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情緒」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感受機制,隨著不同事件可能產生難沮喪、生氣、開心、驚喜、苦樂參半等不同反應,一個人越能細緻辨別出各樣感受,就有越高機率掌握發生何事會產生這樣的情緒,進而更好地認識自己與他人。對此,楊興裕牧師提醒,若不了解情緒,除了無法妥善對待自己,也可能在未能察覺他人的狀況下,成了他人口中
日常生活中,若孩子時常生氣、大叫、哭鬧、固執己見等,讓大人覺得「不講理」的反應,身為家長的你會如何和孩子進行溝通?「喝斥其聽話、不要吵鬧?」、「語帶威脅的警告孩子?」又或是「自己也生氣抓狂」...最終,親子間的教導溝通就無疾而終!其實,若能好好理解孩子的情緒從何而來,就能更好的做出引導,讓孩子從小學
情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所以生氣是OK的,即便是耶穌也會生氣,引導孩子從小認識感覺與情緒,是培養高情商孩子的第一步。有多年女性事工經歷的牧師妻子瑞秋.貝克(Rachel Baker)建議父母如何幫助孩子認識情緒、經歷感覺。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