫助,許多的爭吵常常就在這時候發生。媽媽們其實應該在先生剛下班時,讓他們先安靜放鬆一段時間,等他們身心都有得到滿足後,再邀請他們一同來做家事。爸爸一起做家事的好處多多,一個愛做家事的先生,他的妻子的幸福指數一定很高,心理學家也發現,做家事的男人在情緒和身體上也更健康。以筆者個人的立場上來看,做家事的老公真的很帥!夫妻一同分擔家務,對孩子來說,他們可以學習到彼此尊重、分工合作,看到爸爸媽媽互相扶持,分擔重擔,更能明白愛的真諦,不只是嘴巴上說說。   不自私、不求自己的益處的愛,就從做家事開始!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董雅婷傳道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寇紹恩專欄】上帝是獨一的真神

經文:【王下19:19】耶和華─我們的神啊,現在求你救我們脫離亞述王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惟獨你─耶和華是神!   我們分享到,希西家在他的困難非常大的時候,他經歷神極大的恩典、拯救,因為他懂得把問題透過禱告帶到神的面前。我還是說,我們讀聖經真的不是只是知道別人的故事。如果那只是別人的故事,與你我何干呢?如果只是讀一點有一些勵志的這些金句,這句話說得真好,可是一些很棒的金句如果不是帶著能力,對我有什麼幫助呢?我現在落在一個困難裡面,你在旁邊說的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讓我只是覺得,你說風涼話,你來到我的位子上你試試看。我相信,在我們中間有一些人,這就是你現在的感覺,別人說什麼,你都覺得那是風涼話,因為不在你身上。可是,我們讀聖經,聖經從來不講風涼話,聖經只是很真實的告訴我們,我們也可以照著去做。   當你在極大的困難裡面,希西家的難處夠大了吧,他承擔的不是個人的問題,他承擔的是整個國家的問題,比你的問題更大吧。但是,在那麼大的困難裡面,他奮力抓住神,他經歷神榮耀的恩典,而當他開始在禱告裡面更多經歷神的時候,你看他跟神的關係不再一樣。他說:主耶和華,我們的神……,祂不再只是以賽亞的神、先知的神、牧師的神、長老的神、你們那些屬靈的基督徒的神,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神。他說:主耶和華,我們的神……,然後他懂得怎麼禱告,他奮力的抓住神。他說: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為什麼他這樣講?   你記得嗎?他的敵人亞述怎麼說?亞述說,列國中間有哪一個國家他們所拜的那些神能夠救他們的國家、他們的百姓脫離亞述的手?但是,希西家說:我求?做一件奇妙的事情,?拯救我們不只是為著我們的需要,是為著?的榮耀。因為讓列國的人都看見,他們的神是假神、是偶像、是人手所造出來的,可是,我們的神不是,我們的神是造我們的神、造天地的神,?是獨一的真神。為著?的榮耀,求主施行拯救。   我也求主今天把這樣一個禱告放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學希西家的禱告好嗎?第一,不要找別人,就是你,你自己禱告,因為祂是你的神;然後,(第二)不只看到你自己的問題,為著神的榮耀,你跟主說,?解決我的問題,有一天我要站在眾人面前,為?作見證,讓人看見,我的神是獨一的真神。我奉主的名祝福你,主垂聽你的禱告。   20190712恩典365 - 列王 - 希西家 38.為神的榮耀 : 上帝是獨一的真神(來源/YouTube)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朱家祥專欄】愛之,適足以害之

爺爺抱著一歲六個月大的孩子,後面跟著奶奶及父母親,魚貫的進入診間。此次求診原因是孩子能站但走路不穩。經過詳細身體及神經學檢查,完全呈現正常狀態。觀察孩子與家人的互動,且詳細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後,結論是孩子幾乎全天抱在手上,當孩子走一兩步且呈現左右擺動時,家人立即將他抱起,深怕跌倒,如此卻讓孩子喪失學習走路的機會。沒有經過跌倒的歷練,如何學習穩健地行走?   另有一位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診原因是懷疑口語發展遲緩,不太會說話,只會哼哼啊啊,和簡單單字如爸爸、媽媽,但家人覺得他很聰明,能完全聽懂別人的話語。經過一系列檢查分析後,聽力和口語能力是正常的。再觀察他與家人的互動,他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不用說話。因為只要“哼哼啊啊”小手一指,就有隨侍在旁的佣人群,包含父母爺奶等,了解他的心意,完成他的指令。   以上案例在現今的社會中已非特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會是通例。父母愛子女的心可以理解,但是什麼才是真愛?過度的保護卻成為成長的阻礙,俗語說『打斷手骨顛倒勇』,患難常是成長的泉源。因此身為父母的要學習『放手的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跌倒受創時,苦難來臨時,他知道一定有一雙溫暖的手將他扶起,堅實的臂膀將他抱在懷裡,鼓勵的話語安慰他的心靈後,將他放手繼續往前行。   “愛之,適足以害之”是為人父母當深思的課題。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上帝若要祝福台灣,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

我總是想娓娓的道來……   我喜歡大自然,因此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我主要的財富不是存在銀行裡,也不是放在股票或房地產上,而是上帝在大自然裡的典藏。可能是溪底顏色繽紛的石頭,可能是草原上冒出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可能是陽光透在枯黃老葉的斑駁,可能是與枝樹上鳥兒對望的一眼,瞬間上帝的典藏,就成為我的寶貝,記憶裡長久的悸動與享受。   走入大自然,不祗是我的喜歡,也是我的研究與工作。我是一個環境生態的學者,保護水土溪流是我經年累月的工作,我走過台灣的許多地方,也與許多在地的百姓交談過。對一個陌生的地方而言,我來祗是一時的,我所做、所寫的,祗不過將百姓長期累積的經驗,以自然科學的知識,重新反射出新的光譜。   無意中,我發現台灣有許多寶貝,乏人開採,例如客家人在這塊大地上所留下的。那是一種驚訝,客家先民所做的建設,經過百年的沖刷,仍然有些殘留在台灣山地、丘陵、果園、或農田上的一角,見證客家先民的辛勤、努力與執著,原來台灣土地上二千多萬人所吃、所喝、所住、所行、所誇,是在享受他們默默的付出。   但是鄉村在凋謝,客家莊在快速地凋零。聽,在這大地上,多少珍貴文化的傳承正在消失,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記錄,下一代的人會質問我們,除了努力追求為國外產品代工,大力引進好萊塢式的娛樂之外,我們為台灣這塊土地與自身文化的傳承,到底做了什麼?   我不是客家人,不會講客家話,不會唱採茶歌,不會做粄條,不會煮酸菜魯豬腸,但祗要稍微懂一點點客家人在台灣所作的點點滴滴,就會被吸引、被感動。我走過昔日一些客家人群聚的地方,去探勘、去拍照、去記錄客家先民的工程、土地改良與農業種植。這正是他們在這陌生的土地能夠繫以維生、安家傳代的基礎;這正是台灣四百多年,近代開發史上被遺落的一環。   我去,並非獨自一人,總帶著學生,讓他們看看老師所做的,我祗完成一小部份,也許有一天有人會來接下一棒,正如我接下以前我的老師徐玉標教授,所交給我的那一棒。在年輕的時候,他擔任台灣土地的調查員,以三年的時間,走遍台灣各大小山嶽與河流,他常鼓勵我去走,因為他說:「除了有科學的知識與健壯的腳步之外,你還有一支會寫文章的筆,能將這一切娓娓道來。」「我真的有這一支筆嗎?」我問道,「那是上帝賜給你的禮物。」他邊說還流下眼淚。   我去,我想,我問,我看。我終於知道,上帝若要祝福台灣,台灣不能沒有客家人。我寫,娓娓的道來……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療癒釋懷登新境

我的原生家庭   由於母親是父親的外遇對象,記憶中,八歲之前我從未見過父親。後來父親在原配的默許下,才安頓了我們一家人,但他很少回我們這個家。偶爾回來,有時是醉酒,有時是和母親爭吵,我幾乎沒有與爸爸親近互動的經驗。 父親的疏遠,母親的焦躁與缺乏安全感,加上旁人的閒言閒語,使我內心非常受傷、憤怒,埋怨自己為何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小小年紀就覺得活著沒有意思,常在逃學中混日子。高一時,還曾在叛逆心理下想去混幫派,幸好未獲「錄取」。 後來,哥哥信耶穌後生命大為改變,邀我到教會聚會。在教會中,我體會了未曾享受過的愛與關懷,封閉的心逐漸開啟。高二上學期生了一場大病,進一步促使我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隔年復活節受洗成為基督徒。在上帝愛的醫治與牧長的教導、輔導之下,我的生命逐漸翻轉,從內向退縮變為喜歡接觸人、為別人服務。這些生命蛻變的蒙恩經歷,正印證了聖經所描述:「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父親失職,貽害久遠   父母之間的關係、與子女的互動等,對下一代影響很大。若未曾妥善處理,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即使已過中年、甚至進入老年,仍深受其害。當原生家庭功能失調時,父親帶給子女的傷害與影響往往更為深遠。   1.性別認同 父母是孩子性別認同的第一個對象。父母的角色和互動對孩子有著長遠的影響,特別是青少年階段最為關鍵。尤其是父親不常與兒女相處,或是經常「缺席」,甚或淪為「無父」狀態,那麼兒女在成長過程中便可能因缺少模仿、學習、觀察的男性榜樣,在性別角色及認同上產生混淆。 2.擇偶與婚姻 父母輕忽婚姻常影響孩子對婚姻的觀感。我自己便由於父母常起衝突,一度非常討厭婚姻,有一些人則日後選擇對象時也輕忽隨便。在父親常對母親拳腳相向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儘管痛恨父親的行為,立誓將來絕不對另一半施加暴力,然而婚後卻很可能由於不知如何妥善處理和配偶之間的衝突,而複製父親的暴力行為。事後縱然懊悔,若未經適當輔導,往往一犯再犯。 3.職場關係 若父親非常威權,孩子從小在害怕、壓抑中成長,進入職場後,很可能將父親的形象投射到主管身上,產生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非常畏懼主管;另一種則是不願服從,動輒和主管對抗。這兩種情況都會嚴重影響個人在職場的表現與發展機會。 4.叛逆行為 青少年加入幫派,有很高比例是由於父親負面的影響,使孩子向外尋找接納、認同、保護,視幫派首領如「代父」(替代的父親),為了得到他們的關愛與肯定,不惜言聽計從,鋌而走險。有些人的叛逆行為,是到了中年、甚至退休之後才爆發出來,對自己、對別人的殺傷力比起青少年時期更加巨大。 5.信仰認同 上帝是基督徒最不離不棄的「天父」。人雖是按照上帝(天父)的形象被造,許多人卻是依據和父親的關係來認識天父的。破碎的父子、父女關係,很可能使子女日後難以體會何謂天父的慈愛而拒絕衪。   原生家庭陰霾的纏擾   以下幾項因素,導致許多人受困於原生家庭的陰霾中,難以解開心結-   1.記憶的牽絆 人是有記憶的,往日的傷害難免浮現心頭而帶來困擾。「事情都過去了,忘了吧!」這樣的勸告對當事人並沒有幫助。有些人以為自己早已遺忘往事,事實上只是以意志力壓抑記憶,在某些情境下,傷痛的往事仍會排山倒海地從記憶深處湧出,使自己和最親近的家人仍飽受困擾。 2.未長大的孩子 一位八十幾歲的女士,在輔導過程中不斷控訴父親,數度痛哭失聲。原來她在母腹時,父親由於已有許多女兒,一直希望得個男孩,不料事與願違,父親非常失望,對她視若無睹。為了博得父親的肯定,她努力求學,成為醫師,在專業領域頗受推崇,但始終未能獲得父親的肯定和關愛。父親在她六十歲時去世,她從此陷入更嚴重的憂鬱中,覺得自己的人生是一場空,不管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父親的肯定,如今父親去世,再也沒有機會做任何努力了。雖然她當時已年逾八旬,在陳述父親對她的冷漠與拒絕時,我看到眼前坐著一位尚未長大又受傷未癒的小女孩。 3.穿著「舊我」 二戰時,某個集中營裡,戰俘們常年穿著同一套破爛髒汙的舊衣服,人人渴望換上乾淨的衣裳。一天早晨,集中營指揮官宣佈了一個好消息與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早點名之後每人都可換一套衣服,戰俘們歡聲雷動;指揮官接著公佈壞消息:大家只能互換臭舊衣服。這樣的羞辱使戰俘們氣憤到幾乎引起暴動。 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便如同生命的舊衣。聖經說:「要脫下一向使你們生活在腐敗中的『舊我』??你們的心思意念要更新,需穿上『新我』??」若未脫去「舊我」(原生家庭所形塑,傷痕累累的自我),或只是換上另一套別人的臭舊衣服(從別人得到不正確的觀念,或不當的協助),或是仍穿著自己臭舊的衣服,就算外面披上華麗的衣服(表面上好像有改變,其實只是隱藏和偽裝內在的「舊我」),生命仍被困在殘破的往事中。 4.未處理的傷害 這是最根本,但也常被忽略的問題。身體的傷口若未經適當處置,可能惡化,甚至致命。同樣的道理,心理的創傷若未經醫治,放任不理,傷口將持續惡化,殘害當事人和最親近的家人。 近年流行的「正向心理學」,強調正面思考,注目於生命中的美好時刻。立意雖好,仍無法徹底醫治心靈傷害,因為改變生命絕非僅止於正向的肯定、安慰。如果沒有適當的療傷,生命沒有康復、成長,那麼,在某些情境下,被遮蓋、隱藏的傷害仍將如潮水湧上心頭,繼續帶來傷害。 要解開與父母之間的心結,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當事人必須先真正走出受傷的經歷,生命經過療傷、蛻變、成長、成熟,脫去舊我,穿上新我,當往事浮現心頭時,不再受到困擾。經過這些歷程之後,正向心理學的輔導方法,才能真正發揮果效。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   一個人如果不斷重述往日的痛苦,就如同一張故障的唱片,卡在唱機上辛苦地迴轉,重複播放著令人難以忍受的哀調噪音。要解開與父母之間的心結、走出原生家庭陰霾,必須透過以下五個步驟。當然,很多時候需要受過訓練的輔導者或導友的協助與陪伴,方能走完這不容易的過程。   1.體諒與了解 走出原生家庭陰霾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成人子女應從體諒與了解的角度,理解加害者當時所處的困境。從體諒的角度來看,父母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缺少為人父母的好榜樣,甚至也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傷害而未癒,以致為人父母後由「受害者」成為「加害者」,繼續傷害下一代,形成惡性循環。 2.存感恩的心 人們在談論原生家庭傷害時,往往專注於「受傷」,以至於泯滅了親子間難以否定的親情之愛,我們雖不認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也主張「天下無完全不是的父母」,連最壞的父母也必有一點親子之愛。若能用心追溯親子間「愛」的回憶,哪怕只是一絲絲溫暖回憶,也能使成人兒女轉而對父母存著一些感恩,或者至少感謝的心。正如聖經所呼籲,不只父(母)親的心要轉向兒女,兒女的心也當轉向父(母)親。 3.反省自己的態度 當受困於原生家庭傷害的成人兒女,能夠放下怨懟的情緒,感謝父母對家庭的付出時,便可反省自己活在父母的陰影下時,曾經反應不當而傷害父母,或是以父母的失職為藉口而成為叛逆又不尊重、不孝的「浪子」、「浪女」。然而,「浪子/浪女回頭金不換」,不是嗎? 4.饒恕與釋懷 人之所以能真正走出親子心結的困境,是因願饒恕加害者而獲得自我釋放、自我提昇。若一直將自己困鎖在怨恨中,不僅自己受苦,也會讓家人生活在陰霾中。 許多當事人的父母已年邁或過世,早就無法繼續傷害他們,但他們困在記憶的牢籠中,怪罪父母,持續傷害自己與下一代,這是一種自貶與自殘。好像一個人憤憤不平地控訴自己被父母關在傷痛往事的牢籠,殊不知打開牢門的鑰匙就握在自己手中。對於這些仍在經歷原生家庭傷害的成年子女,當他們願意體諒父母、感謝父母的親情、承擔自己的缺失,並意欲饒恕父母時,常可藉助主耶穌受難時的禱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來獲得動力、尋見機會,與父母重建關係。即便父母已逝,亦可使自己不再老是灌飲怨恨的苦水。 5.從「父己」到「父人」 要從原生家庭的傷害中得醫治,最後有個很重要的過程:「父己」,亦即「父我自己」,成為自己的父親,關愛、珍惜、督促、肯定自己,幫助自己真正在心志上長大成熟,不再像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可憐小孩。 回首來時路,原本無助、受傷、厭世的我,之所以能轉化為「父己」的人,先是大哥和牧長們成為幫助我成長的「代父」,更引領我找到了「天父」,然後藉著從完美天父而來的愛和他們的榜樣來學習「父己」。 上帝的恩慈和師長們的關愛、指引,使我能夠走過又走出傷痛的往事,又特別能夠以同理心來體諒、關懷正在承受家庭傷害和困擾的人,並在上帝的帶領下,投入「父人」的家庭與心理輔導事工,盡力成為他人的好「代父」,陪伴進而幫助受傷的人療傷、成長、蛻變。每當看到別人的生命從憂傷、無助,轉為喜樂、滿有盼望,我心中的喜悅便無法言喻。   舊事已過,新人登場   雖然我成長在一個失調而且會讓子女受傷的原生家庭,然而因為認識天父,領受到衪愛的救贖,使我能重新去了解、體諒、饒恕和感念我的父母,而走出原生家庭的陰霾。這豈非「療癒釋懷登新境」的美好寫照! 我和妻子李懷恩自1972年結褵至今,攜手以愛為兒子打造健康蒙福的原生家庭。兒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盡力參與他的重要活動,一起從事他感興趣的事情,陪伴著他成長。如今兒子已為人夫、為人父,育有兩位正在小學就讀的可愛兒女。一家人不論多麼忙碌,都會撥出時間「三代同樂」,共享親情之愛。 記憶無法抹滅,但我早已解開對父母的心結。上帝將我年少時難以承受的苦毒,化為對自己的祝福,並常以自己的成長歷練,作為能祝福別人的見證與教材。如今回想往事,沒有痛苦,只有感恩;沒有咒詛,只有祝福!   作者葉高芳博士,現任國際真愛家庭協會會長,擁有家庭協談博士及協談心理學博士,是華人推動專業家庭教育與輔導的先驅者,為知名家庭教育及輔導專家。   本文出自真愛家庭雜誌第102期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作者/葉高芳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提摩太凱勒專欄】工作—它是從上帝而來的極好禮物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是一個20世紀德國天主教會的哲學家,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做《閒暇:文化的基礎》。皮柏論證說,休閒不只是沒有工作,而是一種心靈或靈魂的態度,在這種狀態下,你可以按照事物的本相來沉思和欣賞它們,不必考慮它們的價值或直接效用。工作狂的頭腦(如西方文化所常見的)傾向於用效率、價值和時效的方式來看待任何事,但我們也必須有能力欣賞生活最簡單和平常的層面,甚至嚴格說來並沒有用、只是讓人高興的層面。令人吃驚的是,所謂嚴苛的改教家約翰.加爾文甚至也同意此點。他在談論基督徒生活時,也警告人們不要只從用途來衡量事物:   「我們若思考神為何創造飲食,就會發現這不但是為了人的需要,也是為了人的享受和使人快樂。和歡暢嗎?除了人的需要以外,神給我們衣裳的目的也是為了美麗和含蓄。草、樹和水果,除了本身實際的用處之外,也有他們美麗的外觀和味道……簡言之,除了神決定一切的受造物有實際用處以外,難道祂不也是賞賜它們吸引力嗎?」   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任何事物時,要能夠說出像下面這樣的話:  世上萬物光華美麗,大小活物盡現驚奇,  世上萬物智慧奇妙,都是至高上帝創造。   除非我們時常停下工作、花時間敬拜(皮柏視為「休閒」的主要活動之一),單單欣賞和享受世界—包括我們勞動的成果,否則我們就無法真正體驗到生命的意義。皮柏寫道:   「閒暇是一種肯定的狀態,這和「不活動」不一樣……這好比一對情侶談話之間的靜默片刻,什麼話都不必說,兩人卻能融而為一……《聖經》上也這樣記載著,在收工之後,「上帝看到他所做的一切,他覺得非常好。」(創世記1:31)可見閒暇包含了人的內省行為,他看到了他在現實世界的工作完成之後,感到心滿意足。」   簡言之,工作—大量的工作,是使人生有意義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它是從上帝而來的極好禮物,也是賦予我們生活有目標的主因,但它也必須有自己恰當的位置,要服膺於上帝,它必須時常停下來,不僅為了身體的恢復,也為了喜悅地接受世界和日常生活。   我們可能覺得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會說:「工作當然很重要,不過工作也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準確地抓住這些真理是必要的。因為在一個墮落的世界裡,工作使人倍感挫折、精疲力盡,所以人們很容易就下結論說:「能不工作就好了,」或者只能短暫忍受工作的艱難。但另一方面,因為我們混亂的心靈渴求肯定和讚賞,所以也很容易落入相反的極端—生活只圍繞著事業成就,很少顧及其他。事實上,過度工作常常是一種可怕的企圖,嘗試要早早就把一生的工作做完,以便不要再去思想工作。這些態度最終只會讓工作變得更令人感到愚昧和不滿足。   當我們覺得「我討厭工作!」的時候,我們應當記得,雖然工作對於提醒我們萬物是受到的咒詛(甚至強化這個觀念)特別有效,但它本身並不是咒詛。我們被造就是要工作,而且也因此得到自由。另一方面,當我們感到生活完全被工作佔據的時候,我們也要記得必須尊重工作的限度。要過一個有意義的工作人生,就要牢牢抓住這套平衡工作與休息的神學,因為沒有比這個出發點更好的了。   (文章授權/提摩太 凱勒(Timothy Keller)臉書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