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餅

【張文亮專欄】上帝要人不吃蝙蝠

同學,蝙蝠與蝗蟲相互消長的意義   「不可吃的……蝙蝠」(利未記11:13、19)   學生問道:「老師,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上帝創造了蝙蝠,卻叫人不要吃蝙蝠?這是不是為難人?」   上帝叫人不要吃蝙蝠,沒有為難人,是叫我們不要為難蝙蝠。   上帝的創造也不是都要給人吃,例如上帝創造太陽,祂沒有要人把太陽,當太陽餅,拿來吃。   讓我先介紹早期的「客家人」,有種很棒的知識,他們將蝙蝠當成祝福的象徵。有蝙蝠,就等於作物、果樹有豐收。甚至在房子的牆壁,畫上蝙蝠,當成期盼蒙福的記號。   蝙蝠,在世界六大洲都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夜間的天空,都有蝙蝠在飛。蝙蝠不怕冷熱,與牠們披著一身毛絨,可以隔熱有關。   普世昆蟲不能生長過多,蝙蝠是主要的調控者。會飛的昆蟲,例如蚊子、蚱蜢、蝗蟲、夜蛾、白蟻、螳螂、蟑螂等,蝙蝠都吃,而且大吃。蝙蝠一個晚上可以吃體重十分之一的昆蟲。   蝙蝠會發出高頻率的音波,不只偵察昆蟲,而且會相互呼喚,一群蝙蝠會吃一大群的蝗蟲。   蝙蝠大都在日落前三十分鐘,出來覓食,清晨休息。蝗蟲白天飛翔,大都是為了吃。晚上飛翔,是為遷移,那剛好是蝙蝠尋找食物的時候,減少蝗蟲最好的方法,是蝙蝠多一些。   有些聰明的蝗蟲,會用觸角振動,發出的音頻,干擾蝙蝠發出覓食的信號,不被吃到。蝙蝠飛過蝗蟲,再折回來,改換音頻,反覆偵測。有些機警的蝗蟲改用翅膀上的角質層振動,產生另種音頻,再干擾。   蝙蝠與蝗蟲之間,不是單純的吃與被吃,而是互相更換音頻,偵測與干擾的互鬥,這一切都是在夜間靜悄悄的進行,人聽不到。   很可惜,人類大量破壞蝙蝠的洞穴,有的填塞,有的炸毀,壓縮蝙蝠的生存空間。有的當旅遊觀光的地點,太多人去,干擾蝙蝠的繁殖。然後抱怨蝗蟲為什麼來這麼多?恐懼蝗蟲前來,導致糧食缺乏怎麼辦? 實在很不智慧。   糧食不足,是歷世歷代,百姓革命的導火線。沒飯吃,比經濟蕭條、股票崩盤更可怕。環球糧食缺乏的危機,不是等到蝗災形成,才知道;要以蝙蝠量少,為預警。   同學,上帝要人不吃蝙蝠,不是蝙蝠長的怎麼樣,味道怎麼樣,而是不要我們把保護世界的環保署專員,抓來吃掉。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點此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不要看你沒有什麼,要看你有什麼!」 陳光道牧師:發掘你生命裡的「一瓶油」 青春期兒子為何把母親推得遠遠? 7個方法回轉他的心 墾丁派對女王突遇婚姻瀕危,宿醉仍堅持上教會 調對角色後,迎接家庭事業都蒙福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求主給我生命的糧

「五個餅,兩條魚。」(馬可福音6:38)   學生問道:「老師,真的相信耶穌可以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個以上的人嗎?」   同學,上帝創造宇宙數不盡的星球,請問祂是以少造多,或是以多造少?如果上帝的大能,能夠以少造多,那麼祂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又算什麼,不過是創造宇宙的幾千兆之一的能力罷了。   上帝在地球創造生物多樣化,你想想看,有這種能力的主,讓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就不可思議嗎?這不過是創造生物多樣化能力的些微。   人類只會以多造少,浪費一堆,製造許多污染,卻以為主該是與人一樣,不會以少造多。   人類只會經由食品製作,多少材料就製多少麵包,以為主做事,就該符合人的經驗法則,不知什麼是恩典與大能。   如果有一天,上帝來上課,祂想展示一下,如何創造太陽,祂拿出一個點火器,說瞬間要升溫到5000-10000℃,我跟你講,所有的人都立刻會逃光光,連質疑的力氣,都花光。   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人的定規,愚昧可笑。人受限於物質,創造物質的主,豈受限於物質。   這個經節,讓我感動的是,祂要給我們「生命的糧」,不單是地上的糧。五餅二魚使五千人吃飽,我若在其中,我願說:「求主給我生命的糧。」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論斷以先,先審視自己

有個女孩在機場候機時,在商店找了一本書、買了一袋甜餅乾之後,找了個地方坐下。她聚精會神的沉浸在書裡,卻無意中發現,那個坐在她身邊的男人,竟未經允許就從他們中間的袋子裡抓起甜餅,塞進嘴裡。她不想在大庭廣眾發怒,便繼續讀著書並使勁嚼著餅乾,無法理解為什麼那位男士一直吃著她的餅乾!她越來越氣憤,她想:「我要不是這樣寬容,一定當眾讓他出醜!可惡的偷吃別人餅乾的人!」   每當她拿一塊甜餅,他也跟著拿一塊,當只剩下最後一塊時,她猜測他會怎麼做。他的臉上浮現出善良的微笑,並略帶拘謹,他拿起最後那塊甜餅,並把它分成了兩半。他遞給她半塊,自己開心的吃著手中的另一半。女孩從他手中搶過那半塊餅,心想:「天啊,這傢伙還挺有意思,他無禮地吃了我的餅乾,連聲謝謝都不說一句。」當她的航班通知登機時,她如釋重負地鬆了口氣,收拾起自己的行李走向門口,並拒絕回頭看一眼那個吃她甜餅而且忘恩負義的傢伙。她登上飛機,舒適地坐在座位上,然後找到那本快看完的書,當她把手伸進皮包時,她意外而吃驚的摸到了一袋沒有開封的甜餅!!   「如果這是我的……」她後悔地自言自語道,那剛才另一包就該是他的,而他卻盡力與我分享本屬於他的甜餅!可是已經太遲了,她無法道歉了。她心裡非常難過,因為她自己才是那個傲慢無理、忘恩負義、沒有教養的「賊」。   「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 你不見自己眼中有樑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路六41.42)   許多時候我們太容易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的想法論斷身邊的人,在沒有機會與他人對話的情況下,便很快地揣測對方的動機、判斷對方的作為,許多時候就產生了誤解、謠言,造成了關係的隔閡與破壞。神要我們在論斷以先,先審視自己,我們有沒有立場去論斷別人?其實完全沒有!判斷人的乃是主。在我們先審視自己時,便會發現自己都有樑木須要解決了,怎能僅去處理對方的刺?而我們的智慧也不完全,在了解事情的全貌上容易有自己的判斷,也容易受情緒影響,所以在話說出口或心裡產生批評以前,先安靜自己的心、謹慎自己的口,讓自己保有客觀立場、願意溝通、尊重相信他人。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我們的不完全都需要上帝的憐憫,上帝饒恕了我們,正如饒恕了那「我們正論斷討厭的人」。我們都需要赦免,在十字架前我們都是蒙恩的人,求神保守我們的心,以祂的眼光來看世界,將判斷的主權交還給主。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作者/郭恩容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愛以色列之家專欄】面具底下的人生

斯4:13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裡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14 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   〈以斯帖記〉這本書在聖經中是唯一沒有提到神的章節。但神卻隱藏在這當中,做幕後指揮的工作。   以斯帖的故事 〈以斯帖記〉的主要內容記載的是當猶太人在波斯國內,由哈曼主導有計畫的「滅族」陰謀行動時,她如何以堅定的信心、智慧和無畏的勇氣化解危機,使猶太人獲得拯救,並除去了仇敵的威脅。 根據斯9:20-31的記載,這個節日是波斯帝國王后以斯帖所訂,並要求當時居住在帝國內的所有猶太人遵守。以斯帖是波斯國王亞哈隨魯廢掉王后瓦實提以後,再從全國眾女子中選出當皇后的猶太女子。以斯帖可堪稱為古代以色列國的巾幗英雌,值得敬佩。 猶太人每年亞達月14、15兩天(3月10-11日)在會堂裡舉行「普珥日」紀念活動時,必會安排參與者誦讀這本書的內容。同時參與活動者被要求準備兩份禮物送給別人。 一方面讓人知道這個節日的歷史背景,另一方面則讓以色列人知道這是一個值得感恩的「得救日」。   為何戴面具慶祝普珥節? 包藏禍心的哈曼 當我們閱讀哈曼針對猶太人的惡性策劃的敘述時,我們看到一切都是有計劃的且有預謀的。組織一日全天的種族滅絕行徑絕非易事。這不是一個業餘的,夜間的反錫安主義者,對他的對手進行了猛烈的射擊。此外,我們看到哈曼提議賠償亞哈隨魯王因猶太人的滅亡而蒙受的收入損失,這再次表明他的陰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哈曼顯然擁有管理人員的技能,但他卻以這做為私心的計畫。他為他的許多兒子在整個帝國獲得了重要職位,以確保有效執行他的命令。哈曼似乎沒有忽略任何細節。他考慮了一切,仔細地制定了計劃,然後逐步執行。他為要成就自己的私心,強佔他們的財產,甚至要滅絕猶太人。真可說是包藏禍心,以假面具來面對亞哈隨魯國王。   哈曼的三角耳朵餅乾 為了表達對哈曼的刻骨仇恨,猶太人還模仿哈曼的角朵,製作出一種叫哈曼耳朵的餡餅,以供大家在普珥節享用。雖然這種甜點自古以來就叫哈曼耳朵,但是依然有不少以色列人相信實際它仿造的是哈曼的三角帽。西方有句俗語說,「如若不成,我甘願吃掉自己的帽子,」用來表達「甘心受罰」的意思。 而猶太人在普珥節的時候,選擇吃哈曼的帽子,就等於嘲笑哈曼害人不成,自己反倒遭了禍害。因此吃這三角餅乾時,就是在紀念:神無時不刻都在保護著我們。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神依然在那裡保護著我們。   懼怕,不敢面對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帶著面具,一面是別人看到的自己,一面是自己看到的自己。或許這個人在別人看來是多麼的誠實與善良,他也會有人生的另一面,來偽裝自己。許多人說:或許這種偽裝可能是為了生活、為了保護自己,因為這個社會太複雜,需要根據不同的場景和人物,帶著不同的面具去生活。 生活由不同的面具組成,交錯使用,人生就是這樣。你看到的並不是一定是真實的,你感受到的並不一定不是真的。帶著面具生活也不算虛偽,因為生活需要這樣的面具,有的時候也想把這副面具撕掉。 但是現在這個社會,你可以赤裸裸毫無保留的展示給別人嗎?撕掉面具的人生就會讓你活得更自在嗎?我想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人永遠不會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每個人都有面具,好像只有偽裝起脆弱的自己,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就如演戲一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直至生命的結束。   除去面具,勇敢面對 常聽人說:活了一輩子,都是為別人在活。這是一件可悲的事。做自己需要勇氣,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尤其不要「把自己當別人」,這樣會累壞自己。有些人終其一生,寧願戴著面具;因為戴著面具,隱藏自己感覺很安全、隱密,可是做自已卻容易暴露脆弱和缺點。 印度一部火紅的電影《三個傻瓜》,也是敘述一位大學生因父親堅持他念工程而捨棄了最愛的攝影,最後他在主角的激勵下,跟父親做了一次誠摯又感人的溝通與衝撞,終於爭取到做自己喜歡的工作。 許多宅男寧願隱身在網路後遙控「非自己」,也不願意以真姓名、面貌示人,就是這個道理。把自己當自己,就是真正勇敢面對自己。做自己不是件簡單的事,需要有勇氣爭戰。縱使不完美,但那才是真正的自己,你會自在快樂,喜歡自己。   實話實說錯了嗎? 親愛的家人們,有話可以直說,但是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目的如果是為他好,當你直說,對方是可以感受到你的誠意的。只是說話的口吻要更加的注意,不是說教,不是批評,不是不顧對方的立場與感受。 路六11看別人眼中的刺容易,看自己眼中的樑木卻不容易。就怕有些人只是為了讓你難堪、讓你不好受,才對你說「我這人說話比較直」。他不是直,他是智慧低。傷人於無形,也因此而沒有好的人際關係。當你提出你的意見,還要加上有建設性的建議,否則請你「閉嘴」,會比較好。你要知道,交淺言深,關係不夠,講那種話,只會讓對方覺得你就是白目而已。 真誠的做自己,直白,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但這真的需要有EQ婉轉的說話技巧。舉例來說,你覺得對方穿這件衣服很醜,對方卻來問你的意見,你要怎麼辦?如果你說,「衣服很美,但穿在你身上就是醜。」或是先減肥吧,又不是要「包粽子。」你或許覺得很真誠,但是對方可能很想打你。 那麼,你要說什麼?即便是你的親人,或者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也只能說,「我覺得這件衣服配不上你,因為這不是你以往迷人的樣子。」他或許知道你在欺騙他,但是他會知道,你已經很婉轉的表示你的意見。你覺得這是戴面具,還是虛偽?   我們的神已經為你預備你所需要的一切了。 其實,每個人都會帶著面具,只是有的人面具戴的時間久了,已經忘記了自己是誰,覺得面具下的這個就是自己。有的人假裝活的很真實,不承認自己帶著面具,僅此而已。時間久了,你已為他變了,其實不是的,是因為他的面具掉了,換成另一個角色罷了。   神是看人心的神 在神面前不需要隱瞞,就外表和內心而言,神更看重的是我們的內心。神永遠在眼見的背後在運作在保護著我們,如同以末底改與以斯帖一樣保護著祂的選民一樣。   更重要的是我們與神的關係 如果我們因對耶穌的信而使我們的罪得以潔淨,我們會變得更像基督。 我們在神的眼裡也會更加美好。神不看外表,而看內心;聖靈能給予,祂所樂於看到的內心之美。正直的心可使任何生命變得美麗。   撕下你的假面具,問一下你自己:「我是誰」?   (文章授權/卓健誠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油條渴慕成為上帝殿中的柱子

有天,我在豆漿店遇到一群油條。 有根油條問我:「你來這裡做什麼呢?是不是來吞吃我們?」   「不。上帝說:『得勝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啟示錄3:12)。我來問那根油條,願作上帝殿中的柱子。」我大聲宣布道。   沒想到,一堆油條跑光光,有的躲在燒餅裡,叫「燒餅油條」,有的躲在飯糰裡,叫「飯糰油條」,有的跳入豆漿裡,叫「豆漿油條」,有的混入豆花下,叫「鹹豆漿」,有的索性就倒下,叫「老油條」。   哇,怎麼會這樣?祇剩一根小油條還站在那裡。   「怎麼會找油條,作上帝殿中的柱子呢?」小油條不明白道。 「因為,油條經過油炸—如同『試煉』。」我說道。 「哇,原來油炸有美意。」小油條回應道。 「油條當麵粉時,還被揉、被槌、被滾、被搓、被壓、被切,這需要何等的『忍耐』,才有資格作油條。」我佩服道。 「的確…那是不好受的日子。」小油條回憶道。 「何況經過這一切,油條還要在油架子上,站得很直。這很感動人哩!」我稱讚道。 「原來當油條,還有一個神聖的呼召。」小油條有著榮光,明白道。 「是的,上帝選作柱子的,不因油條的油多少,也不在乎味道多香酥,口感有多脆。」我確定道。   「那是什麼條件?」小油條叫起來了。 「你願意。上帝做事。」我鄭重的問道。 「我願意。」小油條說道。   何等的美好,上帝,我也願意。雖然,我也很油條。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以斯拉專欄】只要順服,神會負責

希伯來書作者回顧以色列人的曠野生活,指出多數人無法進迦南地享安息的原因。 「既有必進安息的人,那先前聽見福音的,因為不信從,不得進去。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希伯來書四章6、11節)   每當環境艱困,你要注意的不是環境,而是有沒有持續順服。環境一旦轉壞,是否你就停止做神的工作?停止服事?停止十一奉獻?若是這樣,怎能討神喜悅?神不喜悅我們,我們怎能有機會東山再起?   艾柏 .亞歷山大.海德(Albert Alexander Hyde)是位基督徒,他因製 造曼秀雷敦藥膏成為百萬富翁。   美國經濟恐慌期間,海德債務高達十萬美金,債主上門拿走他所有的貴重物品。海德立定心志要重新開始,出乎意外地,他最先做的居然是十一奉獻。   親朋好友罵他:「你瘋了嗎?你有龐大的債務,還納什麼十一奉獻?」   他回答:「我並沒有瘋。我先還清積欠神的債務。」當然,後來他的成功眾所皆知,他將所得的十分之二、三、四,甚至是十分之九奉獻給主。這就是傳奇人物的信心生活。   即使下定決心順服神,還是經常受到誘惑,這是因為你對看不見的未來感到憂慮。來看約書亞和迦勒是以什麼心態順服。   他們相信只要順服,神必負責到底、步步引領,約書亞和迦勒在民數記十四章8節如此告白:「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   只要有這種信心及順服的態度,神就會帶領祂的百姓進入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一如十個探子回報的消息,那裡危機四伏,但因為神喜悅人願意順服的心志,必使那地成為賜給以色列人的應許之地、基業之地及創造之地。   重要的不是未來的光景,也不是如何脫離眼前困境,而是信心、是順服。身為基督徒,首先要尋求的也是信心和順服。面對現在的困境,你願意再次信靠神嗎?你願意全然順服神嗎?   耶穌知道自己上十字架的時候近了,祂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便是順服。「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的意思。」(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9節下)   耶穌信靠天父,決定順服神,甘願接受十架苦難,祂也因此成為我們的救主、賜我們新生命。   願神賜福你,使你靠著信心和順服,渡過人生的江河,進而開創新局。   文章摘錄編輯自《人生旅程-走向應許之地的人生指南》 / 李東元 http://www.ezra.com.tw/product_data.asp?prd_seq=207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http://www.ezra.com.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