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在風險管理學中,經常提及必須洞燭機先,透過分析調查去進行預測,進而避免風險,管控損失。然而不可否認,不少災難是突如其來的,許多禍害是難以補救的。2020年襲擊全球的新冠疫情,便給了我們這寶貴的一課...
每到年底冬雪紛飛,人們便開始歡慶佳節。有的把家裡裝飾得五彩繽紛,等待傳說中的聖誕老人爬煙囪;有的則外出呼朋引伴,彼此祝福平安。然而我們不禁要問,透過這些外在的熱鬧活動,是否便能尋得內心的平安,以及綿延不絕的喜樂呢?
逆風飛翔 這是小鷹的第一次飛翔,他跟著老鷹御風而上,實在舒暢。 當他們一路扶搖直上,小鷹傲視群物,上面的視野真是無與倫比,會讓人有種擁有了全世界的錯覺,似乎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他了,小鷹這樣想。 就在這時,他們飛近一大群的烏雲,裡面不斷發出閃電和巨大的聲響,雷電發出的頻率越來越快,小鷹的
逆風飛翔 這是小鷹的第一次飛翔,他跟著老鷹御風而上,實在舒暢。 當他們一路扶搖直上,小鷹傲視群物,上面的視野真是無與倫比,會讓人有種擁有了全世界的錯覺,似乎沒有什麼事情難得倒他了,小鷹這樣想。 就在這時,他們飛近一大群的烏雲,裡面不斷發出閃電和巨大的聲響,雷電發出的頻率越來越快,小鷹的情緒越來越緊張。 「小鷹,我們準備進去吧!」老鷹說。 「什麼?」小鷹驚訝。 老鷹態度堅定,不顧小鷹的訝異,率先躍入雲層中。所幸小鷹也是很靈敏的,瞧見老鷹切入的角度和技巧,揣摩一下,避開危險,趕緊跟進。 一瞬間,小鷹被一股更強烈的氣流搧起,被提升到平常上升的三倍高處。他還沒回神過來呢,卻對這股力量深深著迷了。「原來如此。」小鷹睜大了眼睛。 小鷹掌握到在雷雨中氣流的騰飛技術,跟上老鷹的速度。老鷹沒有回頭看他,像是他知道小鷹一定可以勝任般。 採取正面迎擊,跨越人生的挑戰,就能夠快速地躍升到生命的更高之處!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聖經》提摩太後書1章7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阿秋的奶奶是清潔員,常常站在垃圾車上,繞著市區巡迴。 小時候阿秋會跑出去看奶奶,揮揮手,因為他覺得奶奶站高高,好神氣;可是年紀漸長,他明白清潔員不像爸爸的律師身分受人尊重,於是就不再「與有榮焉」了。有次他甚至告訴爸爸,奶奶能不能待在家裡當普通老人家,別再出去「拋頭露面」了? 爸爸明白阿秋
一,先找出彼此交集的部分 「你剛剛說的,其實我是很贊同的。」 複述對方話語中有交集、能認同的部分,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認真聆聽和相互理解,降低溝通上的摩擦衝突。 二,別忘了禮貌 「你的話有道理,但我另外有些想法請聽聽看」 溝通失敗有時不在於見解,而是態度。請降低姿態,保持禮貌,因為
一,先找出彼此交集的部分 「你剛剛說的,其實我是很贊同的。」 複述對方話語中有交集、能認同的部分,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認真聆聽和相互理解,降低溝通上的摩擦衝突。 二,別忘了禮貌 「你的話有道理,但我另外有些想法請聽聽看……」 溝通失敗有時不在於見解,而是態度。請降低姿態,保持禮貌,因為和煦的太陽比猛烈的北風更容易被接受。 三,要懂得繞過雷區 「其實,你聽過……嗎?」「所以你的意思是……嗎?」 不一定要在對方設定的路徑上行走,陷入泥淖。可以把話題引導到另一個方向,或者把問題拋回給對方詳加考慮。 四,可以鋪墊更大的想像空間 「要不要試著這樣做呢?」 有些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有縱深的申論題,所以可以丟進來更多薪火,讓話題燒得更旺,討論更熱烈。 五,承認彼此的不同 「我們在這方面的確不一樣。不如多想想,改天再談吧!」 與其爭論不休或假意附和,不如爽直承認觀點不同,保留彼此的好印象和下次溝通的機會。 你們的言語總要帶著恩典,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你們應當怎樣回答各人。-《聖經》歌羅西書4章6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當離開以後 有一天,小女兒加加問我:「外公離開我們5年了,您還常常想念他嗎?」 或許因為疫情下有許多生離死別,讓她想到關於生死的問題。我思考了一會兒,想起父親剛離世時對他的不捨,到現在偶爾接觸一些事物,想起了他,卻不至於感傷,這由濃至淡的轉變,並非是不想念他了。 不怕離開 我們家有隻可愛的小狗,牠非常地黏人,每當家裡沒有人在,牠都會變得很沒安全感,不斷哭泣,尋找家人足跡。有次加加出門,只剩我和小狗在家。我問加加:「我能待在別的房間裡嗎?我怕牠看不到我會害怕。」她說:「不用擔心,只要牠知道家裡有人在,牠就不會怕。」不害怕,是來自於心裡的確定。 濃厚的思念如塵埃漸漸落地,不再揚起,是因為我確信父親正在另一個比生前更好的地方,是沒有悲傷和痛苦的。人們常常說:「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其實不然,因為歲月無法沖淡愛或懼怕。不會天天想念,不表示不再愛了,而是不再難過。 從未離開 即便父親不在身邊了,他帶來的影響,已經融入在我的生活中。像是思考方式、如何抉擇,好似他從未離開過。 有個女孩-小瑄從小被父親嫌毛筆字太醜,個性倔強的她沒因此發憤練字,父女間在寫字這件事上始終有疙瘩。直到父親過世後,小瑄在父親書房凝視著他生前使用的紙筆,提筆的念頭油然而生。她下筆,寫著寫著,發現父親對學生們教導的心訣,她已聽進心裡,雖然沒有練習,但是平常寫字也帶入了手勁,所以即便多年不再揮毫,重新嘗試竟有水準以上。父親的影響已經潛移默化,在不經意的時候傳承在她的生命之中。 離開以後 留下盼望 回想起父親在我生命中各個階段,所帶來的影響和改變,不知不覺地成就了現在的我。 我不禁想起離家工作的大女兒柔柔,她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蛻變,離開舊的,迎向新的。尤其是最近和她對談時,發現她的言談中,多了更多的責任感和包容,讓我感到很欣慰。她遠離自己的舒適圈,從起初的不適應和我們的不捨,如今她已經脫胎換骨,進入了成熟。 疫情將我們原有的世界重新洗牌,把原先舊有的框架拆掉,讓我們更能更換角度去看事情。「離開」不是成為不安與恐懼的理由,而「陪伴」也不盡然是安全感的來源。當瘟疫漸漸離開,不會只剩下死亡、破壞、蕭條,而是留下被眾人遺忘已久的愛、和更新的契機。離開,總有掙扎,但生命若是對準著愛,留下的總會是新的希望。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聖經》希伯來書11章8節 給期待蛻變的孩子: 有時候,已經長大的自我會自動擺脫稚嫩的部分;但有時候卻必須強迫自己割捨,才能夠進入長大的過程。 孩子,勇敢選擇邁向成熟的路吧,期待在新的季節看見蛻變完成的你! 文章轉載自蒲公英希望月刊http://www.dhf.org.tw/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當離開以後 有一天,小女兒加加問我:「外公離開我們5年了,您還常常想念他嗎?」 或許因為疫情下有許多生離死別,讓她想到關於生死的問題。我思考了一會兒,想起父親剛離世時對他的不捨,到現在偶爾接觸一些事物,想起了他,卻不至於感傷,這由濃至淡的轉變,並非是不想念他了。 不怕離開 我們家有隻
憂慮、恐懼,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情緒。有的人無法勝過,一生懷憂喪志;有的人不但攻克,還因此力量更強大,智慧更加倍。究其原因,關鍵就在我們如何看待恐懼,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加值。 正視問題,才能放膽往前 有個大學生討厭微積分,總是沒有動力翻開課本,最後畢不了業而退學。後來,他鼓起
年初之時,小女兒加加已經做好了年度規畫,原本預定現在此時,她會在外地開始一個新的工作。但因為疫情緣故,全球百業急速暫停,其中也包括加加的計畫。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加加雖然頓失原定的計畫,但是她在家找了幾個線上課程,接觸一些以前沒時間學的東西,讓她一償宿願。受阻在家的加加,這段時間反而帶給了
如此美好-眾聲彷彿譜寫成他這一生美妙的交響曲 最近兩個女兒不約而同地跟我說,自從疫情爆發後,政府頻繁宣導培養正確的洗手、防疫方法,讓她們不禁想起,這不正是外婆在小時候總是耳提面命的嗎? 驀然回首的美好 「洗手了嗎?」、「不要用手抓東西吃!」當時對女孩們而言,外婆真是有潔癖、要求又多。
很多人當部屬很受青睞,當了主管卻不受見戴;作為情人堪稱完美,成了父親卻令人搖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以前我們只需要打理自己或少數人,現在換了位置,關照的對象變多了,心胸自然也要擴大,才能恰如其分扮演好角色,受人敬重,讓人倚靠並且想念。 人都是可愛的 有一隻企鵝遇難,被一名
那天晚上停電,又熱又悶。截稿在即,我的靈感枯竭,正和戛然而止的電源一樣。備用電池卻支撐檯燈固執地亮著,像是催逼著我寫稿。 女兒趁我打開房門通風,潛進我的書房,平常我在趕稿時,是不准任何人進入的。她趴在我的大腿上,撒嬌著說:「爸爸,停電了好無聊啊。給我說個故事嘛。」「可是妳黏著我好熱啊,想不出故
許多人讀過〈麥帥為子祈禱文〉後,都深受感動,但對於自家兒女如何教養,依然一籌莫展。到了職場,又發現同事間存在世代差異,價值觀時有衝突,不免感覺挫折及失落。 究竟如何跨越年齡的鴻溝,在不同世代之間進行對話呢? 學習安靜聆聽 有個病患告訴醫生:「我頭痛。」醫生看他並無大礙,本想開個阿斯匹靈了事
若要用一個季節來比喻「家」,我覺得是春天,尤其4月。 這是一個豐富的月份,有親子同樂的兒童節;有慎終追遠的清明節;也有充滿重生盼望的復活節。涵蓋不同年齡層,以及深遠意義。既獨樹一格,又彼此兼容,多樣、興旺,如春天的樣貌,也像我們的家。 雖然年初,全球在疫情壟罩下,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波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