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敬虔

【七千人網誌專欄】明白神向這個世界的旨意

聖靈會引導我們明白神向這個世界的旨意。在這個時刻需要特別強調這點。我不知道有甚麼測試,比這個更能確知自己是否神的兒女:你怎樣看這個世界的局勢?你對它感到意外嗎?你對它感到驚奇嗎?你對它感到失望嗎?你仍期望政治人物及其他人能解決所有問題,並把這個世界變好?你仍相信某種烏托邦將會出現?若是這樣,你可以肯定你不是被聖靈引導,你並不是神的兒女。   但若你有對現今的事不感到希奇,若你幾乎能預測它必然如此,你從來不對那些主意有信心,因為你相信聖經說將來會有「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當罪及情慾仍在人邪惡的心內—那麼我會說你是「神的兒女」。   讓我重申,若你對世界的狀況不感到意外,你不期望一些戲劇性的事能忽然解決世界的問題,並帶來普世性的和平及豐富、快樂及友誼,那麼我認為你有很好的理據證明你是神的兒女。只有聖靈能領人相信這個真理。   若你仰望基督再來為你唯一的希望,你可以確定自己是神的兒女。天然的人會譏笑及反對這個道理。當主第一次來的時候,他們不相信;主第二次再來,他們也不會相信。然而神的兒女會相信,因為這是聖經清楚的教導。   保羅寫給提多說:「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慾,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多2:12-13)。那是我們唯一的希望。若那是你的立場,若你說除此之外別無希望,你就是「神的兒女」。   (文章授權/七千人網誌/鍾馬田)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漢字有福音專欄】「喫」字失落成「吃」字

「喫」   「契」 我們身體的疾病大部分是從「吃」出來的,但殊不知我們人類的罪也是從「喫」出來的,聖經說明了漢字「喫」的故事。   人們總以「吃」字代替「喫」字 常久以來,人們總以「吃」字代替「喫」字,但殊不知「吃」字本義是口吃(ㄐㄧˊ)的意思,指說話不順暢。而「喫」才是『吃』字的本字。   漢字「喫」甲文、金文尚未出土,小篆喫從口契聲,本義作「食」解,因在咀嚼中常有牙脣互咬合一之義故從契聲,聲符「喫」?大? (唸器),從聲,本義作「大約」解,乃指古代社會為約束彼此行動之重大約文。   漢字反映現代人的生活,以「吃」字最為代表。人為生活所需、為五斗米折腰甚至要「乞」討才能得「吃」。但是當初神造了人以後,就為人預備好了可「喫」的食物。   「喫」是神給人的「口頭契約」 神造亞當並將他安置在伊甸園。園子當中有各樣的樹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各樹均有果子。「民以食為天」的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隨意喫,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2:16-17)。神給人的頭一個吩咐是顧念人『喫』的需要,頭一個吩咐是一個「口頭契約」,這「口」頭「契」約其實就是一個『喫』字。   始祖在「口頭契約」中失落了 神在「喫」的「口頭契約」裡有隨意喫與不可喫兩方面:首先,就以神給人最初的樹果素食而言,神賜人的自由意志: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隨意喫-為身體飽足及心裡快樂而喫。   其次,伊甸園裡還沒有死亡的先例,所以始祖不知死亡為何物,而神賜自由意志是要始祖選擇是否願意遵行神的吩咐: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當始祖違背神的「口頭契約」,罪這就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羅馬書5:1 )   耶穌受魔鬼試探與『喫』有關 耶穌出來傳道,聖靈將他引到曠野,四十天受魔鬼的試探。那些日子沒有喫甚麼;日子滿了,他就餓了。魔鬼對他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耶穌回答說:「經上記著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加福音 4:1-4)「人活著」與「神的話」是有密切相關,這正如漢字「活」與「話」有密切相關一樣。   我們應將神的話當食物「喫」 神給的「喫」是維持人身心靈成長而不是要人失去生命的。與其說是不可喫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其實是要人喫生命樹的果子。   神賜嗎哪給以色列民喫,那是豫表耶穌說: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喫這糧,就必永遠活著。(約翰福音6:51)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神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翰福音6:63)   「神的話」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約翰福音 6:50),喫這糧的人就永遠活著。(約翰福音 6:58)喫「神的話」就是喫生命樹果。   「吃」帶出人「生老病死」,其真正的原因是始祖不聽從神「喫」的吩咐而來的。不知聖經「喫」字故事的人們總以寫「吃」代替「喫」。漢字「喫」好像失落了正如人類始祖在伊甸園中失落的一樣。神造人並以「喫」來分別虔誠人歸祂自己,因此,順從神「喫」的契約-細讀與遵行「神的話」就是「喫」的敬虔表現。   漢字『喫』有福音:『喫』是神給人類的頭一個「口」頭「契」約。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做個真實的人

「粉飾的牆」(使徒行傳二十三:3)   我在1976年,我的輔導毛松霖老師,鼓勵我加入「校園團契」,擔任高中團契的輔導。當時我自認自己的信仰不配當輔導,他講一句話:「文亮,你不要自認在信仰上,還是孩子,該負起責任來。」,我就順服,報名參加團契輔導的訓練班,當時要上五次課。   我在訓練班認同校園團契幫助學生的宗旨:「生命、生活、工作」—生命優先,生活其次,工作末後。後來,我深深的體會這順序若顛倒,會產生許多不好的結果。   生命,是來自內在與主的親近。生活,是來自儆醒與敬虔。工作,是外面可見的動作。我的工作可能做一堆,背後卻有見不得人的黑暗面。甚至早已離開主,用工作、聚會、活動參與,撐住自己的信仰。   這就如同粉飾的牆,裡面是黑的,混雜的,只是外面塗上一層白色的泥灰,讓人看不出罷了。事工導向的人,很容易犯這個錯。什麼是學生團契的輔導?是特別需要上帝憐恤的人。因為,這期間我真看到自己許多的軟弱。   特別是情感的強烈需要,我曾經一邊當學生輔導,聚會後到電影院,一直看電影麻木自己,排除對感情的壓抑。我一面看一面流淚,求主幫助。我自認是粉飾的牆,為什麼還要當輔導?我愛主,又知自己是罪人。但是,我相信有一天,主會使我越過這難處,更真實的在學生當中,事奉祂。   我在高中學生團契(楊梅高中、建國中學夜補校團契)當了五年的輔導,我對教職漸有負擔,禱告主,是否引我以講桌事奉主,一生可以幫助更多的學生?後來,我成為臺灣大學的老師,我又當了臺灣大學學生團契的輔導。我的寫作,大都以高中生為對象。我的生命裡,仍然是高中學生團契的輔導。   願我們一生外面所做,是裡面所是。求主帶我「生命、生活、工作」,這個正確的順序。   時代無論怎麼改變,我相信學生還是需要好的輔導。好的輔導是一直需要上帝,否則什麼時候變成粉飾的牆,他也不知道。如今,我還是學生團契的輔導,並以成為學生輔導,事奉主耶穌為榮。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七千人網誌專欄】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地度日。」(提前2:1-2)   我們的禱告經常都很狹窄,只限於為我們個人的需要和為親朋戚友禱告。但在這裡有一個明顯的對比,保羅呼召我們作福音的禱告,是要替萬人禱告。不可以自私,只為特定的人禱告。神的心意是「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2:4)。神不喜悅惡人死亡,而願意罪人悔改得救(結33:11)。為失喪的人禱告是神所喜悅的。使徒行傳17:30「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不論是博學或無知、進步或落伍、教養或原始、以及甚麼種族,所有的人在可敬畏的創造主面前,都需要救主的拯救,除掉罪孽,得享永生,與神和好。提多書2:11說「因為神救眾人的恩典已經顯明出來。」   保羅說要為萬人,即所有的人,包括信徒所認識的人和不認識的人。在這裡特別提出,我們很容易疏忽為他們的得救禱告的兩類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君王在原文是複數字,表示那一類的人。因為古時(和現今)統治者常是暴君,不尊敬神和惡待祂的百姓,所以他們常是人民仇恨的對象。又因他們遙遠且高高在上,和信徒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關係,因此信徒很容易對他們冷漠。這種疏忽是嚴重的罪,因為教會的領袖有權柄和責任要為他們禱告。保羅呼召以弗所教會,在公開聚會之時,要為君王和在位的禱告。雖然當時的暴君尼祿王是如此邪惡,他不單褻瀆神,而且逼迫信徒,但仍要為他的救恩禱告。   為君王和在位的禱告,不只限於求他們能有智慧公義、公平的治理國家和善待百姓,更是為了他們永恆的靈魂,希望他們可以接受福音,為罪悔改。保羅並沒有吩咐我們去祈求罷免邪惡的君王或那些與我們持不同政見的統治者。羅馬書13:1-5和彼得前書2:17均教導信徒應當對政府忠心和順從。如果教會能夠花時間和精力為統治者禱告,就會看見這對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不要忘了「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堅固的營壘」(林後10:4)。要改變國家的方法,就是要罪人得到拯救。教會歷史中記載了許多的榜樣,當教會在受到最激烈的逼迫之時,他們仍為國家在位掌權者的靈魂忠心的禱告。如果我們想要像初期教會那樣對國家社會帶來影響,我們必須學習他們的榜樣。   節錄自《麥克阿瑟新約註釋:提摩太前書》第六章 (文章授權/七千人網誌)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