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科學

【蒲公英專欄】讓人記住你的好

很多人當部屬很受青睞,當了主管卻不受見戴;作為情人堪稱完美,成了父親卻令人搖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以前我們只需要打理自己或少數人,現在換了位置,關照的對象變多了,心胸自然也要擴大,才能恰如其分扮演好角色,受人敬重,讓人倚靠並且想念。   人都是可愛的 有一隻企鵝遇難,被一名老漁夫救活並悉心照顧。野放後,合作的科學家根據追蹤裝置,得知牠橫渡了8千公里,老漁夫以為不會再見面了。誰知每年夏天,他都會在自家門口看見這隻企鵝上岸,而且每次歸來,都會不住撒嬌,賴在自己腿上!   科學家好奇地詢問:「到底發生什麼事?牠千里迢迢跨越大海,只為了見你一面!」   老漁夫搖搖頭:「我只是愛這隻企鵝,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   你願意人怎麼待你,就要先怎樣待人。如果看見特定的人就覺得討厭,看見非我族類就嫌麻煩,看見比自己弱就輕視人,這個不要那個不行,這樣就很難有交集。惟有看每一個人都是可愛的,能夠平等相交,才能讓對方敬你、服你,成就美好的關係。   對人無所要求 某政治家從來沒有生病,有次他得了流感,不得已上診所求助。醫生態度和藹,問診詳確,讓他深受感動。離去前他回頭問道:「醫生您對我這麼好,莫非診所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醫生先是錯愕,繼而大笑:「先生,我是醫生!不管患者是什麼樣的身分、地位,擁有多少令人稱羨的力量、資源,我對你們個人都沒有要求!真要說起來,那也就是盼望你能好起來,繼續造福國家和百姓!」   我們對待人,光是覺得對方可愛還不夠,還得不憑藉位置佔人便宜,不期待得到利益的回饋。不只難為人家的要求一概不提,也不白白接受各方的好意。就如同為人父母,也許兒女很樂意照顧我們,但我們心中所求的,不過是他們能順利開枝散葉,開創幸福的人生。   肯定人的價值 職場老鳥教導剛入行的菜鳥:「水看起來柔弱無力,且無滋味,但加熱後能燙傷人,結凍後比拳頭硬。」   菜鳥回家後領悟:「似乎講水,其實是在講人。我們老說一個人不好,久而久之他也自覺不行,最後就真的往負面發展。相反的,多稱讚人家優點,久而久之他樂意發揮所長,最後就發展出有用的能力!所以多鼓勵自已,肯定別人,生活就會愉快些!」   人人都持有一個靈魂的重量,應當彼此尊重。須知人與人之間最苦的事,莫過於彼此踐踏,相互折磨;而最美的事,則是彼此成全,相互提攜。多為人著想,將良性的互動傳遞下去,必能一同品嘗幸福的果實!   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聖經》馬太福音20章28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有些科學家宣稱沒有上帝,怎麼看這事?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羅馬書1:22)   學生問道:「老師,有些科學家宣稱『沒有上帝』,你怎麼看這件事?」   我不論斷他們,以前我也反對上帝。過去,我有個要好的同學叫「李鴻福」,是中國文化大學「園藝系」(當時是很好的科系)的學生。他想去教會,我還攔阻他。後來,他從火車上跌下來,我在他的葬禮上哭泣。我求耶穌赦免我在不信,不明白的時候做的事。   讓我回歸你的問題,有些科學家在講沒有上帝,你可以把他們當成食物,學習分辨:   第一,科學家不等於科學,一個科學家,也不能代表所有的科學家。   第二,一個人一時的宣講,不等於他在彌留時也這樣想。   第三,他要證明沒有上帝,那他的研究方法,他的檢測儀器,他的分析程序可能都是他一廂情願的看法。就像一隻青蛙對另一隻青蛙說:「昨天,我在水溝邊叫了一整晚,沒有一個人對我回應,因此我宣稱:『人類,根本不存在。』」   第四,他如果是個夠客觀的人,應該去請教相信有上帝的人?   第五,他沒有掀他自己的底牌,例如他沒有講自己的人生觀。   第六,注意一下他的私生活。有些人反對上帝的講法,與他不可告人私生活的黑暗面有關。   第七,信主,是上帝的憐恤,與個人是什麼,完全無關。   至於我,我感謝主憐恤。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朱家祥專欄】科學的瓶頸

科學的瓶頸: 1、科學只能製造死的飛機、潛艇、太空梭、電腦、手機等等,卻不能創造有生命的個體,如小蝦、蚊子,蟑螂,甚至完整的單一細胞。 2、科學可幫助人犯罪殺敵,甚至控制人的罪行,但是無法改良人的道德和罪性,救人脫離罪惡。 3,科學可以治療或幫助控制人的身體疾病,但對於人的內心痛苦,靈魂的沉淪,終點的死亡都無法解決。甚至對於各種靈界,精神界的事情,知道極其有限,更有可能是無知。 4、科學書籍日新月異,經常改版,但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常常有錯誤,不是永世不變的真理。   所以你願意將一生寄託在變化無常的根基上嗎?在此不是論斷科學的不是,也不是要否定科學的價值,而是點出科學的有限和不完全。   新舊約聖經經歷了四千年,其間有許許多多充滿智慧、絕頂聰明的人,利用各種方法和途徑想到推翻聖經的內容,指出聖經的錯誤,其結果都是徒勞無功,鎩羽而歸,也很多人最後回轉歸向上帝。   感謝上帝,因祂的完全,所以賜下了完全的真理-聖經,讓我們藉由耶穌基督的救贖,聖經真理的引導,讓我們走向完全且永生的道路。阿們!   (文章授權/朱家祥醫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段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讓全台灣都忙了起來。老百姓緊盯直播關心數字變化、各種記者猛挖新聞賣點、科學專家進行各種解析、網路鍵盤手則開始產出各式評論。   在這個科學進步又發達的時代,每每醫生或科學家的發言,最具說服力。他們會端出各項數據趨勢,再佐以一些專業術語,往往能非常權威地鎮住了慌亂的常民,破除似是而非的耳語傳聞。   「證據會說話」讓整件事看起來理性多了。   不過有趣的是,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好些醫生或科學家之間,倒也是南轅北轍?有的說一定要戴口罩,有的則說勤洗手最重要;生化學家鼓吹用肥皂洗手最有效,病毒學家堅持酒精才是王道;張醫生說致死率<1%,王醫生說死亡率逼近5%;陳博士說天氣漸熱疫情將趨緩,林博士說高峰還沒有來到,......。   原來證據之外,還有觀點。   牠,實在是太新了,新到人們還在不斷累積認識牠的證據,而且未知遠大於已知。於是,專家只好在經驗中看方向、在理論中尋出路、在猜測中找答案。科學的最終目的是控制現在並且預測未來,但在成功控制與神準預測之前,嚴謹的科學家們,永遠只是最後知後覺的那個人。   證據只能表明了已經發生的事,觀點則會透露了尚未出現的可能。但除此之外,面對疫病還需要「眼光」~就是看見一種未來的必然,#並讓我們能穩步前行。   往往這種眼光,不是源於自己的觀點,而是一種生命中的禮物。就像跌倒的孩子永遠會看向母親、奔馳的選手永遠會凝視目標、沮喪的人們永遠會抬頭望天。因為他們知道,此刻並不是終局,自己的家鄉與歸處是另一個故事,正待迎向前去。   雖然勝負未分,但疫病終會過去,而你可有眼光看見當風浪平息的那日,自己會站在哪裡呢?我希望自己像《聖經》中的大衛王,他在仰望遼闊夜空時忍不住讚嘆道:「人算什麼,你竟紀念?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你使他比神低微一點,卻賜給他們榮耀尊貴作冠冕。」   新的一週,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潔淨」是人面對瘟疫時,要據守的陣線

同學,科學史上,要求不要多人前往醫院的理論依據   歷史上,任何一場瘟疫的消失,絕對不會歸功於哪一些人的處理得當,哪一個醫生的醫術高明,哪一種藥物特別有效。   瘟疫的處理,若是歸功於自己,那是誇口;歸功於主管,那是偶像化。瘟疫時,人人該盡的責任是洗手、戴口罩、喝乾淨的水、排污水、吃乾淨的食物與用乾淨的被單等。「潔淨」是人面對瘟疫時,要據守的陣線。   醫院建築是為病人設計,有其容量,不是為多人考慮。太多人前往醫院,是增加混亂,劣化空氣,增加病毒的感染。醫院為了病人,必須機警,嚴格管控人數。   這是1862年,著名的醫生柏哲德(James Paget,1814-1899)在「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首先提出的:「醫院嚴控人數,是減少傳染必須的管理。」要控制到多少人,才是安全?   他提出:「醫院內要有風流通,如果人多到阻礙風的流通,應該嚴格管制。管制的時候,不因前來的人有什麼身份,而特別通融。」這是「瘟疫時,若不是病人,就少去醫院」,建立共識的開始。   柏哲德要求下,醫院外要與大型公園結合,醫院內要有小型公園,屋頂挑高,窗戶大,以利通風,開啟新的醫院建築學。   柏哲德寫道:「我們對病因的知識,永遠有限,無法取得最快、最佳的處理。爭取醫院通風,保持乾淨,是我們次佳的處理,切實執行,仍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百分率。」   太多人前往,也會影響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瘟疫之時絕對不是眾人湧向醫院時。   同學,面對瘟疫,我們不是等待什麼特效藥,不是等待氣溫來改變,不是等待什麼英雄出現,而是有我們該盡的本份。保持乾淨,多去野外通風,少去醫院。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