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隨著死於以哈戰爭的人數愈來愈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部分地區的教堂,也紛紛呼籲「停止慶祝聖誕節」,以悼念無辜死去的人民。往年非常被重視的伯利恆主誕堂已確定取消慶祝儀式,整個約旦河西岸也將不會有任何慶祝活動,而是專注在為受難的人們祈禱或者是籌措捐款。在以色列宗教領袖提出的一份共同聲明裡,內文這樣寫道:「我
珍奈特瑪哈爾(Janet Maher)是一名巴勒斯坦基督徒,自以哈戰爭爆發以來,她帶著三個孩子躲在「聖波菲里烏斯教堂」避難。長達43天的避難驚魂記,瑪哈爾的清晨是由轟炸聲開始,在傍晚以〈詩篇〉哄孩子入睡
以哈戰爭爆發後,一個「兩極化」情況正延燒:一是反猶太主義(Antisemitism),一是伊斯蘭恐懼(Islamophobia)。然而,馬太福音5:9,耶穌說:「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蒙召成為和平之子的基督徒,在面對雙方仇恨升溫趨勢時,是否別有一條屬天的道路,堅定走在其中呢?
「我們希望他還活著。」伊泰的父親酸楚地說道。伊泰(Itay Chen)是駐紮在加薩邊境的19歲以色列軍人,他與其他兩百多人在10月7日被恐怖組織哈瑪斯擄走,身為男性軍人,伊泰很難被列在獲釋的優先名單上。其父親與所有人質的家屬們,正齊心團結在一起、為彼此而戰,要直到最後一個人質被釋放。而,類似的故事還
最近,你是否在閱覽媒體後,開始出現了負面的情緒?感到心情很亂?或是,對某國的人、事、物、戰爭都已有了立場?你是否意識到,認知作戰正開始了呢?現代除了實體戰爭,還有其他的戰場,甚至此刻就在你的心思裡作戰!因有人為要不戰而屈人之兵,或是為了更大戰場而預備。這個攻心為上的時代,你我準備好了嗎?
以巴衝突的苦難,基督徒應如何看待?從聖經敘事中,可以如何為衝突來禱告?以救恩眼光看待以巴衝突,關乎歷史、也重視應許;回到聖經,有著福音敘事,提醒著我們,面對苦難時依舊要相信:耶穌基督與我們一同受苦,祂一直都在!
納卡地區為亞美尼亞基督徒的家園,然此最古老的基督教社區之一,已遭殘酷的獨裁政權摧毀,「基督教團結國際組織」國際傳播主任維爾德坎普(Joel Veldkamp)如此表示。9月19日,亞塞拜然軍隊鎮壓其境內「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地區」),這起攻擊造成當地
在以巴衝突之際,台灣基督徒應如何回應上帝「愛穆(穆斯林)」的心意?28-29日,2023愛穆文化節《伊人猶在》於內湖信友堂舉辦,現場規劃沉浸式活動、文化工作坊、美食體驗餐和宣教博覽會等多元項目,盼有更多基督徒認識穆斯林,並為伊斯蘭世界禱告,認識上帝對穆斯林的美好旨意。
哈瑪斯對以色列的非法恐攻,引發以色列的合法回撃,然而它不僅會影響以色列, 其背後的計劃更是要影響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我們有屬靈的權利與責任,來為以色列禱告, 也為周圍的國家禱告,甚至為自己的國家禱告!
以巴衝突造成數千人死傷,緊張嚴峻的態勢恐將持續好一陣子。而,在哈瑪斯發動恐怖襲擊之後,許多人也開始關注加薩走廊這個地區。在這個面積僅有360平方公里(約1.3個台北市)卻擠滿兩百多萬人口的全球最稠密地區,人們受困於戰火牢籠裡,一日一日的在戰火中死去,引全球矚目,迫切的需要各地信徒的關注與祈禱
7日晚間21:30,全國禱告網絡發起「為以巴戰役守望」,呼召全國祭司放下手機、關掉電視、暫停手邊工作,起來同心上線築壇,為以色列、以巴和平等守望禱告,共有1,400多人在線參與(Zoom 1000人、YT 464人)。以色列遭哈瑪斯5000多枚火箭突襲事件,已知釀100死、900傷(截至台灣時間7日
在捍衛信仰中,要如何活出耶穌基督?面對婦人的攻擊,身穿「耶穌受難圖」潮T的男性同學與朋友則拿起手機錄影蒐證,儘管是要保障個人權利,卻也造成更大的衝突爭執。當人人得享宗教自由權利時,我們能否在行為舉止上,成為與人和好的基督徒,即使在信仰逼迫中,也能夠完成神的託付與使命?
你聽過坊間所流傳的「內耗型人格」嗎?雖然在精神科或心理學中並無此一詞彙,但「內耗現象」在精神科門診與諮商現場很常見,症狀包括:焦慮、疲倦、注意力不集中、抑鬱或思緒雜亂;人在「內耗」時,即使成天躺臥也可能感到身心疲勞。人為什麼會內耗?如何改善?伯特利身心診所王仁邦醫師以其心理專業提供6步驟,助人走出內
身在宗教自由之地,你能想像,各處仍有基督徒正處在宗教衝突之中?暴力、強姦、殺戮仍未止息。目前,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宗教抗爭持續進行,造成至少680人死傷、300座教堂被摧毀,而印度政府的消極態度,代表著宗教自由仍然遭受打壓。此外,巴基斯坦也發生宗教衝突事件,穆斯林暴徒摧毀基督教社區的教堂與房屋,將憤怒加
楊素琴描述:「當時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有時被打並不是因為吵架,而是丈夫沒理由的想發洩」看似毫無盼望的人生,而卻在基督中贏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她不僅可化悲憤為力量,將自身婚姻風暴的經歷,見證分享用生命影響生命,帶領數人信主,並造就一個宣教士家庭。一切轉變,源起於教會讀經班的「到府陪伴」,及小兒子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