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羅馬式的圓頂建築特色,讓藏身巷弄間的看西街教會多了讓人尋覓的趣味性。

羅馬式的圓頂建築特色,讓藏身巷弄間的看西街教會多了讓人尋覓的趣味性。 (照片提供/許志逞)

羅馬式圓頂建築 仿英聖保羅教堂

(左)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為看西街教會建築外型的參考藍圖。

(左)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為看西街教會建築外型的參考藍圖。 (攝影/吳佳玲、黃莉雯)

有著羅馬圓頂式教會外觀的台南看西街長老教會,座落在台南中西區的一條小小巷弄之內。「哇,這裡竟然有一座白色的圓頂教堂!」外型仿造英國聖保羅大教堂而蓋的看西街教會,常是走訪台南巷弄間訪客的一大驚喜。該教會是為記念馬雅各醫生(James Laidlaw Maxwell,M.D.,1836-1921)宣教腳步而蓋,也記念著福音在台灣的起步。

教堂內部寬敞,天花板與講壇均有雕花及尖拱型設計,整體素雅大方。

教堂內部寬敞,天花板與講壇均有雕花及尖拱型設計,整體素雅大方。 (攝影/記者黃莉雯)

1865年馬雅各醫師選定了當時台灣最繁榮的府城台南作為灘頭堡,在海關馬威廉(William Maxwell)介紹下,在城中的黃金地段看西街開設了一半為佈道所、一半為醫療所的地方。

不過,因為民情風俗大不同,馬雅各一行人從歡喜進城行醫宣教,到遭受地方民眾圍堵而緊急撤退,前後只有短短6週時間。後來就移往打狗,如今的高雄建立旗後教會。

看西街教會的設立,記念了馬雅各的宣教過程;原本最早在看西街上的醫療佈道所,因屬私宅且無法購得,所以教會弟兄姊妹們便在原址旁的和平街上另覓土地而建,為今日的看西街教會。

仔細走訪 教堂內外處處可看

兩幅聖經名畫均出自彩繪名師蔡草如之手,顯現出主耶穌對小孩、對大人,都有著深深的厚愛。

兩幅聖經名畫均出自彩繪名師蔡草如之手,顯現出主耶穌對小孩、對大人,都有著深深的厚愛。 (攝影/記者黃莉雯)

有的人慕名而來,有的是偶然巧遇。這座的白色圓頂的羅馬式風格教堂,外型仿效英國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在空間設計上,以羅馬宮殿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為藍圖,台階也比一般教會多很多,連穩重的山牆與入口門廊處的六根高挺古典列柱,都非常少見,也為教會增添莊嚴的肅穆感,教會樓頂還有鐘樓,相當具有特色。

除了其教會歷史和建築有看頭,在入門處左右牆面上還有著「耶穌講道」」與「耶穌喜愛一切小孩」兩幅彩繪壁畫,均由彩繪名匠蔡草如所繪製。「這兩幅畫把主耶穌愛的溫柔,顯現出來。」曾為看西街教會的徐光川牧師介紹說。

在「耶穌與小孩」的壁畫裡,主耶穌的身邊圍繞著6位孩童,黃白紅黑各色人種都有,表明出了神的愛跨越國家與種族的界限。其中,耶穌左側抱著的小女孩本來身著鳳仙裝,相當具有台灣味,後來卻在壁畫重修的過程裡換上較為西式的小洋裝。

文物館 保留教會歷史痕跡

文物室內陳列各版本聖經並歷任牧長畫像。

文物室內陳列各版本聖經並歷任牧長畫像。 (攝影/記者黃莉雯)

有人也許好奇,「為什麼叫看西街?而不是看東或看南?」據傳有二個說法,一為現今的仁愛街街名叫「看西」是因地處台南五條港區向西的位置,房舍均朝西向,故稱為「看西街」;二為當時由這條街看去,可看到當地廟宇水仙宮前的石獅子,居民故此稱此街為看「獅街」(台語)。

看西街教會的名稱和外觀都有些故事可講外,其內還有歷史文物館,除了把百年來歷任牧師的照片陳列出來,還有不少教會歷史照片,供人參觀了解。此外,教堂內所收藏的聖經版本,據稱是全台第一,除了有各族原住民的母語聖經,還有手抄本聖經、各國語文聖經等。

民眾若有機會在週六或週日到台南的中西區走訪,不妨繞到和平街拜訪一下這間藏身閩南式小巷弄內的美麗白色圓頂教堂。

看西街教會模型圖,讓人對其建築特色一目了然。

看西街教會模型圖,讓人對其建築特色一目了然。 (攝影/記者黃莉雯)

● 設立日期:1865年6月16日
● 現任牧者:劉柏超牧師
● 是否開放:平日不開放,若需參訪請提早半個月行文預約。
● 連絡電話:06-2225808
● 教會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和平街33號【Map】

【教會小檔案】

  • 關鍵字
分享
意見反應