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經文/瑪拉基書4:6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為父為母可以成為神隊友是很重要的事,所有的職份終有一天要退休,唯有一個職份,即便已經做了該做的、不能再插手做任何事了,也不會退休,這個職份就叫做:父親、母親。我們會為了當工程師、老師等,花很多年時間努力學習,上十二年國教、讀大學、可能還讀研究所,我們花四分之一的時間在學習;為了讓職位能更上一層,此外還要上很多課、接受培訓等,但是「養育兒女」的這個職份,我們為此上了幾堂課呢?幾乎沒有,難怪只能做牛做馬,我們不會做父母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好比一個沒有學過工程的人,到工程公司當工程師,那一定是個災難!所以,如何讓人類進入一個合理的社會,就必須從小學習做一個健康的人,以致進入婚姻後,能做一個健康的丈夫、妻子,然後成為健康的父、母親。 創世記2章23-24節:「那人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父親、母親可以成為神隊友,就是有這個經文所說的根基,因為二人連合,成為一體;已經成為一體了,如此的緊密,理當成為神隊友一樣。夫妻情同骨肉,成為父母之體:骨頭跟肉是不能分離的,若分了,肉就死亡、骨頭沒有肉支撐、也會碎裂;男生找回肋骨才是男人,女生回到身體才成為女人,所以神所結合的,人不能分開,神安排了我們的婚姻,就像亞當、夏娃一樣,因此當我們進入婚姻之後,二人就連合成為一體。夫妻不同調,父母難一致:夫妻若各唱各的調,當父母也會是一樣的情形,即便兩人都是一流的歌手,如果唱得不同調就會很刺耳,音符間變成彼此對抗,所以夫妻必須要進入同調的狀態,才能成為神隊友。 一、神隊友的意涵 1.夫妻默契加補位:我們可以從運動來了解「默契」跟「補位」;各位看籃球員,當他要傳球的時候,他不會轉過來看著隊友,然後才傳球,他會在面對防守的時候,看左邊卻拋向右邊,隊友也能順利接到球;排球也是一樣,做球的人,他前面的隊友一定先跳起來,結果他做球,後面的隊友跳更高,完美的殺球!這就是默契加補位,夫妻也該如此,天天緊密生活的人,本應像天天練球的球員,培養出良好的默契,可惜我們不是打球,是打架!打到最後也有默契了,變成不說話、看似沒問題的家庭…,所以我們首先要學的是「捨己」,自己不得分、給別人得分,因為他的位置比我更好,傳給他、榮耀給他,這是很難的事情,但是捨己帶來合一;做丈夫的要回家時,要把情緒包袱丟在公司的垃圾桶,不要讓家裡變成情緒垃圾場! 2.屬神的團隊:神隊友有兩個意思,一是形容詞,就是「神奇」的隊友,另一個是「神」的隊友,就是耶和華神,而我們是屬神的團隊、是神的兒女;除了我們自己,我們在世不論做了多大的事業、美事,都不能帶進天堂,包含我們所生的兒女;我們自己的力量,在自然界所能做的,比起神所定的定律,就像牛毛一樣渺小,我們沒有任何可誇的,是因著神的憐憫與抬舉,使我們可以做一點事。信靠與順服不是容易的事,信靠需要腦、理性的認同,以及心、感性的願意接受,不能只靠理性分析,因為你分析不到自然以外的事,也不能只靠心裡的感覺,這有點虛,所以要有聖經的確據,又要心的意願,加起來才是信靠!我們唯有信靠與順服,才能跟神成為好的團隊。 二、教養的五大誤區 父母不是神隊友時,教養兒女極可能帶來很大的問題,並且這個問題可能影響至少三代,因為兒女會成家立業,影響他們的下一代,在這壞的循環中,就有很多的誤區: 1.自我矮化的形象:我們總覺得當父母親好像是沒價值的事,我們包尿片時,會不會想著:我是碩士畢業的,怎麼在包尿片?當我們做的與經濟無關時,就會覺得沒價值,我們變得只看錢、不看生命了!尿片包著的是生命,不是會貶值的錢幣,我們要學著看見,所有改變世界的人,都是從母腹出來、從搖籃長大的。馬丁路德是家中的第八個孩子,約翰衛斯理排行第十五,如果當年他們的母親說: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那麼「因信稱義」這麼重要的真理,可能就毀在節育上面了!因此,父母親不只是包尿片的人,乃是保護一個存留到永恆的靈魂,所以我們必須要擴張自我認知,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2.將控制當作教養:我們常說:要乖乖聽話,我們以為在人面前控制好,就會是好的狀態;但坐過牢的人,雖然在獄中被控制得那麼嚴厲,出來後再犯的機率仍然很高;連神都不控制人,神讓我們有自由意志;所以教養兒女不該用控制的手段,乃是訓練孩子自主、自理、與自學的能力。孩子不會因為我們說:不要這樣,就不會這樣,控制對人若有效的話,早就世界太平了!雖然法律不斷增加酒駕的罰鍰,酒駕問題仍然嚴重!可見得懲罰也無法控制人! 3.那是媽媽(太太)的事:當孩子說:爸爸,我的鉛筆盒不見了!爸爸說:去找媽媽!教養不單是媽媽的事,當我們把教養看做是女人的事時,就變成「無父家庭」,父親變成家庭的邊緣人;家裡有青少年的,他知道明星的許多事,甚至下半年的行程,卻不知道爸爸下週要出差、爸爸在做什麼工作…。也不能有兩個領導中心,當兩個主管不同調時,恐怕人只聽對你有利的,如果夫妻不同調,孩子從小就培養出投機取巧的本事,唯有夫妻同心、分工合作,才會共同承擔責任。 4.孩子是家庭的中心:這是華人最大的問題,我們繞著孩子轉,付出一切只為了孩子,結果孩子不聽話,我們說:我做牛做馬,竟遇到不孝子,實情是:孩子被我們捧在心上,他上面沒有人,就目中無人了!孩子不是家庭的中心,夫妻才是,兒女是後來加入這個團隊的,有一天,他們要自立門戶,離開父母的家去承擔責任;所以,夫妻間的約會時間是很重要的,優質的夫妻關係,能成就父母的效能。 5.不要輸在起跑點:父母最大的壓力就是:怕輸!但請你問六個問題:?誰定的起跑點??如何定輸贏??過程及終點又如何??跑贏的代價是什麼??跑贏的獎賞是什麼??跟人生意義與價值有關嗎? 人生有三個點:起跑點、轉折點、終點,起跑與轉折都第一名,可是沒有跑到終點,是第幾名?很多人都知道尼克胡哲,他一出生,註定起跑點輸了,可是我們現在哪個人贏過他?他影響許多人,見過數十個國家元首,總統跪下與他一起禱告…,所以起跑點一點都不重要!台灣也有流氓變教授、牧師的,他們的起跑點、轉折點錯了,看似沒有未來,可是當他們找到對的終點、並向著終點跑時,生命徹底被改變了!所以,過程與終點才是意義的所在。 三、神隊友的兩重根基 彼得前書 3 章 7 節:「你們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軟弱,與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這樣,便叫你們的禱告沒有阻礙。」 許多年前,最震撼我的,是後面那句,做丈夫的沒有敬重妻子,竟然會使我的禱告有阻礙! 1.二人連合成為一體:二人連合成為一體,是成為神隊友的第一個根基,但二人連合並非黑臉和白臉,而是笑臉;神用笑臉幫助我們,所以我們要學阿爸父,也用笑臉幫助兒女。箴言 16 章 24 節:「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教養兒女要用良言,良言要配笑臉,勸勉造就的話,要帶著笑臉才帶有影響力。另一段經文更清楚,箴言 17 章 22 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保羅甚至在腓利比書,用命令的方式寫到「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我們有喜樂的心,自然帶出笑臉,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臉的果效更是從心出來的。 2.與神同工:與神同工有一個方程式:3+2=1,就是「三位一體」的神、加「一男一女」的夫妻,等於「一」,如果只有一男加一女,不一定等於一,因為太多意見了,我們需要神教我們合一;而這需要三個重要的領受:1.領受聖靈──不只是領受聖經教義、或教會文化,我們更要領受聖靈,這是一切的基礎與開始,有聖靈在我們裡面,夫妻才有合一的根基。2.無悔的承諾──這世上沒有適合你的人,因為許多時候,我們連跟自己相處都不適合,只有幫助自己的生命,成為適合進入婚姻的狀態,然後給婚姻無悔的承諾。3.毫無隱藏──連政府都要透明化了,何況夫妻,所以夫妻要毫無隱藏,我們才能與神溝通。 四、形成神隊友的策略 1.支持與接納到盲目程度:十幾年前,我對妻子說,我決定學習成為家庭的領導者,所以當我們討論完、做了決定之後,請妳務必要盲目的支持我,讓我學習討論、決策、執行、修正、再修正、再執行。 2.雙?溝通創造共識:最重要的概念是:事實!比方某件事,對方有兩次做對了,其它都沒做好,我們通常會說:你每次都這樣!對方一定抗議:我至少有兩次沒這樣!我們要說「事實」,而不是「成見」!我們常把過去的成見複製、貼上,這很不公平,連神都不看我們過去的罪;所以雙贏溝通是以「事實」為根據,只說事情,並以接納的心態,接納彼此都是會犯錯的人。 3.一同禱告突破屬靈高牆:我和太太努力了二十多年,直到一年多前才真正持續地、每天一兩次一起禱告,這是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撒但要搶奪的就是那個位置,其它的都是表象,牠要奪的就是心裡最深的那個、屬神的位置。 五、成為父母教練──愛與紀律 愛與紀律是兩個不同的力道,感覺是矛盾,但是加起來才完整,愛中要有紀律,給孩子一個範圍,學習自主;因著被保護、被供應,雖然有紀律,但是能經歷到愛。 最後,成為父母教練的四個角色: 1.園丁:孩子需要保護,免於災難、夭折,他後面有幾十年可以領受風雨,不急著讓五歲、八歲的孩子就接受風雨。 2.教師:教導他學會照顧自己、保護自己,慢慢給他吹一點風、淋一點雨。 3.嚮導:當他越來越大了,就變成響導的概念,為他介紹風景,然後讓到一邊,讓他自己面對生命的風景。 4.朋友:最後你才能成為一個放心的朋友,而不是如大部分華人的父母親,一輩子當個提心吊膽的朋友,因為我們前面沒有讓孩子的生命長大,只單單長大了身軀。 瑪拉基書 4 章 6 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當台灣的家庭成員都成為彼此祝福的關係時,台灣社會一定滿了祝福,因為每一天都是祝福的言語。你我就是父母教練,不用做牛做馬,培育你的兒女成為他自己人生的選手!保羅說得很清楚:「忘記背後」,也許我們過去做得很失敗,但是因神的憐憫、可以在我們身上讓這一切都過去,願神的祝福臨到我們! (文章授權/永和禮拜堂) 作者/黃夏成 摘要/張安安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家從小就是小小康,以收入來說當然沒有像從商的人那般「富裕」,但卻經歷了很多神「富足」的供應。 我從來沒看過我爸媽為了錢吵架,而生活雖過的比別人簡單,卻也滿自在的。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我爸媽卻很願意投資,不管是我或我姐讀的大學,其實在學費上都比其它學校要高,我父母卻很願意花這些錢。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該省的錢不能花,該花的錢不能省。」 小時候有段時間我很喜歡鬧我媽,用嬉鬧的方式說:「怎麼辦~我們家錢不夠用了,我們要睡路邊了~」我媽就會嚴肅的說:「不用擔心,我們都有預備,上帝的恩典也夠用!」 是的~我真的覺得富足的心態比富裕的環境要重要的太多了。 從一個人如何分配錢與時間,就可以了解他的人生價值觀了。 傳承屬靈生命比傳承屬世產業重要太多了。 沒有生命來承受這些物質,再多物質也只會讓關係破裂,因為雙方的關係沒有「成熟」到足以「承受」嘛。 我認識一個孩子,明明自己相當優秀,家裡環境也很不錯,他卻會在很多小細節上流露出一種「我很貧窮,我沒有能力」的感覺。 後來在為他醫治釋放時,才發現因為他的爸媽在他小時候為了讓他更用功讀書,就常刺激他:「我們花了很多錢在你身上,我們家錢快不夠了,所以你要用功讀書...」而這樣的刺激讓他從小不時會躲在棉被裡哭,害怕家裡沒錢。 這導致他長大後,因著內疚心理,有需要都不敢跟爸媽說,自然的在溝通上就隔一道牆。他活的很無力,也常定罪自己,並對未來感到迷惘,害怕自己長大後賺不到錢。 與其都要花錢在你所照顧的人身上,何不好好表達,讓你所給出的愛能夠充分的讓對方接收到呢? 當你給出一份禮物時,如果同時還丟給對方一些又臭又髒的垃圾,你覺得對方會先注意到禮物還是垃圾? 把錢花在刀口上,更要花在建立關係上! 在正確關係當中的花錢,更能夠堅固關係,但在錯誤關係的前提下,花再多錢都只會讓雙方失焦甚至反效果。 祝福大家,把錢花在愛我們的人與我們愛的人身上! 陳思國傳道著作:【被翻轉的男孩--少年靈命復興故事】、【阿國服事超實用秘笈(DVD)】、【內室禱告--靈命復興與豐盛】、【突破的生命(DVD)】、【恢復的生命(DVD)】、【醉在聖靈裡-啟示性恩膏的釋放】,歡迎網路訂購。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家從小就是小小康,以收入來說當然沒有像從商的人那般「富裕」,但卻經歷了很多神「富足」的供應。 我從來沒看過我爸媽為了錢吵架,而生活雖過的比別人簡單,卻也滿自在的。然而在孩子的教育上我爸媽卻很願意投資,不管是我或我姐讀的大學,其實在學費上都比其它學校要高,我父母卻很願意花這些錢。 我想
「願你們都懂我的心。」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5) 早期,台灣生產的鳳梨,大都是為加工成鳳梨罐頭外銷,少部份當生鮮的水果吃。製造鳳梨罐頭時,常把鳳梨中間較硬的部份「鳳梨心」,用機器管子打掉。許多鳳梨心被當成垃圾,丟到水溝。 我小時候曾經到鳳梨工廠外的水溝,撿漂浮
「願你們都懂我的心。」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立比書2:5) 早期,台灣生產的鳳梨,大都是為加工成鳳梨罐頭外銷,少部份當生鮮的水果吃。製造鳳梨罐頭時,常把鳳梨中間較硬的部份「鳳梨心」,用機器管子打掉。許多鳳梨心被當成垃圾,丟到水溝。 我小時候曾經到鳳梨工廠外的水溝,撿漂浮在水面的鳳梨心。而後丟到教室屋頂上曬乾,再取來吃,即使沾滿蒼蠅,還是可口。我小時候喜歡吃「鳳梨心」,即使有些大人說:「這東西吃了會變啞巴」、「吃了會爛舌頭」、「沒營養」等。 我信耶穌之後,相信上帝不會創造一個沒有用的生物,與生物體內每個部份都有用,包括「鳳梨心」。 1981年,我到美國求學,才發現美國、德國等製造的果醬,許多含「鳳梨心」(core of pineapple)。原來先進國家知道鳳梨心的用途,是台灣早期的鳳梨公司不知道。 鳳梨酵素的功用 鳳梨心吃來較硬。纖維較粗,增加鳳梨切片充罐的困難,才被丟棄。其實鳳梨心含有最多的「鳳梨酵素」(bromelain),可以幫助人體的消化,減少人的氣喘、鼻竇炎、手術後身體的復原,與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鳳梨心所含的酵素,與鳳梨汁一樣的多,糖份少一些,更有益人體的減肥。 後來台灣的鳳梨罐頭業沒落,改成多吃新鮮的鳳梨,少吃鳳梨罐頭,仍然有人將鳳梨心切掉,祇吃較軟的部份,實在可惜。 此外,鳳梨多含纖維,幫助大腸蠕動。含鉀,可以減少心臟病,與高血壓。含鎂,可以幫助骨骼健壯,與促進人體對於鐵的吸收,改善貧血,減少暈眩。 鳳梨的分解性 鳳梨酵素也具有分解蛋白的功用,因此鳳梨常與肉同煮,例如鳳梨配雞胸肉,叫「鳳梨雞串」;鳳梨配豬的里肌肉,叫「鳳梨燒肉」;鳳梨配糖醋肉,叫「咕咾肉」;鳳梨配椰子油與牛肋,叫「泰式風情燉肉」;鳳梨配肉絲與炒飯,叫「鳳梨蛋炒飯」等。 由於分解蛋白,也會使皮膚上的表皮腐蝕,所以切鳳梨前,先用水洗,或用鹽洗,可以洗去一些鳳梨酵素,減少敏感性皮膚的手癢。鳳梨加冰塊,也可抑制鳳梨酵素的分解作用,這稱為「鳳梨冰棒」。 鳳梨心與教育 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也將學生當成鳳梨罐頭式的製罐教育,不好製的就切出,當廢棄物丟掉,那麼許多優秀的學生,將會被棄掉。或是學生優秀的部份,提早被扼殺。現有罐頭,再決定要裝入的內容,若用在教育,將是人才的浪費。還好有主耶穌的拯救,不然許多學生會難過不斷,嘆息不止,我是其中的一位。 鳳梨心,給我一個提醒,耶穌是揀選世上軟弱的、愚昧的、無用的。人需要上帝的愛,不是把人放入罐頭裡。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聽見連續的門鈴聲,老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起來應門。 過去三天,老賴與街坊鄰居組起清潔隊,負責把風災後的社區恢復原貌。雖然大部分垃圾清光了,仍難免狂風肆虐後的痕跡。 老賴一開門,發現是住在對面的王和。「咦?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不就剛過的那個颱風?」王和打趣地說。 「呿,開玩笑是這樣開的嗎?」老賴一面接過王和遞來的一鍋滷菜。「這又是幹嘛?」 拖著不良於行的身軀,王和巍巍地走往飯桌。「看你跟清潔隊忙了好些天,需要好好吃個飯,但想必你這王老五定是睡到自然醒,再出去隨便吃。」 老賴扁了扁嘴,不願承認,但肚子卻咕嚕咕嚕叫了起來。 「你這老頑固就快來吃吧!白飯我也帶來了。」王和吆喝,指著手裡的飯盒。老賴從廚房取來兩副碗筷,坐定。便稀哩呼嚕地扒起飯菜。因這連日地辛勞,確是餓了。 王和沒動碗筷,倒是看著老賴吃著,說:「大颱風天,我能做的也就這個啦。眼巴巴地看著你們忙,自己卻使不上力。能讓你這孤單老人吃上一頓好的,我好歹活著還有點用處。」 「不過是個颱風,把你颳到糊塗啦?吃飯啦!」老賴假裝生氣地說。 王和默默拿起筷子。兩個老友相聚,送走一切身心的疲憊。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聖經》羅馬書15章13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您可以成為今日報的祝福!為我們打開天上的府庫,按時降雨在這地上~(點我奉獻)
聽見連續的門鈴聲,老賴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起來應門。 過去三天,老賴與街坊鄰居組起清潔隊,負責把風災後的社區恢復原貌。雖然大部分垃圾清光了,仍難免狂風肆虐後的痕跡。 老賴一開門,發現是住在對面的王和。「咦?什麼風把你吹來了?」 「不就剛過的那個颱風?」王和打趣地說。 「呿,開玩笑是這
在日月潭伊達邵老街上,有一家現代化風格明亮的紀念品店「台灣原色」,這是台灣人自創的紀念品品牌,背後的推手是年過半百的桃園靈糧堂傅寶仁弟兄。他12年前開始了創業之路,在15日的主日見證中,傅寶仁回顧從小到大的生命歷程說:「神其實從小就開始預備我,讓我走在這條蒙福的道路。」
「就如同每天洗手、洗臉好幾次,同樣,我們要清理自己的心靈。」體內每天都會排泄廢物,人的心靈也會不斷產生垃圾...
你有看過有一種人整天很忙碌,情緒也很浮躁的嗎? 其實就是以前的我~ 我慢慢的發現生活其實可以活得更精簡與開心~ 越是在關係的衝突、誤會、挑戰中選擇逃跑而不是面對的人,生命終究會累積越多消耗自己的心理垃圾。 背著一堆累贅當然越跑越慢,這叫事倍功半的人生~ 做什麼都在抱怨累、抱怨人?其實他真正不滿意的是他現在的自己。 定期清理心理垃圾的人,才可能做情緒的好管家。 以同樣的角度來看做事:你越不去挑戰更大的事,你就會永遠被瑣碎的事情綁住。 定期規劃自己人生目標的人,才能夠在做每個事情上找到平安! 不管是人眼中的快或慢,都要能夠找到自己的速度,那麼自然的就會開始有人與你同行了~ 會一直覺得很孤單的人,除了太過閉門的情況以外,大概就是還沒有找到自己生活的節奏吧! 無論如何,人生要活得有意義以及開心是最重要的! 終究我們都要學會:不是好好的放縱自己,而是好好的愛自己。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你有看過有一種人整天很忙碌,情緒也很浮躁的嗎? 其實就是以前的我~ 我慢慢的發現生活其實可以活得更精簡與開心~ 越是在關係的衝突、誤會、挑戰中選擇逃跑而不是面對的人,生命終究會累積越多消耗自己的心理垃圾。 背著一堆累贅當然越跑越慢,這叫事倍功半的人生~ 做什麼都在抱怨累
中華鯨豚協會理事長楊瑋誠,現任臺大獸醫系與生態演化所合聘副教授,因為參加海洋保育相關工作,讓他對生活中的「環保觀念」有套獨特見解。
最近過得很「阿雜」嗎?基督徒作家史蒂芬.阿爾特拉格(Stephen Altrogge)描寫有一陣子家中接連不斷的出事;小孩不停生病休假、自己的憂鬱症狀似乎捲土重來,生活陷入如垃圾一樣的混亂,每天醒來,即使窗外晴空萬里,自己卻覺得烏雲罩頂。
美國普萊森特里奇(Pleasant Ridge)長老教會,洛倫佐牧師(Lorenzo Small)自從聽見了一位牧師與他分享行走禱告的美妙後,洛倫佐牧師決定親自嘗試,之後無論他走到哪裡,「禱告」便會與他同行。
吃飯前做謝飯禱告是每個基督徒常做的事,如果是吃對身體有害的垃圾食物,還需要向神感謝嗎?
繼前幾年為漸凍人發聲的「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在網路發燒,最近又有一個「清垃圾挑戰」(#trashtag challenge)在網路上蔚為風潮,參加者紛紛上傳垃圾清理前、後的對比照,搭配充滿個性的拍照姿勢。人們在髒亂背景前個性擺拍,使「清垃圾」成了最有態度的環保新時尚。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