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今(2020)年9~11月,基督教牧者訓練協會再次邀請到國際禱告學院(College of Prayer International)的楊道諾牧師(Rev. Donald Young)來到台灣,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禱告巡迴培訓。盼望點燃禱告之火、在全台灣建立一萬個復興禱告小組(RPG,revival prayer group),並且用最快的速度建立各教會、各城市及全國性的小組禱告復興網絡,帶來全台灣各地的轉化。
全國禱告網絡於2020年3月,開始推動的第一波S-HIIT(高強度間歇屬靈訓練),在各城市、各教會中,紛紛看見許多美好的見證,如家庭關係修復、疾病得醫治…等。2020年9月1日接續啟動第二波S-HIIT,邀請各地弟兄姐妹一同參加!
基層宣教訓練學院(基宣)杜林茜院長表示,雖然新冠疫情導致基層教會牧養困難,但感謝主的恩典,沒有一間教會經營不下去,他們還另外又開拓了一個新的福音據點,還因此連結上台北教會的資源,神的恩典的確奇妙!
人與人之間都需要「溝通」,也需要訓練;否則情緒一來,容易惹事生非。許多關係的撕裂是源於「說話」,話若說不好,往往錯失許多傳福音或追求職場卓越的良機。
同時身為醫生的凌昌文牧師,除了本身是「雙職事奉者」,多年來也帶出另外12位「雙職牧師」,一起在教會中服事。他認為,教會在世界的功能,像是一艘「航空母艦」,教會成員則如同「戰鬥機」;此外也強調,「雙職牧師」不是要取代全時間的牧師,而是二者可「互補」...
由福氣教會主辦、8月3-6日連續四天之「幸福門訓系統第四階段-幸福大學(下)」研習會,假高雄靈糧堂主堂場地舉行。此次共210間教會報名,參加人數約1300人,熱度相較於去年絲毫不減;雖因疫情,不似以往有眾多來自海外的牧者同工,但仍透過香港創世電視台於海外直播。
全國禱告網絡因應新冠病毒流行,為加強祭壇大能,號召眾人展開「高強度間歇屬靈訓練—Spiritual HIIT」(S-HIIT),以鍛鍊、增強屬靈肌肉和聚焦於基督十架大能、更深被主的話得著,使「裡面的人」剛強起來;敏銳於跟隨基督、自卑、自潔、轉離我們的惡,並集體大量地吃喝主自己,使全地得醫治與復興,以及透過禁食滿足神的心意,進而帶下醫治(以賽亞書58:5-14)。
前幾天與朋友聊天,他突然問我,你覺得現在國小孩子最大的狀況是什麼? 我想了想我自己教書的經驗,以及孩子的狀況。我說:應該是不容易專心吧?!他聽了大呼:對!就是這個!原來你也這樣覺得!我還以為我的孩子是特例~~ 其實我接觸到不少的國小、國中孩子,他們真的在「學習專心」的功課上是個挑戰。有些
前幾天與朋友聊天,他突然問我,你覺得現在國小孩子最大的狀況是什麼? 我想了想我自己教書的經驗,以及孩子的狀況。我說:應該是不容易專心吧?!他聽了大呼:對!就是這個!原來你也這樣覺得!我還以為我的孩子是特例~~ 其實我接觸到不少的國小、國中孩子,他們真的在「學習專心」的功課上是個挑戰。有些挑戰過程不順遂的,可能就會被貼上「過動」。其實不容易專心,並不等於過動,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比較少機會訓練「專心」。再加上孩子成長的環境中,有太多會令他「分心」的事物了,所以「學習專心」成為現代孩子的重要挑戰。 對於幾歲的孩子應該要有幾分鐘的專心,有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他們的建議,分享個簡單的記法:孩子的年齡乘以2,大概是可以有的專心。 例如6歲的孩子,應該可以專心12分鐘,12歲的孩子可以專心24分鐘...當然不同孩子還是會有些差異性出現,不過爸爸媽媽可以概略地檢視一下孩子的「專心度」,另外,隨著孩子年紀越大,可以專注的時間應該是更長。這也是為什麼國小一節課40分鐘,國中45分鐘,高中50分鐘。 不過,專心是可以訓練的!但若沒有訓練,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見得孩子就會更專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國中高中的孩子,上課還是無法靜下心! 如何訓練孩子專心?其實坊間有不少的策略比方說像是番茄鐘(專心25分鐘後休息5分鐘!這樣為一個回合,幾個回合過後,休息較長的15分鐘) 我自己也有用過,在使用之前,清楚的告訴孩子,我們等下專心的25分鐘中,不能講話,只能靜靜的做自己的事情!有什麼問題,先寫在紙上,等休息時間才可以發問!不然孩子可能才剛「安靜」沒多久就想要提問,想找機會「說話」! 當然並非一開始就要標準訂在25分鐘!當孩子還小,或是還在「訓練專心」的初階班時,可以10分鐘、15分鐘,都是很好的開始!我們目標不是要孩子可以「專注25分鐘」,我們的重點是讓孩子可以「學會專心」。所以,時間部分可以視孩子的狀況,慢慢的增加上去。 另外,在使用番茄鐘之前,視孩子狀況,面對大一點的孩子,我會陪伴孩子先擬定計畫:第一段時間要做什麼?第二段時間要做什麼? 所以,在第一段時間結束後,不管是否完成,我們也按照計劃執行第二段時間的內容!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對於「時間」更有感!25分鐘內沒有完成這個任務,就算任務失敗!因為下個時段有另外的任務!當然在初期,可能需要面對「沒在時限內完成」的狀況,但孩子也會對於專心度、時間運用,更了解自己的狀態,甚至後來孩子會出現時間未到前,就已經先完成了該階段的任務! 不過,那時候不見得要延長專心的時間,也可以試試增加該時段的任務內容。高效率,也是專心的成果之一!同樣的25分鐘中,我可以做的事情變得更多,那也同樣說明孩子更專心了!當然也可以把專心的時間從25分鐘延長到30分鐘甚至更久,沒有一個絕對,而是如何貼近不同孩子的學習方式 另一方面,在學習專心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為孩子預備一個不易分心的環境,沒有太多的干擾!是當孩子專心時,家長也可以在旁邊陪同閱讀,而不是看電視、不是滑手機,或是順手拿起一個雜誌,讓孩子也能看見榜樣!甚至看孩子的狀況,預備一個乾淨的書桌,也是個不錯的方法! 重點是盡量減低孩子分心的因素...我就曾看過一個孩子用完橡皮擦後,玩橡皮擦的屑屑玩了5分多鐘。這時候大人當然就可以出聲溫柔提醒一下! 當然家長給予孩子的指令也要清楚。有時孩子不專心是因為他不了解大人的指令,所以沒有辦法「正確回應」大人的指示!所以面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當我跟孩子討論完後,通常會讓孩子把剛剛討論的結果用自己的話再說一次,一方面是讓孩子有機會重組小腦袋裡面的資訊,一方面也是讓我能知道我跟孩子是否有達到共識、他是否有了解我的意思! 最後要提醒的家長的是: 「專心」不見得是「安靜坐好」!有些孩子可以專注地把樂高組好,也是專心!甚至有些孩子的學習方式是拿筆一直畫、或是透過動作來學習,不見得「靜靜坐在那裡」就是「專心」。我們也都有過「人在心不在」的經驗!所以,家長還是要了解孩子的特質,才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孩子! 還要附帶提醒,千萬不要隨便貼孩子標籤!!不專心並不等於過動!太早決定孩子是「過動」,也很容易給孩子藉口可以不用專心! 專注力是需要訓練的!很少有孩子天生就是個專注高手,既然如此,何不從小陪伴孩子學習專心!讓他能夠更有好的學習態度面對以後的學習呢?!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你能想像67歲的人,仍能舉重100公斤嗎?退休牧師蔡三雄,從高中開始上健身房,至今50多年不間斷,而其實他國小畢業時,還不到30公斤、身高也只有130多公分,誰能想到,上帝就使用這個又瘦又小的人,成為台灣拔河運動的重要推手。
經文:【尼2:1】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 尼希米他對上帝感動他、要他去做的事情,他有感覺,他裡面有一個期待,他裡面有一個在乎。然後他來到神的面前,跟主說:那?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做。而在這一個預備的過程裡面花了多長的時間呢?四個月。這件事情,尼希米記一開始的時候講,那是在基斯流月,然後接下去,過了
經文:【尼2:1】亞達薛西王二十年尼散月…… 尼希米他對上帝感動他、要他去做的事情,他有感覺,他裡面有一個期待,他裡面有一個在乎。然後他來到神的面前,跟主說:那?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做。而在這一個預備的過程裡面花了多長的時間呢?四個月。這件事情,尼希米記一開始的時候講,那是在基斯流月,然後接下去,過了四個月之後呢?在聖經裡面說:在亞達薛西王二十年的尼散月... ...。從基斯流月到尼散月,四個月的時間,我覺得這又給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教導,他不是很毛躁的,有一個感動,馬上衝,就去做,什麼都沒有預備好。他用四個月的時間禱告,他也用四個月的時間作預備。 接下去你看,他跟王的對話,你會發現,他根本早有準備了。他要什麼場合,什麼時間,跟王說什麼,然後王會怎麼問他,他怎麼回答,他所有的事情,都已經作好預備工作了。尼希米是一個在職場上非常優秀的人,一開始我們就說,那個時候,以色列人已經被亡國了,他們是被俘擄的。一個被俘擄的人可以在後來的那個俘擄他的國家當中,做到那麼重要、被王那麼信任的酒政。王非常信任的一個人,他做事一定有我們值得學習的。 前面幾天,我們學的是他的禱告,接下來我們要一起學他怎麼做事。你如果渴望你在你所在的職場上能夠榮耀神,能夠在那裡為主發揮影響力,你必須在你的職場上有好的表現。你看看,尼希米怎麼做?這四個月的時間,他一點都不毛躁。從開始,他在乎耶路撒冷的情況,然後他去打聽,他聽到了之後,他很感動,他流淚在神面前,他晝夜的禱告,他把他的期待告訴神,然後他也領受神給他的一些話,然後他作預備。他有步驟、有計劃、有次序,他所有的都準備好了,然後時機到了,神的時候到了,機會來了,他立刻跨出這一步。給我們一個好的提醒好嗎?不要毛躁的,一有感動就衝出去,結果什麼都沒有預備好。 兩方面的預備:在禱告裡面預備;在實務上預備。到底該怎麼做?步驟是什麼?次序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清清楚楚。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跟尼希米一起學習。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到尼希米的工作,上帝有一些託付在他手中。你知道,上帝為什麼用一個在職場上的人?因為在職場上的人最明白怎麼樣能夠把事情做好來。我們一定要學習,不要只在辦公室裡面,做事很有計劃、很有次序、很有步驟。但是,在屬靈的事上?在教會裡面就一團亂了。不,把你在職場上,所受的訓練,用在神呼召你做的事。 20190914《恩典365》職場系列-尼希米:把職場上的訓練,用在神呼召的事上 (文章授權/寇紹恩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正在查詢資料,突然跳出一則色情廣告;滑著手機,粗話與暴力的影片也滑了出來。在這個充斥罪惡結構的時代下我們不禁要問,該怎樣養育、教導孩童,好教他們即便踏出教會門口,也依然持守走在當行的道上?
教會「兒童主日學」的時段和內容,應如何安排較妥?學生若不配合指示怎麼辦?如何讓兒童將所學落實在生活,甚至能出去行動、傳福音?魏玉琴老師認為,面對種種問題可回到根本,先釐清「兒童的靈命塑造」!
常聽人說,當牧師的孩子不容易,因為周圍的人無形中會對他的品格和信仰有更高的期許。的確如此。我也深深體會到,牧師當起爸爸也額外有壓力,若孩子表現不好,人自然會認為是父母有問題。這不純粹是猜測,而是生活中實際所看見、所經歷。偶爾聽見一些傳道人的孩子不信主,我心裡有莫名的擔心。另外更常見的情況是,傳道人的
常聽人說,當牧師的孩子不容易,因為周圍的人無形中會對他的品格和信仰有更高的期許。的確如此。我也深深體會到,牧師當起爸爸也額外有壓力,若孩子表現不好,人自然會認為是父母有問題。這不純粹是猜測,而是生活中實際所看見、所經歷。偶爾聽見一些傳道人的孩子不信主,我心裡有莫名的擔心。另外更常見的情況是,傳道人的孩子不單不想當傳道人,甚至對傳道人這個職業有許多負面印象和回憶(父母都不在家、看重教會過於家人、在教會一個樣,在家裡另一個樣……)。我常想,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會如何面對? 我不認為傳道人的孩子必須當傳道人,我也沒有十足把握自己的孩子將來一定不會出現上述情況……但我深信,孩子的成長與原生家庭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儘管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公式)。所以我們夫婦也竭盡所能,盡上做基督徒父母的職責。我們沒有太多獨特的方法和策略教導孩子,因為我們相信,父母在生活中活出信仰,就是最好的教材。 本文列舉一些我們在育兒上的重點,但不代表我已經在這幾方面做得很好。其中有些經過多年確實看到一些果效,另一些則仍有好長的路要走。我們一方面沒放棄目標,另一方面則不斷地修改管教方針。 建立孩子與神的關係 我的母會是聖公會,所以兩個孩子小時候就已在教會接受嬰兒洗禮。對我而言,這儀式主要的意義不在孩子(孩子當時還不懂事),而是提醒父母——孩子屬於神,父母有責任帶領他們,讓他們自己與神建立關係。孩子是神暫時託付給父母照管的產業,有一天我們要將他們還給神。父母的責任就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確保他們懂得信靠和跟隨神,去行神為他們所定的人生路程。 由於孩子長期跟隨我們在外宣教,沒有什麼機會學習中文,我們便要求他們每天用中文讀十節聖經,並要抄寫其中一節。希望藉此幫助他們持續性接觸中文,同時讓他們能有真理話語的灌溉。孩子不見得喜歡,有時候也會偷懶,但這是我們在他們還小時定下的規矩和習慣。讀經被列為他們每天必須完成的事,若沒有完成,他們就不被允許去做其他想要做的事。起初孩子也會抗拒,但由於我們已經堅持多年,他們也漸漸習慣了。有時候,他們會對所讀的經文有所疑問,開啟了我們之間的信仰話題,甚至探討神學議題。最記得兒子問過一個問題:「神在創造世界之前在做什麼?」 我們盡量避免對他們要求過多,更不讓他們感覺自己必須在信仰知識上勝過其他孩子,才讓父母有面子。這樣做不單只是滿足父母的虛榮心,也可能造成反效果,以致他們對屬靈的追求感到厭煩。與此同時,我們不會完全放鬆,因為曉得人的惰性,若不是有某種程度的強迫,孩子們不可能自動自發地追求屬靈事物。有時候,孩子們因特別狀況問我們是否可以暫停,我們也不會完全拒絕。在聖經中,律法對神的子民有許多要求和守則,但它們在被應用時有彈性,絕非不顧人情。一旦人的價值觀被更新,他便自然會對美好的事產生渴慕,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培育孩子成熟的品格 一個屬靈的人不能只在乎宗教性的活動和知識,更重要的是被吸收的真理塑造,活出好品格。我們相信好品格也可以從小培養。在管教的原則方面,我們聽取一位屬靈長輩的建議,孩子小時嚴格要求,孩子漸長之後,就慢慢放寬,或是改換管教方式。 在諸多品格中,我們最認真看待誠實。他們從小就被告誡:「人難免會犯錯,但務必馬上承認。犯錯不認而後來被爸媽揭發,後果會遠遠比自己犯錯之後自動承認來得更嚴重。」孩子們小時候都嚐過撒謊被抓包的下場,而且我們也讓他們感受到犯錯後認錯的結果不是想像中那麼可怕,所以至今孩子們都會主動向我們報告他們在學校出現的錯誤。即便當了牧師,我們還不是經常會犯錯嗎?神既然給我們這樣的恩典和接納,我們也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關鍵在於,承認。 有一次,大兒子天洵在學校休息時間,被其他同學摔暈在操場地上。他回家把事情說給我們聽,追問之下,原來有一位中國同學被其他阿拉伯同學欺負,他上前阻止和協助,而遭阿拉伯同學攻擊。我了解之後,囑咐他要小心,也讚揚他勇於助人的舉動。我告訴他:「千萬不要因為這一次的經歷,而讓你以後看到需要不出手幫忙!」對的事情,付上再大的代價也要堅持去做。 教導孩子分享已有 宣教士的生活雖不富裕,但我們也沒有缺。無論如何,我們期待孩子從小經歷兩件事:一是神的恩典夠用,另一是人真正的喜樂和滿足不來自於所得,而是所施,如聖經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生命的富裕不在乎擁有多少,而是在於願意施予多少。 很多弟兄姐妹很關心宣教士子女,所以孩子們經常會收到禮物和紅包。他們為此非常開心,因為可以用來買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或為??多做點儲蓄。後來,我們覺得孩子不能只有領受而不懂付出,於是決定教育孩子們分享。我們在柬埔寨工場時,孩子分別是八歲和五歲。我們要他們把收到的一部分紅包分別出來,到了學校假期,一起到市場去購物(食物、文具等),再送到鄉下、垃圾山等窮人家聚居的地方,親自分給那裡的孩子們。每當我們帶學生去探訪貧民窟、街頭露宿者、墳墓村、艾滋孤兒院等地方,他們也一定隨行。我們期待孩子能從分享中感受到深層的喜樂(雖然按本性他們更喜歡用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也要他們從小就察覺,幫助別人是神兒女不容推諉的責任,以及我們在地上生活的特徵。 幫助孩子發掘自己 為人父母者往往會對孩子有自身的期許,甚至希望他繼承上一代的事業。身為牧師,我心裡自然也會期待孩子們有一天一樣會全職事奉。可是,打從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就問過他:「你長大後想做什麼?」他曾說過飛機師,也想過開捷運、當音樂家、廚師、畫家、發明家……但就是沒說過要當牧師。可是當我冷靜一想,卻發現自己的想法和期待不一定正確。一方面,我們不應該認為只有當傳道人才是最榮耀神的事,每一個職業都可以、且都應該榮耀神,同樣尊貴。另一方面,神對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設計和旨意,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適合當傳道人。兒子的興趣很廣,也很善變,不容易堅持。但無論哪一樣,只要是我們能力許可的範圍,都盡量給他機會去嘗試。我們相信神對他有獨特的旨意,我的責任是幫助他發現自我,以他自己的方式榮耀神。 訓練孩子對自己負責 放手,是每一位父母必須學,卻不容易學好的功課。父母心裡知道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我們而獨立生活,所以希望他們在那一天來到之前已經做好準備。每個孩子學會獨立的時間不同,而做父母的總是心疼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掌控和放手之間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和放諸四海皆準的方法。我們也有這種掙扎。 宣教工場搬到德國以後,我們和孩子們都需要學習新語言,他們到政府的小學去,我們則到政府指定的語言學校去。孩子們語言的學習進度比我們快得多。這種情況其實也間接幫助孩子們學習對自己擔當一些事物、解決一些難題,因為我們根本幫不上忙。當他們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只給他們建議幾個管道,讓他們自己去尋求幫助。有一次兒子丟失了學校儲藏櫃的鑰匙,他需要自己打電話到出租公司去申請配鑰匙。孩子在學校出狀況,他們也需要自己去找老師或相關人士解決。坦白說,有時候感到挺心疼,畢竟他們年紀都還很小。或許,這是神要我們學習放手、讓孩子們學習獨立的方法。 以上一切努力,目的不是要塑造孩子成為父母想像中的樣子,而是要讓他們體驗,跟隨神的生命何等精彩。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五十九期(2019年9-10月): (文章、圖文授權/蔡頌輝牧師) 蔡頌輝牧師最新著作《千萬別搞錯信仰》 https://reurl.cc/1Q3ZZ8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