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I Am Second

【幸福的滋味專欄】用愛把全家包起來

端午連假中,為全家人,我做了「義大利烘蛋」,又名「Frittata」,這項料理,我竟是從喜劇電影「麻辣女強人」中得知,劇情之中有一位大牌主播,每個早晨必為自己做一個Frittata,聲稱那是他一天的力量來源,我知道之後,上網一查,果然,這項料理非常有名,擁有世界級的知名度,但卻是一項簡單好做又營養美味的食物。   據說,Frittata是以前歐洲的媽媽們為了清理冰箱,頭痛之餘想出來的妙招,如剩下來蔬菜肉類等,放在冰箱裡,份量不多,又難處理,這時,媽媽們就可以用Frittata來解決,用蛋液將之包裹,倒入鮮奶,撒上起司絲,又是一道新鮮好菜!   話說暑熱來臨的這一天,全家人都在,平日辛苦忙碌的爸爸,以及三個面對大學學測壓力的孩子這天終於睡飽了,起床後百無聊賴,我高聲宣稱今天我要做一種很特別的烘蛋,大家聽了,都開心極了,以興奮的眼神等待媽媽的新作品。   自然,我必須動作快,以免食客們等得不耐煩,所有食材預備妥當之後,我用一個有深度的大碗,把蛋液與所有蔬菜、碎肉、起司攪在一起,撒些鹽、白胡椒,倒入平底鍋,上面再加上拉絲起司,開火,不一會兒,烘蛋成形,金黃色澤如秋天的蘆葦,又像是晚霞在天際,因起司豐富之故,整個烘蛋高高膨起,令人垂涎三尺,先生和三個孩子都湊過來,發出歡呼雀躍的聲音,我像是一個打勝仗的將軍,把Frittata端上桌,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就在見底的一霎那,我忽然明白了我的角色,就是用愛把全家人包在一起,正像Frittata一樣。   一個家庭裡,每個人個性不同、想法不同,習慣不同,情緒也可能高高低低,時而緊張的氣氛、偶然發生的誤會,都在所難免,然而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卻可以用包容、了解來接納每一個人,以愛為基底,把所有不同的元素包進去,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Frittata只是一道料理,但是在真實的生活中,讓全家人享受在美食之中,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更體嚐了幸福的滋味啊!   (文章授權/黃友玲師母)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鍛鍊你的「屬靈肌肉」 必須檢視生命中的10個壞習慣 宮廟打坐7年,花錢消業障消不完 轉行賣「麵」遇見福音:歷經人情冷暖,在祂卻有真平安 我嫁了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 一個拜金女的生命故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Q LAM專欄】「有辦法、沒辦法」

我們在什麼時候會說「沒辦法」? 我沒辦法不恨他;我沒辦法原諒他; 我沒辦法不生氣;我沒辦法不去想; 我沒辦法說出口......   那,我們都希望什麼時候要有(能)辦(掌)法(控)? 怎麼會塞車?應該是有辦法的; 怎麼公車到現在都還沒來?應該有辦法啊; 怎麼會找不到工作?應該要有辦法的; 怎麼能夠生病?絕對要有辦法; 怎麼可以變老?一定要想辦法!   發現弔詭的地方嗎? 面對這些無法掌控的,我們都認為一定有辦法解決, 所以萬一結果不如「想像」的預期,人就崩了; 但那些真的能夠也應該自己做選擇的決定, 卻往往因為我們不願面對或突破, 便輕易地?出「沒辦法」, 淺意識地去逃避改變的痛苦或困難。   是沒辦法還是不願意? 是一定能解決還是該盡心但放手? 願我們都能勇敢正視。   箴言16:9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唯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文章授權/Q  LAM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QLAM.ThanksGod/ 作者Q  LAM出版了一系列講述個人與神之間關係的福音書籍: 《Marry me》、《GIFT》、《LIFE》、《LIGHT》、《LOVE》、《LETTER》,歡迎網路訂閱~ ---------------------------------------------------------------------------------   面對大環境的挑戰,您的行動可以支持今日報堅定走下去! 點我奉獻 每日新聞不漏接 立刻加入今日報Telegram頻道!  Telegram下載+中文化教學》 精選要聞》 擊退工作「負」能量! 松慕強牧師:起來,你是「父」能量工作者! 夫妻失和、鉅額存款歸零 在谷底重整生命的「順序」,恩典湧入財務、事業和家庭 全美反警暴力持續延燒! 佛州22警隊高層與示威者一同單膝跪地祈禱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嗎?

同學,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嗎?   學生問道:「老師,許多人認為宗教不過是做『好事』,你怎麼看這事?」   在英文「good」與「right」,是有不同的涵義。做「好事」(good),不一定是做「對的事」(right)。「對的事」,比「好事」重要。更重要的,量尺在哪裡?「好」,是誰來說?「對」是誰來定?不應該是人,而是上帝。   很多人認為的好事,是自己定的好。自己認為的好,別人可能認為不好。例如企業家認為好的,窮人可能認為不好。A黨認為好的,B黨認為不好。A國認為好的,B國反對。胖子認為瘦好,瘦子認為胖一點才好。   同學,我是一個罪人。我的「好」與別人的「好」,不同時,我願意學習放下我的「好」,不用以信仰,為我的「好」背書。當我的「對」與別人的「對」,不同時,我願意靠主,放下我的「對」,不用以我的經驗、知識與熱心,抬高我的「對」。   這對我非常的難,是我時時需要主的原因。我禱告,願上帝照祂的時間,顯出祂的好,即或不然,我相信主的好,才是真正的好;主的對,才是真正的對。   宗教是教人做好事嗎?我不配回答。我不過是曠野的一陣風,是站著的空心蘆葦,是在主人桌子下吃碎碎的,是無用的小僕人。我,深願主耶穌的旨意成就,與我的妻子要我去掃地,我就去掃地。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張文亮老師最新作品【瘟疫有藍天:從公共衛生史與聖經談起 】 促銷專案全面特惠中( 2020年06月30日止 ) https://shop.campus.org.tw/ProductDetails.aspx?ProductID=000561204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Q  LAM專欄】勇敢

很多人以為我很有自信,但其實,我認為自己只是很勇敢。   二十歲,堅持一份感情,面對漫長的等待期盼著開花結果,是勇敢。 三十歲,正視早已扭曲變形的自己,選擇放下過去不知為何為之的工作與愛情,需要勇敢。 四十歲,踏上未曾嘗試過的領域,尋找未知的合作,做好附上一切代價的準備,怎不勇敢。   倒帶我的人生,有那麼幾個時刻......   還記得答應帶門哥求婚之後,直到結婚當天,才真意識到接下來的人生,就要跟這個人過一世了;也記得婦產科醫生告訴我罹患了妊娠高血壓,照三餐宵夜量血壓,生前只能躺,生後不准哭的時候;這些感覺,和每次說出的「我願意」,都像我決定受洗,把生命主權交給看不見摸不著的神那時一樣,一種無退路全然地交出自己,一種必須堅定的勇敢。   你呢?   在這復活的節期裡,我也想要拍拍你的肩膀,摸摸你的心靈,告訴你你是那麼地勇敢,好讓你照著鏡子的時候,想起自己是多麼地討祂喜悅!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承擔結果的妳,是勇敢的承認軟弱再接受修剪成長的你,是勇敢的。   當你說出並行出神喜悅但人不見得喜歡的事時,真勇敢。當妳拒絕別人對自己隨意論斷的話語跟眼光時,真勇敢。   欣然接受讚美而不展現假謙卑的妳,絕對勇敢。表達關愛同時放下自責內疚,畫出界線的你,絕對勇敢。   當然!願意饒恕也勇於和好的你們,非常勇敢。   然而,我們無法憑空勇敢,那充其量只能稱為信心喊話,真正的勇敢,是經歷到祂完全的愛才慢慢長出來的生命。   勇敢,是一份,因愛而生的存在。   復活節,祝福你,勇敢快樂!   作者Q  LAM出版了一系列講述個人與神之間關係的福音書籍: 《Marry me》、《GIFT》、《LIFE》、《LIGHT》、《LOVE》、《LETTER》,歡迎網路訂閱~ (文章授權/Q  LAM臉書專頁)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Q  LAM專欄】自信是,無畏學習的勇氣,無懼給予的機會!

我覺得一般來說,現在兩三歲的孩子們,基本上都滿有自信的。   樂希超級會講話,她的用字遣詞常常會出乎我意料之外。   每當她使用一個新的詞彙在我們的對話裡時,我似乎能看得見她嘴角上揚眼神發光的驕傲!   有些時候她會搶著要「幫忙」我們,幫那些她沒做過的忙,接著她會非常得意,尤其在下一次找到機會使用這技能的話??,你會看見她神采飛揚抬頭挺胸的樣子。   發現了嗎?   孩子們的自信不在他們「會」什麼,而是在他們覺得自己「能學會」什麼,然後直到他們能找到機會使用它。   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自信變成得架構在人們浮動的口裡了?又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自信等於了不能有不懂或不可以出錯?再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自信成了完美主義這種荒謬驕傲的罪?   祝福每個曾經都是兒童的大人,在神的愛與眼光裡,找回單純因為是祂孩子、因被祂愛著而來的自信,再因著不用逞強能自然而然地散發出謙卑,然後活得自在從容、能拿能給。   自信是,無畏學習的勇氣,無懼給予的機會!   (文章授權/Q  LAM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QLAM.ThanksGod/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夏昊霝專欄】COVID-19的省思》教會,走出牆吧!

我深覺上帝藉著這一波疫情,在拆牆!所有在牆內的,無論哪一種牆、有形的無形的、種族的、膚色的、性別的,甚至區域、國界。全部把自己關牆內的,早晚吃鱉。所有能走得出牆的,全部能活,甚至茂盛。而那些「一開始就不在牆內」或者「早就走出牆的」,現在都在活得快快樂樂。   用小規模的來說,「資訊透明」就是一種拆牆。而「刻意壓制資訊」就是一種維持牆的概念。這在這次疫情,這兩種哲學所帶來的差異,非常明顯。   如果巴別事件,是神強制介入,把大家內聚的私慾,重新打散,好讓人遍滿全地。那麼COVID-19可能是另一個巴別事件,要把大家內聚的概念打散,好讓人遍滿全地。可是,人類在物理上,早就已經遍滿全地了啊!但仔細想來並非如此,人類不是遍滿全地,人類是佔地為王。在自己的地裡面,我們內聚。   如果人類沒有犯罪,人類遍滿全地之後,世界會是什麼面貌?應該是沒有國界,沒有藩籬,沒有牆,也不需要牆的(沒小偷也沒猛獸)。   這個「人類沒犯罪」的畫面,跟今天「罪人,遍滿地面了」兩個畫面的比較,這中間的差異,我相信就是神在推動世界轉輪、歷史發展,所要彌合的差距。那麼最明顯的,這中間的差異,就是「隔閡」這件事情。   所以讓我們的思考方式,也走出牆吧~放大來說,當我們在牆內思考大使命,我們很容易把大使命轉譯「所以你們要來,來我們的教會聚會,來教會受裝備變成門徒」。可是如果我們用無牆的概念思考大使命呢?我們才真的會更準確的回歸大使命「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主耶穌基督的門徒」。不是嗎?   共勉之   (文章授權/夏昊霝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