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逼近萬聖節,各地掛起南瓜燈、舉辦相關活動,也有人為配合節慶,想要揪團看「恐怖電影」,當聽到這樣的邀請,身為基督徒可以觀看嗎?到底要答應還是拒絕?以下幾點可以幫助我們思考。
橫掃Netflix全球排行榜冠軍的《魷魚遊戲》,引發全球風潮。 近日因萬聖節,許多活動也都搭上這波魷魚熱潮,扮演劇中角色,慶祝萬聖節。身為基督徒,除了可以選擇不跟風,對於劇中的敏感信仰問題,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呢?
隨著萬聖節的日子愈來愈靠近,社會上也開始針對「要不要過萬聖節」有了一些討論。台南有一所公立幼兒園公開表示「不過萬聖節」,提出六大理由,包含糖果對身體不好、「不給糖就搗蛋」與教導禮貌有衝突、華人的清明和中元都沒過了,沒必要過外國的鬼節…等等。引起家長熱烈討論和轉發,認為「嚇人」和「討東西」,確實不適合孩子。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在華人文化中不比聖誕節熱鬧,甚至比萬聖節也遜色許多!
這幾年萬聖節的氣氛愈來愈濃了,才入十月,店家的布置與商品便開始提醒我們萬聖節到了,年輕人愛上這種派對玩樂的氣氛,孩子們也跟著學校一起裝扮或討糖吃,或許它不盡然都是陰森森的,但我們打扮成可愛的公主可以嗎?基督徒對於萬聖節的態度該如何?父母又要如何對孩子解釋「我們不慶祝萬聖節」呢?
一到深夜,「路西法之子」拉米瑞拉的任務就開始了,他每天深夜至少遊走5家夜店,邪靈會告訴他對誰說話,為撒但「招兵買馬」,他專找基督徒。因為這些基督徒都在「錯的時間」出現在「錯的地點」,對他們的破壞工作實是輕而易舉。
或許我們會認為,萬聖節只是讓小孩裝扮成艾莎公主、可愛的小南瓜或哈利波特而已,這些都只是孩子們喜歡的角色,一起去討糖吃,一個好玩的節日。曾是「撒但祭司」的拉米瑞拉牧師警告大眾:打扮討糖看似無傷,但這個動作即是打通了與黑暗勢力的一道門,對方就有「能力」控制你或你的孩子。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未記11:44) 原來「萬聖節」(Halloween),又稱為「萬聖夜」,是「All Hallows Eve」的縮寫。「Hallow」 源於中古英語的 「halwen」(意思是「使神聖」,「視為神聖」),而「萬聖節」是天主教慶祝
影音使團舉行「探討驚嚇鬼屋與情緒健康」新聞發佈會 (照片提供/影音使團)
我是一個基督徒、在一所教會大學的醫學院教書。說來我們真有福氣!因為是教會學校的關係,不但每年的聖誕節都放假一天,就連耶穌受難節的下午也放假半天。全台灣大概沒有哪一家醫學院的師生能夠在這兩個基督教節日放假的。 然而,幾乎每一年,都會有學生來問我:「老師,既然聖誕節跟受難節都放假了,為什麼『萬聖節』不
受到西方文化和商業潮流影響,每年10月31日的萬聖節,總會有不少變裝派對,還有小孩奇裝異服在街上玩「不給糖,就搗蛋」的遊戲。據文獻記載,象徵死亡與毀滅的冬天將到,黑暗勢力被釋放,這是巫師年度的慶典;信奉魔鬼的撒但教也會在這天大肆慶祝,所以萬聖節應該叫萬「鬼」節,不是值得人們慶祝的日子。 今年國內外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
要彼此分擔重擔,這樣就是成全基督的命令。
-加拉太書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