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猶太人與很多基督徒都有一個觀念:有病、發生意外、遇到困難,都是因為犯罪;無災無病,就是沒有罪,狀況很好─這觀念好像對,又好像不對...
去醫院探望一位老朋友,他已昏迷不醒。他還沒受洗,信主的孩子們很焦慮。圍在病床邊的眾眼光看著我,我反觀他們那麼哀傷與憂慮,心生憐憫。「把杯水拿來,」我請他的孩子拿洗禮用的水來,問他:「您要信主嗎?請給我個信號。」
我記得很常有人問我,做婚姻律師那麼久,看了應該有近千對婚姻,也處理那麼多外遇案件,對自己的婚姻,是否會有不安全感,有沒有不信任婚姻,或者不信任達哥。對於這樣問題,我通常的回答是:
曾有38年經歷的資深一貫道信徒、被重用培育為講師,差點前往海外宣揚,卻在55歲那年遇見耶穌,生命自此不同,因著神而得著全然翻轉。委身基督的蔡進烈,並透過火熱尋求、殷勤受裝備,在恩惠神學院畢業,累積服事經歷後被按立為傳道人,立志持續帶著為主奉獻的心志,善用個人專長,將福音傳至地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昨(14)日發布的新聞稿,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Ghebreyesus)表示,在非洲升溫的M痘(mpox,舊稱猴痘)疫情現已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該組織發出的最高級別警示!在上週,台灣也新增5例M痘本土病例,疾管署不排除拉高旅遊疫情警戒,並將在今天
去(2023)年二月,楊腓力發表一篇文章,談到生命進到一段特別旅程,那是他不想要、卻不得不面對的人生挑戰。「我擔心自己獲得一個新的標籤,不再是『楊腓力』,而是『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楊腓力』人們會怎麼看我、談論我?」接受疾病的過程,他經常想到詩篇31篇1節經文:「耶和華啊,我投靠祢,求祢叫我永不羞愧。」
面對癌症,人們常不知所措,情緒幾乎要把人壓倒。明天在哪裡?基督徒當如何向賜平安的神,支取病痛中所需恩典和力量?
美國知名鄉村音樂歌手安東尼.格雷厄姆.布朗(Anthony Graham Brown,專業名稱:T. Graham Brown),今(2024)年受邀成為大奧普裡(Grand Ole Opry)的成員,取得鄉村音樂的最高榮譽之一。事實上,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酗酒、毒癮、心理疾病中掙扎,因著「一次禱告
隨年紀增長,腦細胞老化使得年長者變得健忘,也可能因腦部病變,進而影響語言能力、空間感、判斷力,生活需要他人協助。國外有兩名奶奶因疾病致使認不得先生、兒子、女兒,卻記得主耶穌,篤定地說:「耶穌是拯救我、住在我心裡的那位」,令拍攝影片的兒女驚嘆不已。影片底下,有不少網友留言分享家中長輩類似經歷,見證耶穌
憤怒與仇恨是邪惡的誘惑,我們必須堅決抵制,絕不讓其侵佔內心,否則就會給邪惡勢力可乘之機。
回憶孩子罕病發作的那天,劉嘉文訪談中多次哽咽,孩子才6個月大,卻突因不明原因大量嘔吐住進醫院,身體每況愈下,在醫院搶救時,她抱著孩子無助哭泣,然而因著夫妻拾起父母的權柄禱告,及禱告中看見的異象,翻轉信心,相信神會親自照顧他,不只醫治單一個孩子,更是「整個後代」!
雖身為第四代基督徒,年少時卻輕易地離開信仰,短暫回歸的生命、再度因工作繁忙離開神...一而再離開信仰,神卻沒有忘記他。直至43歲低潮時,阮宗信才想起耶穌,享受被聖靈更新,趕除污鬼後,神更奇妙地帶領他開拓新教會,不但凡事預備並「完全按照禱告條件」供應新堂;近70歲的他,再勝過肺病大手術,真實經歷「虛擬
主耶穌知道什麼是人的不信,什麼是人的信心不足。信心不足與不信,是不同。信心不足是...
每年五月是美國的「心理健康意識月(Mental Health Awareness Month)」,大型心理健康組織皆會透過社群媒體、演講或工作坊,喚起人們對心理健康議題的重視。美國作家塔姆拉安德烈斯(Tamra Andress)以基督徒和曾深陷心理健康危機的人,分享關於心理健康的幾個迷思,盼使更多教
「我不知道神怎麼醫治的,但你們的代禱是我得醫治的一部分!」來自美國的「苗栗頭份家庭教會」創辦牧師鄧靈德(Gregg Dennington),1987年參與為宣教基地派出的長期宣教士代禱服事,某次,他為麥素嫻(Eva)牧師(現為師母)書寫禱告內容,並分享領受到的先知性話語,沒想到,數年後來台宣教,他成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